關羽是劉備創業的元老隨從之一,民間稱其爲“五虎上將”之首,爲蜀漢的崛起立下赫赫戰功。他生而壯烈,死得其所,爲興復漢室做到了死而後已,然而他的後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耀,反而受盡白眼,最後被人滅門。

劉備自立漢中王后,蜀漢集團大致可分爲四派:以關羽爲首的元從派;以諸葛亮爲首的荊州派;以法正爲首的東州派;以譙周爲首的益州派。

四大派系中,荊州派勢力最大,實權最強,與東州派攻守相望,互爲脣齒。荊州一系除諸葛亮外,還有馬氏五常、費禕、蔣琬、楊儀、魏延等,都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古人鄉土情結濃重。因此,這些人都是諸葛亮“東和孫權”戰略的支持者。

關羽失荊州後,荊州派故土淪陷敵手,有家難歸,還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對北伐大計,對關羽後人冷語相加是自然的。然而根本原因並非如此,是因關羽的性格所致。

關羽出身寒微,階級決定思想,他同情勞苦大衆,卻對豪門世家不假辭色。關羽鎮守荊州時,就看不慣豪門出身的孟達、糜方等人,卻與出身寒微的屬下週倉、廖化交好。都說關羽孤傲,其實那是對待豪門世家,對社會底層的販夫走卒卻百般照拂,因此關羽在民間的聲望極高。

關羽義氣高絕,不願與士大夫折節下交,自然得罪了蜀漢三大派系,就連後主都對其冷言冷語。關羽死後,後主追諡其爲“壯繆侯”,表面上看似有惋惜之意,其實暗諷關羽勇而無謀,名不符實。關興英年早逝,恐怕與衆人的態度大有關係。

鄧艾偷渡陰平,後主在益州派的逼迫下率衆出降。既然已降,魏軍於公於私都不得加害蜀漢臣民,然而龐德後人龐會卻爲報仇而殺盡關羽滿門。衆人深知這一點,卻無一人爲關氏一門伸張,默許了龐會的暴行。好在後人感念關公忠義,將其奉爲關帝,世代紀念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