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周杰伦发新歌《不爱我就拉倒》,词风直白到歌迷大面积反弹:

“你幸福就好,不爱我就拉倒

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算了你幸福你幸福就好

把你手放外套,把安全帽戴好,不让你在爱情路上跌倒”

尽管周董的新歌没有方文山代笔,但还是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方文山微博评论炸锅,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大家才会想起他究竟有多好!

说到华语歌坛的填词宗匠,方文山必定是一道绕不过的坎。两岸三地的优秀词人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开宗立派的人却少之又少。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老一辈的词坛名宿中,黄霑、庄奴和乔羽三位老爷子,并尊为“华语词坛三杰”,他们分别代表香港、台湾和内地词坛,作品等身、备受推崇。

翻一页讲,最近20年的华语词坛上,方文山与林夕并峙,他们代表两座山头,一个是新一代“词神”,另一个则被誉为“香江词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还左右着港台流行歌曲的文风走向。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林夕远比方文山出道早,成名也要早得多。而且,林夕在词坛上的出世,对于整个香港歌坛多多少少都有些“讽刺”的意味。

八十年代,香港乐坛兴起“无情不为词”的现象,爱情题材的流行歌曲泛滥,走在大街上满耳尽是靡靡之音。香港词坛“卢大侠”卢国沾发起“非情歌运动”,希望籍此涤荡这股风气。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卢国沾是香港歌坛早期的词坛巨擘,他与黄霑、郑国江合称粤语词坛三宗匠。当时流行“凡有华人处,无不听卢词”的说法,我们熟知的《大地恩情》《小李飞刀》《万里长城永不倒》都是他的代表作。

1984年,时年22岁的林夕报名参加了香港电台举办的“非情歌填词比赛”,翌年,他的填词作品《曾经》由蔡国权谱曲,经钟镇涛演唱发表,林夕由此步入词坛。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90年代,林夕加入罗大佑在香港创办的音乐工厂,与华语教父罗大佑、及意大利籍编曲花比傲合作共事,奠定了他日后的填词基调。

当年林夕从“非情歌运动”走出来,但他毕生致力填词的方向,始终都是情歌,这是一点讽刺。另外一点讽刺的地方,是金针奖的态度。

但凡了解一点港乐历史的朋友,都会晓得金针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这是香港本土乐坛的最高荣誉奖项。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词坛上与卢国沾齐名的黄霑和郑国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问鼎了金针奖。捱到千禧年之后,写《千千阙歌》的林振强去世被追授金针,林夕在北京奥运年也拿到了金针。。。

金针奖的做法,招来大片的批评声音。于情于理,卢国沾早就该拿金针了,只是他当年的“非情歌运动”得罪了唱片大佬和背后财团,以至于多年来都对他耿耿于怀。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2014年,金针奖终于想起了卢国沾,卢国沾坐着轮椅上台领奖,场面令人唏嘘。

林夕作为后港乐时代的标志性词人,黄霑曾经鞭辟入里的怼过他:

林夕一年写五六百首歌,李白也写不了那么多,我不信林夕的才华比李白高。

就算比李白高,一年这么多歌肯定有粗糙的。

我不能批林夕,一批林夕别人就会觉得你是酸葡萄。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霑叔说得没毛病,大家都知道林夕词作三千,他是以量取胜。作品基数太大,经典作品比比皆是,但他的烂词也没少写!

相对于林夕一年量产五六百首的量产,方文山这些年发表的作词总量不足400首,精品量相当之高。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尽管许多人都看不上方文山的词,觉得他写词肤浅、浮华、流于形式,但不得不承认,他与周杰伦联手开创了千禧年之后华语流行歌坛上的“中国风”。但这项成就,就足以让他在词坛流芳!

在写作这件事上,方文山是一个勤勉之人。他擅长以小见大,从小景着手联想投射到人与情,对细节、韵脚处理到恰如其分,辞藻丰满又不失画面感。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拿他填词的《青花瓷》举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指的是因为古人无法改变空气湿度,青花瓷最上等的天青色只有在烟雨天才能烧制成,这种碰运气的小概率事件就像我能等到你一样难。

类似于此,精妙绝伦的章句,在方文山的填词生涯中比比皆是。

每次都要等到周杰伦出新歌,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猜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

泛黄的照片失了真,承诺像刀伤了人

方文山与周杰伦,这对经典拍档很难说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只不过,每次周董出新歌的时候,你们才会想起方文山究竟有多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