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道,3D打印骨骼,3D打印關節……你以爲3D技術就這是這些嗎?那下面一條新聞,可能會打破你的認知:近日,南京一家醫院將3D打印技術,運用到複雜主動脈瘤治療上,3D打印化身毫米級"北斗"導航,爲醫生裝上了一副可視的眼睛,患者也因此避免了大面積開胸的痛苦。

【開胸大手術變微創 3D"導航"巧除動脈瘤】

上週三,剛做完胸腹主動脈瘤手術的徐先生,就回到病房休養,跟以往手術開胸不同的是,他身上只有兩個小切口。

3D打印爲手術導航:複製病人動脈瘤模型 3D“導航”巧做手術

那麼,僅僅小小切口,如何將支架輸入到胸腹部的呢?李主任告訴記者,他們運用是3D打印技術。根據病人CT檢查,在體外複製了一份和病人體內一模一樣的動脈瘤模型。

3D打印爲手術導航:複製病人動脈瘤模型 3D“導航”巧做手術

南京鼓樓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李曉強說:“模型上主要的腹腔內臟血管,在上面定位都是非常精確的。相應的血管直徑計算得非常精確,正常預開窗可以開到6毫米8毫米,這個憑我在CT上測算,3D打印可以測算到毫米,幾點幾毫米比預開窗更加精確。”

3D打印爲手術導航:複製病人動脈瘤模型 3D“導航”巧做手術

這就等於爲醫生提前導好了手術路徑,醫生只要跟着這個導航走就可以了。在3D高科技的導航下,小支架一路通暢,並精準地回到動脈瘤位置。

【動脈瘤似隱形炸彈 出現劇烈胸痛要就醫】

3D打印爲手術導航:複製病人動脈瘤模型 3D“導航”巧做手術

而據瞭解,胸腹主動脈瘤發病和人體血壓控制密切相關,尤其是冬夏兩季,是發病高峯期,而且這類病不易察覺。徐先生就是因爲一次車禍,在骨科準備去取掉身上的鋼板時,意外發病的。

南京鼓樓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李曉強表示:“動脈瘤平時多數是沒有症狀的,偶爾會出現胸部或者腹部的隱痛。”而動脈瘤一旦破裂,很容易導致死亡。醫生提醒,日常生活中,人們多留意自己的身體一點點小變化,早發現早治療。

除了動脈瘤外,3D打印也應用到了肺癌治療領域,希望未來,能爲治療發揮更大作用。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