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垃圾发酵后,沼气用来发电,沼渣能做有机肥吗?”“不行,垃圾资源利用归环保环卫部门管,有机肥要进农田,却归农业部门管,目前这条路还走不通。”

“油水分离后,1吨湿垃圾能提炼多少油?”“很少,地沟油已经提前被分走了,能炼出的不到2%,一般只有1.5%。”

“处理1吨湿垃圾投入要多少?”“我们测算过,处理1吨湿垃圾要380元,产出只有沼气发电和油,加起来不超过110元,每处理1吨要补贴270多元。”

会内会外|上海市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垃圾分类 湿垃圾处理路在何方?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也是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关心的热点话题。两会前夕,市政协委员史吉平专程来到浦东新区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调研,和总经理华银锋进行了一番对话。

史吉平发现,垃圾分类后,末端处置能力不足,一些垃圾分类后没有出路,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一大“痛点”。

有效分类后湿垃圾将增三倍

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包括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的湿垃圾和农贸市场废弃的菜叶、果壳及其它农产品初加工下脚料等,也包括设施菜田整理的菜叶和大田菜地收获后的尾菜等。

来自中科院高等研究院的史吉平,是绿色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所以特别关注湿垃圾的出路问题。此前,他对湿垃圾处理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调研。

“各类生活垃圾中,湿垃圾面临的挑战较大:一方面因为集中处置较难,市区处置能力紧张而部分郊区处置能力富余,却彼此受制于邻避效应、成本等原因而不能周转;另一方面,目前湿垃圾处置后的产品,出路还很狭窄。”

更让史吉平忧虑的是,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2.6万吨至2.7万吨左右,其中约4400多吨为湿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7%。“但如果生活垃圾都得到有效分离,湿垃圾的量将达到1.56万吨。由于湿垃圾热值低,采用焚烧方法处理成本高、效益低,因此只能走其它资源化路径,比如通过生化处理方法生产能源产品或肥料产品。”

会内会外|上海市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垃圾分类 湿垃圾处理路在何方?

史吉平表示,上海目前的湿垃圾处理能力只有4000吨左右。“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也只能达到7000吨/日的处理能力,与1.56万吨/日的处理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快湿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深入调研哪种处理方式最好

史吉平对国内外正在运行的湿垃圾生化处理设施进行梳理,发现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好氧发酵设施、湿法厌氧发酵设施和干式厌氧发酵设施。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上海呢?

调研才有发言权。两会前夕,他先跑了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这个位于闵行区华漕镇的厂区,采用的是好氧发酵法,每天处置餐厨垃圾200吨,采取全封闭工艺处理,不仅闻不到刺鼻气味,资源化利用率也高达80%。

另一种湿法厌氧发酵设施,就是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正在使用的。临近提案提交,史吉平通过环保部门联系上了这家公司,前往一探究竟。在他看来,三类处理设施的工艺各有优缺点,要写好提案,必须实地上门调研,这样提出的建议才更加靠谱。

“只有沼气能赚钱,其他都贴钱。”调研中,总经理华银锋讲述的现状让史吉平陷入思考。他主动提出:能否联手搞一个课题,对湿垃圾厌氧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农业效果评价。“进行一些营养成分、有害物质控制和承载力的实验。”

调研结束后,史吉平匆匆赶回市政协开预备会。会间,他又拉着几个相熟的委员讨论了起来。大家纷纷出谋划策,认为在提案中应建议政府部门对三种工艺开展调研与评估,包括项目投资、技术先进性与成熟性、处理成本、三废排放、适用范围等,为我市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方翔 江跃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