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宋第一段子手!他的幽默四海古今無人能及!

生活是個結,解不開

就係成個花

把悲劇的一生過得充滿喜悅

蘇東坡特有經驗

他用樂觀與豁達

把崎嶇坎坷的一生,活得灑脫而精彩

《打油詩》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東坡跟蘇小妹開玩笑,調侃她額頭高,還沒走出門庭,額頭就先到畫堂前面了。

後來蘇小妹也回應了蘇東坡,“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嘴邊”,表示蘇東坡臉極長,兩人幽默可見一斑。

《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詩交代了“東坡肉”的起源,他被貶黃州時,當地百姓過年過節有喫東坡肉的傳統。如今再喫這道菜,更有韻味,更有年味。

《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爲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亳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論起歷史上的喫貨,東坡先生絕對能排得上號,真是餓了寫詩,飽了寫詩,一言不合就寫詩,自然之中皆詩意。

《與鮮于子駿書》

所索拙詩,豈敢措手

然不可不作,特未暇耳

近卻頗作小詞

雖無柳七郎風味

亦自是一家。呵呵

數日前獵於郊外,所荻頗多

作得一闋

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

吹笛擊鼓以爲節,頗壯觀也

寫呈取笑

東坡先生有時挺傲嬌的,比如在《與鮮于子駿書》中,蘇軾剛寫完《江城子·密州出獵》,心裏美美噠,然後就給朋友去了封信,

雖然這首小詩沒有柳永同志的那麼柔美,但也算自成一派,姑且博君一笑。

《如夢令》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揹人,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浴堂小世界,世界大浴堂,境從俗中來,這俗便是風俗,便是民俗,甚至有些世俗,這也正是生活有趣之處。

《蝶戀花·送潘大臨》

別酒勸君君一醉

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

記取釵頭新利市

莫將分付東鄰子

回首長安佳麗地

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

爲向青樓尋舊事

花枝缺處餘名字

雖然這是首送別詞,但後半段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了蘇軾的小自戀,讀到下片的“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彷彿能看到他得意的樣子。

《戲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首詩是蘇軾嘲笑好朋友張先的調侃之作,當時八十歲的張先納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蘇軾知道後在宴會上寫下此詩調侃。

能把“老牛喫嫩草”寫的如此清新脫俗不惹人嫌,蘇軾也算古今第一人了。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節選)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蘇軾從不放棄嘲笑朋友的機會,這首嘲笑朋友陳季常怕老婆的詩還衍生出一個成語叫“河東獅吼”。

就想問問,這麼說的你朋友,學士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世事難料,生命中的大雨總是不期而至,倘若已身在雨中,不妨邊唱邊走。

真正的智者,在生活的夾縫中都能活出搖曳風姿。

願我們所有人像蘇軾一樣,面對困難坎坷能夠一笑置之,懂得苦中作樂,樂觀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