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曾經是一個時代的標籤之一,但即便是繳納”社會撫養費“,仍有不少家庭有兩個孩子。尤其是兩年前開始,國家全面放開了二胎政策,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老二“。很多家長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老二比老大聰明!而且老二比起老大,也更加活潑,更加討人喜歡。

那麼問題來了,老二和老大有同一個爸爸、同一個媽媽,爲什麼大多數人會認爲老二比老大聰明呢?這是真的嗎?我們從以下角度出發,來對比一下,老大老二出生前後的條件有什麼不同。

很多媽媽對第一次懷孕多少都有種稀裏糊塗的感覺,發現懷疑後,又喜又驚,畢竟第一次懷孕,沒有經驗嘛,這也容易理解。發現懷了老大後,孕媽媽乃至整個家庭對喫都十分在意,這種在意導致產生擔憂,這種食物是不是打藥了,那種食物會不會對胎兒不好啊,等等,導致這也不敢喫,那也不敢喫,很有可能造成孕媽媽的營養不良。媽媽都營養不良了,肚子裏的老大必然受到一些影響。

懷老二一般是經過家庭”會議“的,至少是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同意了,所以在孕前各方面都準備好了。而且在懷孕期間,飲食營養會很均衡,媽媽也不再像懷老大那麼憂慮,畢竟已經有經驗了嘛。咱不矯情,只是說孕期營養可能是造成老大老二差異的條件之一。

有句老話說的好——“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對老大的照顧更加細緻,對老二的照顧不上心,實際並非如此。家庭成員(寶媽寶爸爲主)在帶老大的時候呵護備至,那是因爲缺乏經驗,更多的則是被動的去查找資料,不斷摸索經驗。有了老二之後,家庭成員帶孩子的經驗已經有了,不會在盲目了,很少再去查資料了,以前帶老大時犯過的錯誤基本可以避免了。說句不恰當的,有了老大這隻”小白鼠“,收益的自然是老二,家庭育兒經驗是造成老大老二差異的條件之二。

這裏說的家庭環境,包括家庭財力、家庭成員的成熟度等等,這些物質條件、軟實力等都算是家庭環境。大多數家庭,老大和老二會相差三到五歲(當然個別家庭兩孩年齡差距也有更大的,這些暫且不考慮),這三到五年,家庭的財富會增加不少,這就導致老大老二出生時能得到的物質條件是存在差別的。

筆者所說的家庭軟實力,指的是家庭成員的見識、學識、談吐、成熟度等等方面的不同,尤其體現在寶爸寶媽身上,老大出生時,寶爸寶媽的人生閱歷少見識少,老二出生時寶爸寶媽更加成熟,這對老二的影響是更有利的。而且家庭成員裏已經有了老大,老二就有了學習的對象,或者說是模仿的榜樣,而老大出生時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家庭環境是造成老大老二差異的條件之三。

當然啦,筆者所說的三個方面之外,還會存在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了老大老二給人的感覺不一樣。但是話又說回來,筆者並不認爲老二的出生對老大沒有良好的改變,老二至少給老大帶來了兩個方面的變化,其一是老二讓老大懵懂地明白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其二老大有了照顧老二的責任會加快成熟的步伐。

至於如何讓兩個孩子友好而快樂地相處,筆者認爲寶爸寶媽儘量不要讓兩個孩子分開生活,同時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讓兩個孩子學會很好地相處,一同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