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佛山電視臺官方微信號發佈一條足以令家長炸鍋的消息:今晚數學作業有一項是數1億顆米粒,辛苦家長們督促孩子們完成。

這則消息立刻引起了數萬網友的熱議,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說是有個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小孩,收到了數學蘇老師留的一份“特別”的作業:在家數一億顆米粒,第二天早上用食品袋打包好帶回學校,老師還特意在家長羣裏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而且這位老師還告訴家長一粒一粒地去數。

對於這則消息,筆者摘選了網友部分有代表性的“解決方案”,大概分這麼八種,具體如下:

第一種:置氣型

我扛一麻袋米到學校,麻煩老師驗證一下學生的作業作對與否。

這種作業太簡單了嘛,隨便稱一袋米, 就說數夠了,請老師檢查,老師要判斷對不對那就請老師數一遍。

老師我帶的真好1億個米粒,不信你數數。

第二種:知足型

還好,老師沒有這樣佈置作業,就是把米粒放在棋盤上,每個格里面翻倍放,然後,讓你第二天端着棋盤去學校!

第三種:知識型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3600秒,即一年共有365*24*3600=31536000(秒),一個人每秒數3個數,不喫不喝不睡,理論上一年左右可以從1數到1億,所以要數1億粒米,不喫不睡地數,時間最少要1年!

第四種:缺乏幽默型

這老師對一億就沒有概念,不適合教數學。

用意很好,可是出題不準確。

沒有笨死的學生,只有笨死的家長

第五種:認真型

數100粒然後用磅重量,如此類推很快呀。

帶一粒米,然後放到紙片上的1億後面就行了。

先稱100粒米多重,再算出1億粒米多少袋。然後拉到學校讓老師檢查數數是否正確。全班40個同學都這麼幹,這老師餘生啥事也別幹了就數米吧!

除了時間的因素,要數米,首先得有1億粒米啊!

思考計算後寫上完成不了的原因,這樣應該是可以的!

第六種:憤世嫉俗型

這種小學老師,大都是本地戶口,專科畢業而已。什麼人讀專科師範?呵呵,班級成績最差那些人。

數學是嚴謹的,讓小孩子對數字有印象從而發散思維去想象更大的數字這特麼不是數學老師的工作嗎?

第七種:無厘頭型

我們這裏都是數玉米,一般一次數4顆,4.4.4.4.4.4.……

老師家缺米了。

第八種:“陰謀論”型

公式算給你聽,然後狡辯,你扳回一局,回到家沾沾自喜,猛回頭一想:老師給咱孩子穿小鞋咋辦?找時間請老師喫個飯,一笑泯恩仇?老師有最終解釋權的。

筆者更願意相信,這個數一億顆米粒事件的背後,真實情況可能有兩種,其一,蘇老師可能是在跟家長開玩笑,畢竟一個成年人對億的概念應該是有的。其二,這個蘇老師沒有親自接觸過米糧,對米的數量沒有多少概念,想象中覺得一億顆米粒不會特別多,實際算一下就知道,一億顆大米需要裝好幾車,當時留作業的時候,估計蘇老師也是突發奇想,讓家長陪孩子認識億的概念,這個初衷是好的,只是沒有考慮實際問題罷了。

筆者認爲蘇老師是可以諒解的,不是什麼大事。相信經過此次事件,蘇老師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會更加的細緻認真。您說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