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奇點網

  今天,中國自主研發的醫療器械開創了歷史。

  一項由10個國家和地區21家機構聯合參與的一項大型臨牀試驗成果,刊登在《柳葉刀》上,這項試驗證實:中國自主研發的心臟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火鷹”(FIREHAWK),使用了最少的藥劑量,因而獲得了最高的安全性,而同時在療效上與國際頂尖的XIENCE支架媲美[1]。

  這是《柳葉刀》自1823年創刊以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中國製造,終於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可喜可賀,值得截圖留念可喜可賀,值得截圖留念

  從踏上醫學這條路的第一天起,奇點糕就多了一個職能——專門應對親朋好友各種各樣的醫療求助諮詢……而奇點糕被最頻繁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爲啥醫生要讓我們用貴得多的進口貨?國產的不行嗎?”

  當年還是菜鳥一隻的奇點糕,其實也有過這樣的疑惑,但這真不是醫生們有意“崇洋媚外”……說一次親身經歷吧:手術用的進口可吸收縫線恰好用完了,只能換用國產的,教授剛縫了兩針,就破口大罵:“這什麼玩意兒,硬梆梆的連點兒延展性都沒有,讓我拿鋼筋縫合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相信醫生們肯定也希望國貨能爭口氣,不是嗎?

  今天《柳葉刀》上的這篇論文,就是期待已久的一發“爭氣彈”!

小支架上學問可不小,凝結了無數的智慧和技術小支架上學問可不小,凝結了無數的智慧和技術

  自從1977年被髮明以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挽救了無數的冠心病患者,就算是完全的醫學門外漢,大概也聽說過“放支架”三個字。現在,每年美國開展的PCI手術已經超過100萬例,數量排在所有手術的第二位[2-3]。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PCI手術使用的支架,也早就經歷了好幾次進化。

  金屬支架?Out啦,現在挑大樑的是藥物洗脫支架,與傳統的金屬支架相比,藥物洗脫支架上搭載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再生,從而降低血管再次阻塞和併發症的風險[4]。

  雖然也經歷過發展的陣痛和爭議,甚至被蔑稱爲“要命的支架”,但藥物洗脫支架在預防支架栓塞、防止術後再狹窄上的效果,那是實打實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支架,才能進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後啊。

這一張圖,基本就能看盡支架的發展史了這一張圖,基本就能看盡支架的發展史了

  新支架雖好,卻不是人人用得起的,尤其是中國市場曾經一度被高價的進口品牌壟斷。即使近些年來,國產藥物支架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但不少病人出於對國產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往往會要求醫生使用價格貴上數倍的進口貨。

  怎麼贏得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拿過硬的臨牀數據說話。

  而在這次登上《柳葉刀》的臨牀試驗中,擔當主角的冠脈支架“火鷹”,是由上海微創醫療開發的,它已經獲得了歐盟相關部門的批准。但本次試驗的設計,可以說比在國內開展的試驗還要大膽。

  研究者們將拿“火鷹”,直接對標目前藥物洗脫支架的“龍頭老大”XIENCE支架[5],跟Boss開戰!而且,受試者入組的標準也相當寬,這是一次全人羣(All Comers)性質的試驗,只要符合PCI術的適應症,基本就可以入組。

  用試驗首席研究者,愛爾蘭國立戈爾韋大學教授Williams Wijns的話說,“任何醫療器械在發展成熟之前,是不會冒風險進行All Comers性質試驗的,而本次的試驗對象,還是現實世界中最複雜的患者羣體。”

比起臨牀試驗的嚴格控制,真實世界中患者的情況往往更加複雜比起臨牀試驗的嚴格控制,真實世界中患者的情況往往更加複雜

  這項名爲TARGET ALL Comers的試驗於2015年在歐洲啓動,研究團隊在十個國家的21個醫學中心招募到1653名患者,按1:1的比例分別用“火鷹”支架和XIENCE支架進行PCI治療,96%的患者此後完成了一年的隨訪,數據被列入分析當中。

  試驗的主要終點設定爲手術後12個月內的靶病變失敗率(Target lesion failure),也就是再次出現心肌梗死、缺血導致的需要再次靶病變血運重建、心源性死亡三種情況。作爲一項非劣性試驗,只要“火鷹”支架在失敗率上與XIENCE支架相差3.5%以內,就算成功。

  這隻火鷹,能夠飛得多高飛得多遠呢?

翱翔在空,纔是真正的鷹翱翔在空,纔是真正的鷹

  在爲期一年的隨訪後,“火鷹”組的758名患者靶病變失敗率是6.1%,而XIENCE組則爲5.9%,研究的主要終點可以說超預期實現了!

  在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支架導致的血栓形成等安全性指標上,兩組患者也基本相當,而在缺血導致的需要再次靶病變重建上,“火鷹”組的發生率只有Xience組的一半(1.2%對2.4%),這意味着需要再次做介入的風險銳減!

  “火鷹”有哪些獨到之處,讓它能夠躋身世界最前列呢?

這是放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支架加工流程~這是放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支架加工流程~

  與現有的藥物洗脫支架相比,“火鷹”的藥物搭載量是最低的,還不到其它支架的1/3,但這可不是偷工減料,而是研發團隊大膽創新的結果。降低載藥量,主要是爲了減少PCI術後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時間,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

  爲了實現低載藥量,設計者決定只在支架的有效面上載藥,爲此他們首先以激光刻槽,將藥物精準點灌到槽中,再將藥物嚴密包裹,從而提高藥物的釋放效果,因此,“火鷹”也被稱爲“靶向藥物支架”(Target Eluting Stent)。

包裹藥物,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啦包裹藥物,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啦

  這個流程說來簡單,實際操作卻一點兒都不簡單,因爲“火鷹”支架的厚度只有86微米!想象一下在頭髮絲上做雕刻的感覺,基本就是“火鷹”的製造難度了……而且這種雕刻的精度還要求極高,用設計者的話說,“航天級精度”。

  牛設計、強工藝、高質量,沒有這三板斧,還真沒法拉出來和世界頂級產品過招。在今年5月份的歐洲心血管介入會議(EuroPCR)初步公佈試驗結果時,參與研究的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教授Andreas Baumbach就表示:“這款支架有着成爲業內經典產品,應用於日常診療的一切出色特徵。[6]”

各種技術革新,都是爲了精準給藥~各種技術革新,都是爲了精準給藥~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表示,衡量一種冠脈支架是否能夠有明確的臨牀獲益和良好的安全性,需要對患者開展5年的長期隨訪才能下定論,尤其是能否實現縮短雙抗時間的目標,還需要後續試驗的驗證。

  不過,在第一次患者狀況複雜的歐洲臨牀試驗中就取得成功,確實讓人對“火鷹”的未來相當期待。“火鷹”取得這樣的成績,意義可絕不簡單。有了自己的東西纔不會受制於人,纔有談判的底氣,這一幕已經在其它領域無數次上演過了,不是嗎?

有實力,纔有讓人相信“中國製造”的底氣有實力,纔有讓人相信“中國製造”的底氣

  奇點糕希望,有一天能不再看到醫療領域的“國界偏見”,不管是藥物還是器械,療效和質量纔是硬道理啊,“中國製造”,加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