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老師給了我們一個類似於講圖片故事的任務,我就去到倫敦,在地鐵裏我看到很多奇怪的畫面,當時就想拍下來,但是我顧慮到已經有很多大師用黑白拍過地鐵了,我如果再拍的話是否還有那個必要。「地鐵」在紐波特讀大學的那段時間,我在倫敦拍了很多地鐵的照片。

大衛·所羅門(David Solomons)從1993年至1996年在紐波特學習紀實攝影,在這期間,他從剛開始的黑白攝影轉變到他後來最被世人熟知的彩色攝影。他第一個重要的作品《地鐵》完成於他在紐波特讀書期間,主要拍攝倫敦地鐵裏的人們。

對話 David Solomons

首先我們想聽你介紹一下你自己。

我在倫敦出生併成長,在我大學畢業後,我做過無聊的工作,我在巴塞羅那還教過一年的英語,不過我很快就辭職了。還得說回到1991-1992年的那段日子,那會兒我對攝影越來越感興趣,遠遠超過了我當時所愛的音樂。

▲地鐵

我對你讀研究生的那段經歷非常感興趣,你說是受布魯斯·戴維德森的影響。是什麼驅使你去拍攝地鐵的?

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老師給了我們一個類似於講圖片故事的任務,我就去到倫敦,在地鐵裏我看到很多奇怪的畫面,當時就想拍下來,但是我顧慮到已經有很多大師用黑白拍過地鐵了,我如果再拍的話是否還有那個必要。於是我決定用彩色拍吧,那一次我就拍完了40卷膠捲,我對我拍攝地鐵作品還是很顧慮,直到我2006年開始用Flickr,再次拿起當年的膠捲底片來看,我覺得我值得爲此出版我的第一本書了。

▲地鐵

我看過你的Flickr,你上傳的照片都是拍自世界各地,是否旅行改變了你的創作?

老實說我還從來沒有考慮過成爲職業旅行家的事。我去過美國和中國,之前我還去過巴西,我不認爲旅行對我的創作有什麼改變,只是有些地方總是吸引着我罷了。自駕橫穿美國的時候路過孟菲斯,還假裝自己是威廉·艾格斯頓與蓋裏·維羅格蘭德附體,狂拍了很多照片。我有時也拍攝停車場停滿了汽車的照片,因爲我覺得如果史蒂芬·肖在這兒的話,他也許是會拍的,就是這樣啦。

▲地鐵

哈哈,我們退回來一點,你能講講你是怎麼開始攝影的嗎?

和大多數人目的一樣,我當時的是爲了度假的時候能夠留下幾張得體的照片。後來我認識了幾個照片拍的不錯的人,而且那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什麼事情能做得好,那我還是先認真拍好照片再說。剛開始我對傳統黑白報道攝影比較感興趣,也被瑪格南的攝影師所影響,例如:薩爾加多和尤金·理查德,可後來我又喜歡Alex Webb和蓋裏·維諾格蘭德,感覺這兩個人的風格更適合我一些。後來我聽說紐波特的大學有在教紀實攝影課程,我就把我以前的照片整理了一下,做了一個作品集,然後就去學校唸書了。

▲地鐵

你覺得未來你的攝影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這個可不好說啊,我現在手上有好多拍攝項目,可能今後四五年都沒法閒下來。不過我有了經驗,那就是:未來不要盲目的去拍任何東西,拍攝時要有清晰的概念和自己的一套方法。現在我清楚的知道了我應該拍什麼,什麼值得被拍。

▲地鐵

有什麼話想對讀者說的?

單張看起來還不錯的照片,其實遠遠沒有一個好的想法和一組作品重要,它只是讓你保持創作熱情和新鮮勁的方式。

▲地鐵

偶遇(1992-2001)

「偶遇」集合了我早期街頭攝影的作品,基本上是我90年代中期的照片。帶着向蓋裏·維諾格蘭德和託尼·雷瓊斯的致敬之意,我在飛機場、海邊、動物園等地方徘徊,嘗試拍下一些帶着曾經經典黑白照韻味的照片,併爲此深深癡迷好長一段時間。

地鐵(1994 - 1995)

地鐵在紐波特讀大學的那段時間,我在倫敦拍了很多地鐵的照片。我受到布魯斯·戴維森拍攝的地鐵系列作品的影像,但那時我還沒有看到過優秀的地鐵的彩色照片,於是我覺得我應該試一試。我花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耗在裏面,唯一的遺憾是我並沒有把那個主題拍完。我想如果我要是拍上個半年或9個月,應該會拍得更好吧。2006年的時候我又帶着一個數碼相機去那裏拍,但是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影藝家微刊是雜誌《影藝家》的延伸

由成都影像藝術中心(CDPC)主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