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15:0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陈巧颖

横店这位企业家甘当“老娘舅”每周二坐镇调解纠纷

6月4日上午8点半,横店“老娘舅”吕忠民准时出现在东阳市公安局横店分局的老娘舅调解室内,开始了新一天的调解工作。

没过多久,双方当事人陆续来到调解室。原来,某银行横店支行开业当天,横店镇一位老奶奶在领取开业礼物的途中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因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存在较大分歧,只好来寻求“老娘舅”调解。经过吕忠民一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敲定赔偿金额为1700元,双方握手言和。

横店这位企业家甘当“老娘舅”每周二坐镇调解纠纷

定期调解,“老娘舅”从幕后走到台前

在横店,提起吕忠民,很多人并不陌生。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创立了市长庚置业有限公司,后因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而声名在外,又因天生一副热心肠,喜欢帮人解决难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老娘舅”。

2016年8月,吕忠民在横店龙山一品小区率先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无偿为新老横店人提供纠纷调解、婚姻介绍、保险代办、医疗救助等服务。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这里享受“量身定制”的专属服务,横店“老娘舅”的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后来,吕忠民发挥个人所长,不定期到市公安局横店分局义务“值班”,协助民警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效果出奇地好。去年4月份,吕忠民收到了由横店公安分局颁发的“终身特约调解员”聘书,从此,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了“持证上岗”。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每周二上午,吕忠民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横店公安分局,与民警、双方当事人面对面,一遍遍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实为他们消除心中的疙瘩。“调解矛盾纠纷必须保持中立态度,做到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能让双方当事人信服,促进问题解决。”吕忠民说,很多民间纠纷的产生,其实就源于一句话、一口气,只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矛盾纠纷自然容易化解。

横店这位企业家甘当“老娘舅”每周二坐镇调解纠纷

言传身教,调解纠纷时主动伸援手

“感谢吕总仗义帮忙,我以后一定依法维权,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数月前,红木工人李某乐呵呵地从包工头手中接过4700元钱,并按照程序在《治安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摁手印。这是吕忠民成功调解的一起劳动纠纷案件。当天,他不仅为李某讨回了工资,还言传身教,告知其今后必须合理合法地维权。

像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吕忠民的调解生涯中不胜枚举。难能可贵的是,再复杂的矛盾纠纷,只要到了吕忠民手里,一般都能很快化解,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

“你们以后遇到了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我一定尽力帮忙。”每次调解结束后,吕忠民都会给出这样的承诺。

前不久,丁女士的女儿和方先生的儿子发生了肢体冲突,在推搡过程中,方先生的儿子门牙受损。考虑到丁女士夫妻俩都在横店打工,经济压力较大,吕忠民不仅努力说服方先生降低赔偿金额,还主动告诉丁女士遇到子女就学、工作等方面的难题,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他。“吕总太好心了,不仅帮我们解决了难题,还主动提供后续保障服务。”丁女士感激地说。

而在去年的一次调解中,吕忠民还自掏腰包,为经济困难的环卫工人李新生支付了6000元赔偿款。

横店这位企业家甘当“老娘舅”每周二坐镇调解纠纷

“双清零”,活用“枫桥经验”促进和谐

横店镇有常住和暂住人口20多万,游客、演职人员等流动人口每年达上千万人次,因此,辖区内治安压力很大。市公安局横店分局只有正式民警44人,在管理上难免有些“捉襟见肘”,尤其在处理疑难纠纷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此,横店公安分局活学活用“枫桥经验”,引进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爱心企业家吕忠民,成立了老娘舅工作室,并把每周二设为工作日,为横店及周边乡镇的老百姓提供无偿服务,使得许多疑难纠纷都被巧妙化解。

“分局每天接处警四五十起,近一半是村民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了将这类矛盾纠纷消灭在‘摇篮’状态,我们局里形成了多元化矛盾调解机制,包括民警调解、人民调解、司法所调解和‘老娘舅’调解。”横店公安分局政委许鑫盛说,引入社会力量处置矛盾纠纷,使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效率,同时减轻了民警的工作压力。“这也是我们狠抓伤害案件和信访积案清理,实现‘双清零’目标的有效举措。”

“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民警减轻工作压力,帮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他们开心,我也开心。”吕忠民轻描淡写地说,“调解没有秘诀。我只是让双方当事人静下心来,认真地听我讲道理、分析利害,并鼓励他们相互多一些理解与包容。”

吕忠民说,当下法治社会,调解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不仅能以较低成本“化干戈为玉帛”,还能有力地推动社会文明、和谐与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