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霸王鞭是白族民间七十四中舞蹈里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最广的舞蹈,它不仅在"绕三灵"、"闹春节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中存在,而且 在建房嫁娶或喜庆佳节中,都有表演。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南诏国时期因为开疆拓土,全民尚武,许多竞技性体育运动都含有练兵习武的元素。今天,在远离故土的湖南桑植白族的仗鼓舞和大花棍等民俗中,依然可以看到七百多年前南诏全民练武的遗风。

在大理地区,大理国偏重守成,习儒拜佛悟道之风很盛,相反,尚武精神趋淡。以娱乐健身为主的霸王鞭舞很可能是南诏时期有练兵习武元素的仗

鼓舞和大花棍习俗演变而来的。‍

霸王鞭、八角鼓舞多在喜庆节日和传统节日三月街、绕三灵时举行,男女各为双数,男者以八角鼓(八方八角鼓,单面蒙皮,边缘嵌着铜钱和铜铃)或双飞燕(竹板两副,上系彩带,左右手各执一副)为道具,女者以霸王鞭(长一米左右的竹棍,两头嵌入用铁丝穿着的铜钱数枚,竹棍上有纸花,舞时发出响声)为道具,同台演出。‍

舞蹈时,步伐、队形、花样很多,种类有“一条街”、“打四门”、“五梅花”、“金鸡打架”、“二龙抢宝”、“背合背”、“心心”、“脚钩脚”等。表演时,男女交错,旋转对舞,演员随着霸王鞭、八角鼓在身体各部位敲击的节奏,双膝轻轻颤动,肩、胸、腰随之晃动,并用白语唱各种小调,同时还有笛子或三弦伴奏,节奏鲜明,步伐整齐有力,气氛热烈欢快。‍

霸王鞭舞现在主要流行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洱源市、云龙县、宾川县、剑川县,。白族语称霸王鞭为"搭哇别""得且嘎""的度靴"。"搭哇别"直译为"大王鞭";"得且嘎"意译为"打钱杆";而"的度靴"则是模仿霸王鞭响声的白语拟声词。该舞所用的道具,民间艺人皆认定其带有某些象征意义,如霸王鞭上的四个长方形孔,象征四季,孔中嵌入的铜钱数目分别表示12个月或24节令。

END

资料来源:《中国名城·云南·大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