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以开始中国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但其实这些活动早从年尾二十四就开始了,中国民间过年期间要进行祭灶、守岁、拜年、祭神、祭祖、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年节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的习俗称为年俗。‍

年是时间转换的标志,"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大年夜的隆重,就在于它处在新旧的时间界点上,人们以喜悦、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年是人际关系再造的良机,贺年、团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汇聚着人们的亲情、友情、恋情。年是商家的节日,年是游子的盛会。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汉族的春节有声音、有色彩、有情有意。如果说春节是一台戏的话,那么腊月初八就是年节的开场锣,在吃了美味的腊八粥后,人们就开始为大年作准备。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小年节,人们送走灶神,接回祖灵。从这时起到年三十前是春节最后的准备阶段,这期间,人们清扫屋尘,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忙忙碌碌,俗称"忙年"。‍

除夕夜是年节的高潮,全家老少,围坐团年,在吃了丰盛的年饭后,人们在火炉边聊天守岁,直到新年的来临。正月初一开始,人们相互拜年恭贺。初五是贺年活动的小结,旧时人们要接财神,传说这天是财神生日,商家接了财神后,要办财神酒,然后开市。商店雇员如果没被请去吃财神酒,那就意味着"下岗",得另谋生计。在古代没有财神日,只有"送穷"日。从送穷到接财神,一送一接之间,体现了民众生活情趣的变化。年节的真正结束要等到正月十五吃了元宵之后。‍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春节在其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不断形成并凝结了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情感、时间生命意识、文化追求认同感,甚至是一种准宗教意识。

在各种独特的春节仪式中,中国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集中的展示和表现;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具特色的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体现了这一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

春节又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在"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这已经成为过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新年里生活、事业步步高。而北方地区在此时则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既有相聚之意,用饺子象征家人团聚;又取"更岁交子"之意,以迎接新的一年。‍

而喜贴春联、张灯结彩、守岁达旦、敲锣打鼓、送旧迎新等活动更加烘托了春节亲人团聚的热闹氛围。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现在为七天),来庆祝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END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