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盛街得以声名远播,主要受益于音乐家尹宜公,还有他整理的名曲《小河淌水》——歌词朴实,曲调朴实,歌名也朴实,还有更朴实的阿哥阿妹,终于朴实到震撼人心。《小河淌水》咏唱的小河,源于密祉县太极山,流至文盛街南端时,与茶马古道不期而遇——一座古意盎然的风雨桥,一株千年犹茂的老槐树,一眼喷涌不竭的珍珠泉,见证着老街的风云变幻,也见证着古道的兴旺衰颓。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这首“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很多人都被她优美的旋律深深陶醉,质朴自然而富于想象,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舒展的曲调,回环起伏的自由节奏,清新的旋律……

舒缓的乐曲在古街回旋,清脆的马铃不时入耳,古老的运输方式,穿透千年时空,仍不失优雅地延续着。文盛街地扼滇中咽喉,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最初叫马食铺,后以文教昌明甲第众多,才有了“文盛”之名。现代公路延伸入滇时,无意间抛开了这段古道,文盛街的商贸迅速衰微。或许这是一种幸运,文盛街由此完整保存至今,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文盛街得以声名远播,主要受益于音乐家尹宜公,还有他整理的名曲《小河淌水》——歌词朴实,曲调朴实,歌名也朴实,还有更朴实的阿哥阿妹,终于朴实到震撼人心!

尹宜公(1924—2005)出生地文盛街,既是有名的民歌之乡,也是马帮歌谣的集散地,兼之父亲当过音乐教师,使他打小就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就读云南大学期间,尹宜公与同学罗静一起,加入校里的南风合唱团。

1947年初春,尹宜公正在月下散步,校园里传出“啊”的长音咏唱。调门的起伏变化,荡涤着尹宜公的心灵,对爱情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现实的苦闷和焦虑,还有家乡的小河与青山,使年轻的他激情迸发。尹宜公飞跑回房间,根据弥渡民歌《月亮出来亮汪汪》和《牧羊调》,改编整理出曲谱歌词,送给合唱团的指挥江鹜。江鹜轻轻地哼唱着,觉得这歌太美了,并建议定名《小河淌水》。

《小河淌水》乐谱印出后,在合唱团里迅速传开,并让尹宜公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一次团员们排练,大家要他唱《小河淌水》,他连说一个人不行,众人便又推罗静与他对唱。唱自编自谱的歌曲,自然感情真挚,尹宜公深深地感染了罗静,当她对唱完最后“你可听见阿妹叫阿郎”一句时,涨红着脸逃出排练室。《小河淌水》成为爱情的催化剂,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直至相濡以沫厮守终生。

《小河淌水》咏唱的小河,源于密祉县太极山,流至文盛街南端时,与茶马古道不期而遇——一座古意盎然的风雨桥,一株千年犹茂的老槐树,一眼喷涌不竭的珍珠泉,见证着老街的风云变幻,也见证着古道的兴旺衰颓。

尹宜公家在文盛街中部,现已辟为“尹宜公故居”,为当地流行的“三合一照壁”布局。午后的阳光清朗明亮,可故居里仍显得昏暗。细碎的光线透过窗棂,洒在一排排展柜上,躺在里面的各种版本《小河淌水》,沉默静雅,斑斑驳驳。晚年尹宜公,手书过一副对联,至今仍挂在客厅,讲述着音乐家跌宕的生命旅程——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

1953年,云南歌手黄虹赴京汇演,因唱出《小河淌水》而风靡全国。黄虹接着随访东欧,《小河淌水》的优美旋律,开始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名片。后来,《小河淌水》被艺术家不断演绎,改编为交响乐、小提琴协奏曲、芭蕾舞剧等,在海外演出累计超万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小河淌水》的曲调又徐徐奏响,再次助推其走向世界。

《小河淌水》从产生起,犹如文学中“典型大于形象”的艺术魅力唤起了人们的共鸣。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歌声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响起,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也不论是黎明百姓还是艺术家,各自都会由此产生对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的感受。

一条大河,可以孕育一座城市。一条小河,可以哺养一座村庄。然而,从小河流出一首世界名曲,在音乐史上恐怕并不多见。

END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