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對外依存 程度基本逐年升高。預計到2020年,我國蛋白質飼料原料需求量還會上漲,而缺口量也會隨之上漲。能源飼料原料缺口量也會維持在一定水平。而在原料缺口較大的情況下,其利用率卻不足。面對這個問題,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凌華雲表示,利用生物發酵技術進行原料預處理,可以提高飼料原料利用率。

飼料原料缺口大、利用率還偏低?生物發酵預處理或可完美解決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何敏輝 統籌 江永強

目前國內生豬產能正在恢復,但由於糧食對外依存度高,且飼料原料利用率低,造成飼料資源緊缺。針對這一現象,5月16日在“禁抗時代,精準營養”全方位替抗營養應用方案交流大會上,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凌華雲表示,利用生物發酵技術進行原料預處理,可以提高飼料原料利用率。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凌華雲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活動現場

飼料資源緊缺,原料預處理可拓展飼料資源

凌華雲博士介紹,通過糧食數據追蹤,2011年到2017年,我們糧食對外依存程度基本逐年升高(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對外依存程度高達21.2%。不僅如此,凌華雲表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蛋白質飼料原料需求量還會上漲,而缺口量也會隨之上漲。能源飼料原料缺口量也會維持在一定水平。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而在原料缺口較大的情況下,其利用率卻不足。據新華揚技術中心調研數據顯示,玉米中幹物質消化率僅爲74.32%,蛋白質消化率僅爲76.17%。

另外,部分飼料原料物質造成仔豬過敏、引起斷奶腹瀉等問題相對普遍。這種種因素要求生產企業要對飼料原料進行預處理。

飼料原料預處理主要是在動物體外,根據不同原料的具體特性,進行特定的系列加工處理,提高營養物質利用率、消除抗營養因子或毒素,從而增加原料的營養價值、生理功能和適口性等的一種加工過程。預處理可以拓展飼料資源、提高飼料營養與利用率,同時契合當前無抗養殖與環保的需求。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活動現場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隨手拍一拍,記錄精彩內容

原料預處理有三大技術,生物發酵佔據優勢

凌華雲介紹,原料預處理的主要技術方法有物理、化學、生物三大預處理法。

其中物理法主要是水浸、粉碎、膨化、乳化、熱等,該方法對飼料原料沒有損失,但也沒有改變營養本身結構。化學法則主要是酸鹼、有機萃取等技術,該方法污染大,而且沒有改變營養本身結構。生物法則主要有酶解法、發酵法,該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綠色無污染等優勢,且可以對產物綜合利用。因此,凌華雲認爲生物發酵關鍵技術在原料預處理上佔據絕對優勢。

具體來說,生物發酵具有以下6大優勢。

1、擴大飼料範圍和實現飼料定向轉化,如非常規飼料利用;酵母浸出物替代血漿蛋白,秸稈高值飼料化,羽毛生物肽化。

2、減少抗生素和藥物添加。發酵產生益生菌和代謝產物等促進腸道健康。

3、減少礦物質添加。發酵產生酸、肽、氨基酸螯合礦物質,提高礦物質利用率。

4、減少添加劑使用。發酵產生維生素、氨基酸、有機酸、部分分解酶。

5、提高飼料利用率。發酵預消化作用,部分抗營養因子預處理。

6、加工能耗低。水+發酵熱+生物侵蝕+機械粉碎+膨化+高溫熟化。

生物發酵在原料預處理應用上有3大關鍵技術

凌華雲介紹,生物發酵在原料預處理上應用有包括菌酶篩選與組合、原料選擇與配伍、發酵工藝在內的3大關鍵技術。

菌酶篩選與組合方面,不同菌酶、不同組合方式對預處理效果有較大影響,直觀效果如下圖: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不同菌酶、不同組合方式對預處理效果有較大影響

原料選擇與配伍方面,不同原料具有不同的發酵目標與發酵潛力。飼料原料的發酵目標決定了菌種的差異性。不同原料上發酵菌種有不同的生長性能。飼料原料中影響發酵菌種活力的關鍵因素有碳源、氮源、鹽度、pH等。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另外,不同發酵工藝有不同的優缺點。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生物發酵減抗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但3大關鍵技術你需要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