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羅湖是廣東省GDP十強區

GDP多年來穩居全省前列。

你一定很好奇,

羅湖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背後,

有着怎樣的決策故事?

這兩年

大梧桐新興產業帶、

紅嶺路創新金融產業帶、

口岸經濟帶

頻頻成爲網絡熱詞。

你一定想知道,

這些產業帶的誕生

到底有何“來歷”?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羅湖將推出三年補短板計劃

總投資估算達到693億元。

你一定很關心,

這些項目是如何制定

並確保落實的?

你的這些疑問,

都可以在本期的雙週發佈現場得到解答!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

3月23日上午舉行的羅湖“雙週發佈”活動上,羅湖區發改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方海波首次向公衆講述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發改局

但真正瞭解得不多。

在社會大衆的認知裏,

這是一個很有神祕色彩的部門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發改局的職能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宏觀——規劃引領、統籌發展

微觀——項目支撐、落地實施

❐ 此次發佈會,發改局從幕後走向了臺前。方海波以發改局的工作職能爲切入口,通過“廣東省十強區的故事”、“新興產業帶成爲網絡熱詞的故事”、“城市質量再提升的故事”等等爲公衆生動解說講述了城區規劃、產業引領、統籌發展、項目支撐、落地實施等整套政府運作機制。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規劃的故事:羅湖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新興產業帶成爲網絡熱詞

提到羅湖,大家都知道

她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創造了多個新中國的“第一”。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 同時,羅湖的經濟多年來保持着持續高質量發展,位列廣東省GDP十強區。每平方公里產出GDP在深圳位列第二,三產比重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持續高質量的發展,

與科學決策、精準定位緊密相關。

歷史上,羅湖經歷了三次轉型升級: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第一次:1986年至1995年

★停止審批“三來一補”項目,推動羅湖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轉變。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第二次:1996年至2015年

★ 實施“商業旺區”戰略,突出發展第三產業,逐步形成了羅湖目前以金融、商貿等服務業爲主的產業結構。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第三次:2015年8月

★市委市政府在羅湖啓動城市更新改革試點,拉開了全市強區放權序幕。羅湖強力推進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和土地整備,利用釋放出來的土地資源和產業空間,於2016年規劃“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加快構建“北科技創新、南金融商貿”的產業格局,積極融入全市產業發展大局。

羅湖定位和發展戰略一直與時俱進,

順應時代需求,緊密結合區情,

服從服務於深圳發展大局。

新興產業帶成“網紅”

如果你關注羅湖,一定會知道,

在羅湖,大梧桐新興產業帶、

紅嶺路創新金融產業帶和口岸經濟帶

已經成爲了“網紅”,

成爲羅湖新時代的名片。

發佈會上,方海波就結合時代發展、城區戰略

和產業基礎等多方因素,

娓娓道來產業帶“誕生”的故事。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的誕生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羅湖作爲深圳的一個區,是傳統的金融商貿和商務服務的大區、強區,爲什麼要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呢?方海波從三個方面進行解讀,並分析現狀:

1

城市戰略: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將深圳打造爲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羅湖作爲深圳市的一份子,必須補齊科技創新這一短板,融入全市的發展大局。

2

順應時代發展:城市中心區的倉儲物流集聚區亟待轉型升級,低端業態和土地的低效利用已經不能夠滿足城市核心區發展的需要,急需引入創新驅動的產業來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益和羅湖的經濟發展質量。

3

產業基礎:已存在互聯網產業園、協同通信、軟通動力等一批戰略新興產業。

4

現狀:結合新一輪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備,規劃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目前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已被列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節點。

創新金融產業帶的誕生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1

順應時代發展:發達國家均把“科技+金融”的創新金融列爲國家發展戰略。

2

產業基礎:蔡屋圍是深圳傳統金融中心,聚集效應明顯。

3

地利優勢:紅嶺路沿線7個更新項目提供了優質的產業空間。

4

產業策略:大力吸引互聯網金融、私募基金等創新金融發展,強化羅湖金融第一支柱產業的地位。

5

現狀:區政府與平安證券聯手打造的紅嶺基金產業園,今年預計管理規模達到200億元,浦發銀行深圳分行已經遷入。

口岸經濟帶的誕生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1

城區優勢:羅湖是深圳口岸最多的城區,有三個口岸。羅湖建設國際消費中心核心區,必須把口岸的優勢發揮利用好。

2

產業條件:每天通過口岸過關人流達十多萬。文錦渡口岸功能逐步轉移到2018年開通的蓮塘口岸。文錦渡片區、小河套及新秀片區通過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進行產業佈局規劃。

3

定位:沿深圳河串聯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個口岸,聯動人民南和深南東片區城市更新,推動深港合作開發8塊過境土地,大力發展海內外精品優品消費、保稅展銷體驗消費及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業務,打造粵港澳灣區活力帶。

4

現狀:目前該片區城市更新工作已經啓動。

統籌的故事:一委兩組三機制,

統籌全區資源效能提升

深圳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

羅湖是深圳的中心城區,

爲什麼還要提城市質量提升?

方海波指出,這是因爲羅湖的使命、平臺與要求

已經發生了變化,

需要進一步提升城市質量。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羅湖區發改局局長

方海波

“城市質量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統籌工作非常重要。統,要把目標、任務統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籌,借用最近的網絡熱詞衆籌來說,就是把工作分解下去,形成一個工作合力,從而實現統的目標。”

2018年,羅湖將重點推出“十大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1.統籌資源效能提升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2.發展空間保障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3.重點片區建設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4.產業集聚升級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5.交通“內暢外達”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6.城市生態修復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7.城區品質提升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8.民生質量提升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9.公共安全保障行動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10. 改革攻堅突破行動

❐ 方海波指出,任務分解以後,還是需要進一步推進,工作機制上也要統籌,爲此發改局提出來建立“一委”“兩組”“三機制”的工作機制,推動城市質量提升工作能夠得到順利實施。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一委”即戰略規劃委員會,做好“規劃的規劃”,形成“綜合規劃——專項規劃+片區規劃——項目規劃”支撐的“戰略規劃+策略研究”體系;

“兩組”即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和民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區產業、民生髮展;

“三機制”即經濟形勢分析研判機制、建設領域工作協調機制和服務企業協調會議機制。

項目的故事:推出三年補短板計劃,

總投資達693億元

❐ 據介紹,羅湖還將推出三年補短板計劃。該計劃彙集了教育、醫療衛生、綜合交通、市容生態環境、城區安全治理等10大民生領域,出臺34項具體短板臺賬,共計92個項目建設實施,總投資估算達到693億元計劃到2020年,基本補齊轄區民生短板、欠賬,破除廣大市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切實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

教育篇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醫療篇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文體設施篇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交通篇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這個三年行動計劃的項目是怎麼產生的?

方海波以此爲例,

詳細解說了政府投資項目的

生成、運行、確定和推進全套機制。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1

三級項目生成運行機制

❐ 建立“項目需求庫、項目儲備庫、年度投資計劃”等依次遞進的三級生成運行機制。

雙週發佈|政府決策背後的故事:羅湖高質量發展揭密

2

政府投資項目現場pk票選

❐ 爲了進一步保障居民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完善民生項目的建設管理,羅湖規定民生項目在列入年度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前,需經民生項目評估論證會評估論證,自2013年起已實施五年。

❐ 評估論證會上,項目相關單位負責人帶着項目“路演”、論證、答辯,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專家代表票決項目是否立項,5年來共評估了154個項目真正實現了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

3

補短板每個項目如何落實

已納入2018年政府投資計劃的補短板項目:

❶ 按照年度工作安排細分任務到四個季度各節點;

❷ 根據節點安排進行督辦;

❸ 按照四級協調工作機制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