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16: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波 通訊員 謝美君 林海君

原來胃也會“癱瘓”!糖尿病患者出現反覆噁心嘔吐要當心

提起"癱瘓",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肢體無法動彈。事實上,除了身體以外,我們的胃也會"癱瘓"。

39歲的俞先生年紀不大,卻已經是個老"糖友"了,早在10幾年前,他就被確診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來,因爲這個毛病,俞先生的身體每況愈下,高血壓、貧血等一系列問題相繼找上門,今年年初又查出另一個嚴重的併發症——"糖尿病終末腎病"。從那時起,他每週都得雷打不動地到醫院做3次規律血液透析治療。不僅如此,俞先生近半年來還總覺得胃很不舒服,喫一點東西就會有飽脹感,而且反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胃鏡檢查結果提示爲"糜爛性胃炎",但是經過護胃、促進胃腸動力及營養植物神經等一系列治療後,噁心、嘔吐症狀卻仍未見明顯緩解。

不久前,俞先生找到鄞州二院消化內科林琪主任求助。林琪詳細詢問和評估了患者病情,並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最新文獻,最終診斷俞先生得的是"糖尿病胃輕癱"。

林琪介紹,胃的正常運動功能包括容納食物,調節胃內壓,推進、攪拌、研磨食物等,其動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縮和括約肌的協調啓閉完成。而胃輕癱患者,往往因爲神經系統受損而無法正常蠕動,導致胃內食物很難消化、排空。所以,患者常常會不覺得餓,喫一點就覺得有飽脹感、腹脹、噁心和嘔吐。

"這種毛病比較容易發生在有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以及一些做過近端胃部手術的患者身上。" 林琪說,俞先生的情況就是屬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一種,主要是迷走神經受損引起的。迷走神經主要負責胃部消化過程,告訴胃何時開始清除食物,並引導進入下消化道。而糖尿病患者由於持續高血糖,會改變消化系統的化學平衡,並因此阻礙血液循環和迷走神經健康。一旦迷走神經明顯受損,就會誘發消化延遲。

日前,林琪和團隊成員爲俞先生行內鏡下幽門括約肌切開術,通過內鏡隧道新技術,成功打通了胃與十二指腸間的通道。術後禁食2天后,俞先生逐漸開始恢復進食,從剛開始的米湯,慢慢過渡爲白粥、米飯,而且噁心、嘔吐的症狀也完全消失。

"終於又能順暢地喫飯了!" 在經過近十天的住院治療和調養後,5月14日,俞先生順利從鄞州二院康復出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