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火爆的網絡綜藝節目打開了主持風格多元化之門。一些主持人通過互聯網傳播再次爆紅,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懷才且很會說話”。比如,汪涵在《我是歌手》節目中被稱爲“教科書級”的7分鐘救場;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中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的驚豔亮相;馬東以其機敏睿智的主持風格讓《奇葩說》成爲現象級網綜。細細思量,“好好說話”已成爲互聯網時代主持人的必備技能。浙江衛視章敏從專業角度探討了主持人應該如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一、“好好說話”的三要素

1.不端不裝說人話

說人話,不端着,是互聯網時代對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也需要主持人保有一顆簡單真誠的心。馬東曾說:“人生最好的態度就是把自己放沒有。”只有卸掉明星光環,才能找到最輕鬆真實的主持狀態,哪怕面對尷尬、忘詞,也能坦然應對。對受衆來說,他們不需要那些“看似完美”的主持人,而更欣賞個性鮮明真實不做作的主持人。擁有“自黑”精神的主持人可以說是不端不裝的極致表現。有能力又善於自黑的主持人簡直人見人愛。比如撒貝寧,央視著名主持人、北大法律系高材生,人人眼裏的“高富帥”,唯一的短板是身高偏矮。官方的數據是1米72,他卻自爆只有1米67,且經常在節目裏以此“自黑”,說“濃縮的也是精品”,以至於“撒貝寧的身高”已經成了《開講啦》節目裏常備的一個梗,經常被嘉賓拿來調侃。可是如此真實可愛的撒貝寧幾乎沒人不愛。只要主持得好,誰會在乎他的身高呢?馬東的自黑更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穿蘇格蘭裙主持節目、身材梗、相貌梗、眼袋梗更是玩得不亦樂乎。以至於馬東在熱搜榜上最熱的話題除了辭職創業,就是“割眼袋”。放下主持人包袱,還原成一個不那麼十全十美但是足夠真誠的人,才能和嘉賓及觀衆平等交流。

2.幽默的藝術

受歡迎的主持人大都具備幽默的特質。幽默是一種思維方式,看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種融合節奏、語氣、態度拿捏的語言表達能力;幽默是一種值得回味的思想積澱。

幽默是一種思維技巧,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思維方式。比如:馬東自創的“花式念廣告法”,不僅成功地將《奇葩說》的贊助廣告融入到整個節目的形態中,而且變成觀衆愛看的內容。節目中,他經常使用這樣的句式:“今天,我們之所以能濟濟一堂地聚在這裏辯論……”緊接着就是一堆廣告詞,前一秒還讓觀衆回味於他營造的故事中,後一秒成功帶出贊助商產品的賣點。很多觀衆樂於見到馬東以“抖包袱”的方式說廣告,甚至有網友留言:“聽馬東念廣告纔是節目最精彩的部分。”

幽默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技巧,也來源於逗樂的天性。在相聲中,說話節奏和張弛拿捏被稱爲“尺寸”,好的“尺寸”,能爲語言本身帶來事半功倍的戲劇效果。在《挑戰主持人》擂臺賽節目中,有一位女選手因爲自己較低的觀衆支持率當場痛哭流涕,馬東在一旁不緊不慢地勸解道:“34%的支持率不錯了,要知道《新聞聯播》的收視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幾。”在觀衆和選手的笑聲中,緊張的氣氛頓時得到了緩和。試想如果主持人不是採用這種不緊不慢略帶誇張與現場緊張的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的態度,幽默的效果恐怕很難出得來。

幽默是一種思考的積累和沉澱,幽默的最高級別是不僅能逗樂觀衆,還能引發深思。它需要主持人在擁有思維技巧和表達技巧的基礎上,思想比普通人更深邃,語言總結更凝練雋永。網上流傳過一份馬東金句集錦:“你常常忘記你在河中,你只記得你在船上。”“手段不夠硬,身段就得軟。”“愛情這東西,被戳穿就是騙局,沒被戳穿就是信仰。”哪怕不看前後文,光看句子本身,就能感受到其中“一語點醒夢中人”的透徹。睿智而隱於嬉鬧玩笑之中,四兩撥千斤,不正經人最深情,說的就是馬東,也是幽默最高級的表達。

3.隨機應變的專業素養

隨機應變能力,是主持人綜合素養的最高體現,它需要主持人的知識儲備、觀察力、思考力、綜合判斷力、抗壓力、表達力等在短時間內的協同作戰。

大型直播節目最考驗主持人的即興發揮,汪涵的表現可算是其中教科書級別的。《我是歌手》第三季直播總決賽,孫楠突然宣佈退賽,讓所有人都慌了手腳。在混亂之際,作爲主持人的汪涵,快速調整情緒回到舞臺上,僅僅通過七分鐘的一段話就穩定了觀衆的情緒、安撫了驚訝的參賽選手、同時不帶髒字地批評了孫楠的任性。首先,他明示導播準備三到五分鐘的廣告,給接下去和製作團隊商議更改規則等預留出應急準備時間;緊接着,亮明個人觀點“所謂沒事兒不惹事兒,事兒來了也不要怕事兒。”;接下來,安撫觀衆和其他歌手的情緒,並告知比賽不會因此結束“但是說實話,我的內心一點兒都不害怕,因爲一個成功的節目有兩個密不可分的主體,除了這個舞臺上的七位歌手之外,還有電視機前的億萬觀衆和現場的這多的觀衆。我之所以不害怕是因爲你們還真誠地踏踏實實地坐在我的面前,我還可以從各位期待的眼神當中讀到你們……期許”;最後,汪涵以“成熟男人”來定義孫楠做出的決定,他說,“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您說話的權利”,又邀請孫楠“以一個觀衆的身份繼續坐這個地方來看你最愛的弟弟妹妹們向歌王的舞臺進軍。”這句話太有內涵,一方面暗諷了孫楠作爲成熟男人的不成熟,另一方面,明確告訴他你只能當觀衆而沒有機會當歌王了。汪涵的機智救場,獲得了全國網友的點贊,說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一點都不爲過。但這臺上七分鐘的背後,需要對現場形勢的洞察、對各方情緒的平衡把控、對觀點邏輯清晰的組織、對語言節奏的控制能力等,每一項都不容易,綜合在一起,就是藝術,是氣場。

文化類節目主持的隨機應變,比拼的是主持人深厚的文學底蘊和普世的悲憫情懷。“沒想到她的文化底蘊如此深厚!”這是大多數網友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時對於董卿的表現所發出的感嘆。第八場中,百人團中有一位選手的父親是盲人,從小父親用口口相傳的方式教他詩詞。董卿由此便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的經歷,隨口便念出了他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不僅詩詞見功底,董卿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點評及總結能力方面也令人欽慕,知識儲備紮實,名言警句信手拈來。第三場中,她注意到百人團中有一位年紀稍長的老大爺,穿着打扮與年輕選手人大相徑庭。董卿瞭解後,總結到:“一位只讀過四年書當了一輩子農民的大叔,那詩啊,就像那荒漠中的一點綠色,始終帶給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澆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長,一直到今天。所以即便您答錯了,那也是在我們現場最美麗的一個錯誤。”寥寥數語,不僅緩解了大爺的失落,還激發了現場觀衆對詩詞和美好生活的聯想。優美的語言是一門即興的藝術,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受衆的心靈。

頂尖的主持人自始至終都能掌控節目的節奏,能處變不驚,能化危機於無形。

二、“好好說話”能力的培養

縱觀國內主持界,能夠綜合擁有以上三項技能的主持人可謂鳳毛麟角。更多的主持人還是停留在“字正腔圓、照本宣科、缺乏個性”的時代。其實生活中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可是一到鏡頭前就變得千人一面。究其原因,一則放不下“包袱”,怕出錯怕丟臉;二則缺少刻意的鍛鍊。主持人究竟該如何培養自己“好好說話”的能力?

1.多讀

在播音主持專業的術語當中,有個詞叫“廣義備稿”,還有個詞叫“做雜家不做專家”,通俗的解釋就是要有廣泛的閱讀,做好各種學科門類的知識儲備,涉獵可以不深,但不能不廣。由此,閱讀的內容可以很寬泛很雜,文學、歷史、財經、新聞、電影、時尚甚至微博熱話題等,都是有用的素材。閱讀的方式既可以來自於書本上的深度閱讀,也可以是新媒體端的碎片化閱讀。當儲備的知識信息足夠豐富的時候,便能遊刃有餘地裁剪話題,跨界運用。如浙江衛視主持人席文,在一場《原浙江醫科大學主樓爆破拆除》直播中,因爲現場人羣疏散困難,導致爆破遲遲不能進行,原定8分鐘的直播時間被迫延長至40餘分鐘。面對直播壓力,他想起了平時積累的地理知識,於是他從“前方高機位直播畫面中看到原浙江醫科大學與西湖的地理位置非常近”開始即興發揮,最終圓滿完成了直播任務。古語有云“功夫在詩外”,平時養成閱讀的習慣,不僅可以對做好節目增進理解,儲存談資,關鍵時刻還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2.多練

主持人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只有通過大量的主動實踐才能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麼?下次從哪個方向進行改進?有的主持人語速太快,導致觀衆接收信息很累;有的主持人提問不夠深入,導致談話內容偏淺;有的主持人不會傾聽,總想着自己的表達而忽略了嘉賓的觀點;有的主持人不會總結,節目內容的呈現就會顯得鬆散;有的主持人不會控制時間,給後期剪輯帶來一定的壓力等等。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主持中提醒自己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每次一小步,總有一天會從量變到質變,實現主持技能和控場能力的重大飛躍。除此之外,選擇自己欣賞的主持人,以同行而非觀衆的視角觀摩他(她)的節目,將自己代入其中,記錄自己的反應,分析兩者的差距,研究怎樣的表達效果更好,邊練習邊總結,這種身臨其境式的鍛鍊,如果達到一定的量級,結果也將是非常有效的。

3.多思考

一個全面的主持人,不僅能掌控節目,還能通過總結和點評發表獨到的觀點,同時在採訪或對話交鋒中顯露深度。這些都離不開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開講啦》中,撒貝寧的結束語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提煉觀點,金句頻出:“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你就要爭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員。”“千萬別相信什麼人生別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話,只有百米短跑,纔在乎起跑線。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你看過誰站在起跑線上,大家都一堆出發,誰能夠堅持到最後纔是關鍵。” 這些都是思考下的產物。他用他的感受、情緒、見識、想象、思想構建了一個精神王國,用比喻和比較的方式,亮明觀點。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在日常中培養。在工作中、生活中,保持我們的好奇心,多問“爲什麼?”“怎麼樣?”“同樣的意思,怎麼表達才能不落俗套,讓人覺得有意義又有意思?”久而久之,持之以恆,把獨立思考變成自己的習慣。

綜上所述,主持,是一門口腦並用的技能;既是一門技能,就得有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着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主持人也需要對語言、表達、思維方式、觀衆情緒等各方面不斷琢磨和改進,從細節的打磨中追求主持藝術的完美和極致。只有學會“好好說話”,才能走進觀衆的心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