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絕對藝術】肖像與奇觀,郝量美國首展亮相高古軒

鑽研水墨畫時,我對時間和空間的觀點不斷改變;當我拜讀明代藝術理論家董其昌的畫論時,我突然想起康定斯基;當我穿梭在山川遺蹟時,古代中國畫的細節就像愛森斯坦的蒙太奇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閃過。

——郝量

藝術家郝量

5月8日,郝量作品展“肖像與奇觀”在高古軒紐約畫廊開幕,展出其水墨畫新作。

這是郝量在美國舉辦的首場展覽,但對西方觀衆和藝術機構而言,郝量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僅僅在去年,郝量就參展了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溪山無盡,中國的山水傳統”以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成立四十年紀念館藏展”。

《瀟湘八景——瞬息》局部

《瀟湘八景》在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現場

本次展覽以大自然與時間的永恆變幻爲主題,展出作品包括長達10米的絹本長卷《溪山無盡》(2017年)、雙聯畫《夜以繼日》(2017-18年)、肖像三聯畫《紅鼻子》(2017年)以及《捲起千堆雪》(2018年)。作品體量不多,主要分散於四、五兩層,顯得較爲清幽僻靜,展陳方式給觀衆留下足夠空間以進行思考。

《溪山無盡》局部

《溪山無盡》有別於其以往的敘述性作品,藝術家嘗試將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細節和符號結合二十世紀的藝術理論,在氣勢磅礡的卷軸作品中揉合明代文人兼藝術家董其昌(1555-1636)和俄羅斯現代藝術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的風格特色。

從右至左欣賞作品時,我們會先看到一個男人的側影,他代表現實與重現之間的對話者。灰色、藍色、綠色和紅色的蜿蜒圖案化作山巒、樹林、海浪和浮雲,無數奇異的空間相交併行,其靈感源自人體的肌肉和血管系統。然後,郝量將康定斯基的伸縮圓形圖案投入迴旋的軌道,而天外紅衣智者則從上方靜觀一切,猶如一個神聖或來自宇宙的人物。在卷軸末段,畫卷開啓時的男子赤身站在折射的抽象空間之中,回顧這趟既微觀又宏觀的旅程。

“此君——由仙通鬼”展覽現場 法國FIAC 2014

三聯畫《紅鼻子》乍看是承襲自傳統中國畫傳統,但其實是藝術家刻意借鑑北方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肖像畫,畫中描繪的不是傳統東方人,而是帶着紅鼻子的西方人形象,畫面最終想要表達的是沒有特定種族、年齡或年代的普通人。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

在三聯畫的左側牆上,還配有一首《春江花月夜》節選,暗示永恆與當下,過去與現在的時間關聯,這首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成爲了暗藏於展覽所有作品中的一條線索。

“肖像與奇觀”展覽現場 紐約高古軒 2018

《捲起千堆雪》挪用了元代畫家趙孟頫的筆法,但描繪的卻是一位手持竹竿的西方人,整個作品呈現出一種刻意怪異的處理,片段化不留白的構圖,郝量說,“我儘量研究唐宋時期畫的羅漢和外來人種的形象,並跟當代人的形象結合。”

《此君圖卷》於大都會博物館“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

正在展出

《夜以繼日》局部

雙聯畫《夜以繼日》是郝量對時間與感知地探索。兩幅畫雖描繪相同的景緻,在尺寸上卻有懸殊。較大的作品呈現色彩繽紛的白晝,而較小的畫作則描繪漆黑的夜晚,剛看之時未必能看清許多對應的細節。他在作品中扭曲空間與物體比例,突顯海、天和地之間的萬變互動。作品靈感來自清代縮刻家王子若的硯碑,王氏擅長縮刻有不同文字、圖畫和歷史文獻的古代石碑。郝量深受石碑和拓本的啓發,在山水畫中運用同一邏輯,展示光線、大小和質感如何改變清晰度和記憶。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6月23日。

“肖像與奇觀”展覽現場 紐約高古軒 2018

編輯:《絕對藝術》朱立彩

編輯Editor:朱立彩 Zhu Licai

聯繫我們:

地址:北京市 海淀區 正福寺路10號 允澤別院 絕對傳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