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林俊杰,“行走的CD”、“天才音樂人”、“江南”、“修煉愛情”等等關鍵詞就會浮現在腦海裏。如今無數光環加身的老林唱起歌來,還是當年一樣,一顆赤子心燒得滾燙。

有一種青春,叫《江南》

2003年,林俊杰橫空出世,在當年神仙打架、新人輩出的華語樂壇,他絕對是繼周杰倫之後最強勁的音樂熱力。JJ的首張專輯《樂行者》驚喜程度相當高,憑藉這張專輯,他順利拿下第15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和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一年時間,這個被衆人看好的年輕人沒有太多的應酬,悶聲不響地做他的音樂去了。這一年,所有先進的數碼產品他都玩得精通,去美國找了自己最崇拜的Michael Jackson的專屬錄音師Brian Gardner見習錄音技巧,向最厲害的黑人少年組合B2K的編舞師Dave Scott學舞臺與舞步,走遍內地20多個城市尋找靈感,纔有了這張令人眼前一亮的《第二天堂》。

如果說《樂行者》時JJ還是個摸索探路的小男孩,《第二天堂》則是他順利開闢一段神奇音樂旅程的傳記。在這張專輯中你可以聽到非常豐富的音樂元素和包羅萬象的生活感受。古典、時尚,大氣魄、小性情,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感覺他都有涉獵,R&B、搖滾、Pop、Rap等等曲風在專輯中都能找到。

《第二天堂》在引進內地時改名爲《江南》,同時也將《江南》作爲首波主打歌。距離這張專輯的問世已經過去整整十五年,十五年足以讓一個人從校園走入社會,從懵懂的學生變成成熟的父母,成長的印記鮮明而深刻,而這些關於青春的印記都保存在2004年的這張專輯裏。

只用了一年時間,林俊杰就從一個在音樂路上蹣跚的“樂行者”成長爲羽翼豐滿、用音樂抒寫生命的男生。他包攬了整張專輯的作曲,參與了編曲和製作,用無限的魄力和對音樂的把控能力詮釋出了一張經典耐聽的專輯。

才華絕不是僥倖,《第二天堂》之所以成功是因爲用心。開場、中段、結尾都分別有幾首純音樂作引,將專輯分爲幾個部分,在起承轉合間花樣百出。

《江南》的創作就是林俊杰在內地20多個城市走下來後的體驗結晶,前奏裏令人過耳難忘的是洞簫的響聲。在編曲中加入洞簫是有講究的,因爲洞簫跟日本樂器尺八音色相通,尺八的音色被用來象徵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堅忍,而愛情也要跟武士道精神一樣忠貞。這份苦心就是JJ藏下的彩蛋。

《第二天堂》銷量全亞洲突破150萬,林俊杰也躋身小天王之列,十五年過去了,這張專輯依然是可以挖掘的寶藏,每次聽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也曾崩潰,也曾踽踽獨行

很多歌手擁有了一首經典代表作後便畫地爲牢,很難突破,但慶幸的是,一曲《江南》後,林俊杰卻並沒有止步,再接下來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他頂着壓力創作出了《一千年以後》《曹操》《背對背擁抱》《修煉愛情》等等經典的華語歌曲。

從2003年出道至今,林俊杰已經推出了13張個人專輯,從新人到小天王再到歌壇頂樑柱,他的音樂越來越卓爾不凡,他的態度越來越自信堅決,他的唱功越來越爐火純青,“行走的CD”絕非一日之功,但笑起來的小酒窩、謙遜的個性和對待音樂專一的熱情從來沒有變過。

他的堅持終於換來了兩座金曲獎歌王的獎盃,他的感情豐沛而真實,這也正是一個音樂創作人不可缺少的本錢。

很多人在網上留言說,在最痛苦的時候是林俊杰給了他們力量,而JJ又何嘗不是。

即便天才如林俊杰,也曾踽踽獨行——

18歲時,林俊杰孤身一人來到臺灣,音樂是他唯一的依仗,只能將自己鑄成一把利劍,不斷地打磨、鑲嵌,將自己放於重壓下磨礪,榨出心血編寫成歌。

這種“想要證明自己”的急切成爲懸在JJ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即便他已不乏優秀的音樂作品,然而不斷累加的壓力讓他一度無法再繼續前進,幾乎崩潰。

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毒藥,悄無聲息卻又在不經意間吞喫生命裏的絢爛。JJ從沒有多說過那段歲月痛苦掙扎,只是溫柔地笑着說:“還好,還有你們。”

林俊杰用音樂點燃自己,給予了無數人力量,而在他一度暗沉時,這些簇擁而來的微小光源給予了他重新閃光的力量。

只要願意相信,總能重拾希望

2009年,在北京籌辦演唱會的JJ因爲勞累過度感冒越來越嚴重,後面幾度出現了咳血的現象,勉強唱完演唱會,聲帶嚴重受損,無法發聲。

不知音樂之路還能否繼續,無助、恐懼的JJ抱着助理哭了一晚。經過家人100多天的照料,嗓子才慢慢恢復正常。

在咳血失聲、閉關禁聲這驚心動魄的一百天之後,他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

“我以前一直覺得,我的聲音、我的才能,是我與生俱來的,是我本來就擁有的,但這件事讓我看見,一切都是從上帝而來的。

他可以給我,也可以拿走。上帝在提醒我要好好的珍惜,使用他所給我的恩賜。”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

對於一個事業正在上升期的歌手來說,失聲極有可能毀掉所有的一切;對於一個把愛情當做全部的 人來說,失去愛情無疑是對生命判了死刑。

誰都會恐懼、失落、甚至是絕望,但眼淚和悲傷並不能爲自己和別人改變什麼。

曾經煎熬的日子裏,雖然失去的東西很痛很痛,但它也會帶給你一些什麼,只要願意相信,未來的第幾個100天,總能重拾希望。

至少,跌倒了會更懂得珍惜,站起來之後能夠更有力量、更坦誠地去接受生活給你的一切。

從最初的懵懂小生到後面的自我涅槃,再到如今閃耀華語樂壇的天王,他的音樂屬性早已充分結合了自己和歌曲的真實。他的作曲編曲才能,從他的創作裏可見一斑。

許多人認爲,當歌手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應該對人生、社會、命運有一定的思考,其中代表,比如李宗盛、許巍等許多成名已久的音樂大咖。而在這一點上,金曲歌王林俊杰也做着自己的改變。從最初膾炙人口流行歌曲,到後面《不爲誰而作的歌》、《偉大的渺小》中,人們不難聽出林俊杰境界上的變化,這是一種經歷衆多磨鍊、思考衆多之後自然形成的變化。他也從當初的酒窩男孩,變成了現在的天王林俊杰。

一如既往,傳遞美好

《夢想的聲音》裏曾經有人說過:“感謝華語樂壇有林俊杰的存在。”

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單純,“初心”這個詞早已經被說爛了,但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

在《夢想的聲音》中,他不再是劍本身,而是一位老練的鑄劍師,音樂在他手中千變萬化。

那些多變的元素不再是證明自己的裝飾,而成爲了靈魂的一部分。跳躍的音符,流動的曲調,被遊刃有餘地改編,從一個原點,延伸出了千萬個可能。

“其實參加《夢想的聲音》是我一個心理障礙的跨越,”這些年來,林俊杰甚少在綜藝節目中擔任固定嘉賓,一連三季的全身心投入更是前所未有,同時,他也突破了自己對“改編”的心魔,“其實我一直是不太願意去改編別人的歌的,除非意義重大。因爲我知道一首成立的作品,就應該是這樣子的,改編很容易破壞這首歌原本的意義。但是這次爲了更多人的夢想,我已經拋開了所謂的擔憂,去突破自己,用我的音樂能力和這些年的學習,去做示範,激勵到更多的音樂人。不管是身邊的其他音樂人,或者是舞臺上來討教的選手,如果我們能夠因此一同成長,這個跨越就非常值得。”

他的歌包含開心、感動、難過、勇敢...每首歌都有一個故事,關於你關於我關於他,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如果有人問我,不唱情歌的林俊杰還有什麼。

我不會回答,因爲一切答案都已經被唱進歌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