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的《中國好聲音》冠軍出道至今,張碧晨從簡單追夢,到實力認證的人氣歌手,可以說一路以來我們都見證了她的不斷成長曆練與自我沉澱。從韓國回來後的張碧晨隨即參加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並奪得冠軍。

“我不希望十年以後,大家提起我來的時候,某一屆的選秀比賽的冠軍,然後是唱那種很苦情的小情歌,有多紅,或者有多不紅,不是這樣的定義。而是我出過這樣一個作品,裏邊有什麼樣的歌,然後直到現在我還在聽她這張專輯。我覺得歌手是要有內容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4年的《中國好聲音》冠軍出道至今,張碧晨從簡單追夢,到實力認證的人氣歌手,可以說一路以來我們都見證了她的不斷成長曆練與自我沉澱。在2017年,她作爲挑戰歌手登上《我是歌手》舞臺,以撩動人心的唱腔晉級總決賽,大放異彩。在2018年《歌手》巔峯會上驚喜迴歸,並以一曲《我變了,我沒變》道出了赤誠初心追尋音樂的心。2019年,她獻唱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題曲,唱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堅持和理想。

一番功夫,一鳴驚人

2014年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一首《她說》唱的四位導師直接轉身搶人,正如楊坤說的:好的東西,大家的反應是一樣的!

那年25歲的張碧晨還很青澀,但她颱風穩,說話乾脆,唱歌更是功力可見。齊秦說,張碧晨是難得的中低音女聲。面對衆位導師遞出的橄欖枝,張碧晨最終還是選擇了那英戰隊,並一舉奪得當年的《中國好聲音》冠軍。但這份殊榮也不是一蹴而就,此前,張碧晨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畢業於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張碧晨不僅在音樂造詣上有一定天賦,更是熟練掌握英、法、韓三門外語。因此在她21歲時,參加了韓國KBS主辦的“K-POP世界慶典”中國賽區的歌唱比賽,憑藉韓劇《擁抱太陽的月亮》的插曲《時光倒流》獲得中國賽區總冠軍;2012年10月,以中國賽區冠軍的身份代表中國赴韓國參加“K-POP世界慶典”總決賽,並獲得了韓國總決賽第二名的成績和最優秀獎。

2013年3月,張碧晨被KBS韓流促進團團長選中,受邀參加了韓國音樂節目《音樂銀行》,並在節目中與韓國歌手Ali合唱歌曲《傷痕》,也因此張碧晨被節目組的導演看中,之後被推薦簽下了韓國的一家經紀公司;同年4月,張碧晨簽約了韓國經紀公司Haeun Entertainment,正式開始了自己韓國練習生的生活。同年7月,作爲女子組合Sunny Days一員在韓國正式出道。並隨組合推出了單曲《너랑 똑같은 여자 만나봐》。這算是張碧晨娛樂圈首秀,但隨後由於韓方經紀公司屢屢違反合同,被迫解約。

從韓國回來後的張碧晨隨即參加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並奪得冠軍。

在舞臺上,導師問張碧晨爲什麼去韓國,她說:“我想去當練習生,學習唱歌跳舞,想去喫那份苦,想好好的成長鍛鍊自己。”

很簡單的理由,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就像汪峯說的,張碧晨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如果說當初去韓國是爲了臥薪嚐膽,那回來便是要一鳴驚人。她做到了。

而她回來的理由更簡單:她要驗證自己所學所悟有沒有進步,有沒有人認可。她想在離家最近的舞臺,唱一首爸爸媽媽能聽得懂的歌。

不爭不搶,順其自然

張碧晨的個性不爭不搶,所以對於走職業歌手這條路,性格大大咧咧的張碧晨沒什麼“野心”,就想認真地唱歌。進入這個行業,所有的事情都是按部就班地來。對於自己不想做的,以前會比較乾脆地拒絕,但現在,她學會了委婉的拒絕。

“我覺得順其自然就好,用這種舒服的態度和周圍的世界相處很自由。”好的歌者其實沒有既定標準,唱歌本來就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表達形式。“只希望自己每一次的作品能讓大家有共鳴,有觸動就好。”

她希望尋求一種真正更貼近自己的音樂,“其實做音樂,我真沒想那麼多,就想在音樂中用心做自己。”雖然沒什麼所謂的“職業規劃”,但張碧晨卻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音樂,走得頗爲執着:“我很幸運可以把自己喜歡的事變成自己的工作,它能帶給我快樂,讓我找到自己的價值。”

有人說張碧晨是第一個面向大衆化主流審美而奪冠的選手——能夠充分駕馭不同風格、不同難度的歌曲,嫺熟地控制自己的聲音。聲音有辨識度卻並不小衆怪異。

“我不希望十年以後,大家提起我來的時候,某一屆的選秀比賽的冠軍,然後是唱那種很苦情的小情歌,有多紅,或者有多不紅,不是這樣的定義。而是我出過這樣一個作品,裏邊有什麼樣的歌,然後直到現在我還在聽她這張專輯。我覺得歌手是要有內容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是張碧晨參加《歌手2017》時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如此說到她對音樂這條路的理解。

其實,奪冠後的第二年,張碧晨就遇到了接踵而來的壓力,積攢了許多無法排解的情緒:“那時開始很多事情想不通,周圍的世界完全超出我的認知,和我原本認爲的樣子背道而馳。那時候我一直在遲疑。”所以她就乾脆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出國去放鬆。那次長假之後,張碧晨的急脾氣改變了許多:“但我終究還是個急性子的人。我性子比較直,也比較倔。有時心細,有時馬虎,有時特別放縱自己,有時又會謹小慎微。”所以她自稱是個挺“中庸之道”的人,“我不喜歡落後於人,也不喜歡太拔尖,就是遊走在中間,纔是我最舒服的狀態。”

她自覺並不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作型歌手,雖然手機裏存了不少自己寫的 demo,卻並不急於和外界分享。“有些可能非常自我,發出來不見得有人能理解。還有些不夠完整,並沒有達到可以發出來的水平。”但眼下,儘量去表達是比被多少人聽到更重要的事情。表達從來都是重要的,從張碧晨的第一張專輯《開往早晨的午夜》裏便能窺見,十首歌裏並沒有大規模情歌的出現,原創的《胡桃夾子》也有歌者的自我投射,甚至專輯名也暗合了她當時的狀態,一位新歌手即將發表人生中第一張專輯,是一種臨界感,箭在弦上,最終會射向哪兒,不得而知。

OST女王,收視保障

唱片行業不景氣並沒有影響那些懷有夢想的音樂人,他們始終堅信屬於音樂人的春天即將到來。張碧晨就是這樣一個堅持音樂夢想的姑娘,她不是學音樂出身,但一路上從未偏航,跌跌撞撞地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如今,站在舞臺上的她,已經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氣場。“唱歌的時候我會完全忘記自己,腦子裏毫無雜念”,張碧晨認爲唱歌是一個造夢的過程,不只實現自己的夢想,也能營造一個美好的夢境給歌迷和觀衆,她希望自己成爲這樣一個造夢者。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個低吟淺唱的女聲就是張碧晨,也只有她唱這首《今後我與自己流浪》,才能將這種孤獨與希望無盡地傾訴。

有網友說:“開口就知道是張碧晨,有power又很戳心的深情,很有代入感,唱出了哪吒的孤獨倔強不認命,也撫慰着每個‘獨自流浪’的我們。”張碧晨演唱的近乎完美。沉靜綿密的溫柔是無招勝有招,是從心所欲不逾矩,是情性所至,妙不自尋。她雲淡風輕沖淡平和的歌聲中,無一絲造作痕跡,但內在的“核”卻依舊堅韌又有力量。

張碧晨爲影視劇唱主題曲不是新鮮事了,很多熱播劇都有她的聲音,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涼涼》、《花千骨》的《年輪》,以及去年大火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主題曲《我要平凡》,都是由張碧晨獻聲。

有人笑稱:張碧晨有旺影視劇體質,哪個電影或電視劇找她唱OST,一定保證收視率和票房。

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一部有品質的影視劇,自然離不開臺前幕後無數人的付出,張碧晨獻唱只能是錦上添花。

從《好聲音》舞臺到今天《哪吒》片尾曲,張碧晨被大家熟識快五年了。但好像大家對她又不太熟悉。不上熱搜,沒有緋聞,也很少上綜藝。

唯一刷存在感的,就是她演唱的一首接一首爆紅的OST。但張碧晨本人好像並不care自己有多紅,而是一心做音樂,不斷地證明着自己。就像當初去韓國、去《好聲音》,都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自己的挑戰。

有人形容張碧晨的嗓音是“鑽石音”,是一種很高級的聲音。也許在一往無前向着夢想前進的途中,在這個姑娘連續幾個小時在練習房裏練歌的時候,就已經預見了現在的輝煌。

張碧晨,這個生長在曲藝之鄉的處女座女生,沒有在娛樂圈恣意而生,更沒有按所謂的劇本演出,她始終與自己較着勁。

她不追逐名利,不在乎地位,只想着如何不放過自己。

希望每一個有才華的人,都能遇到生命裏的光,進而大放異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