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重點報刊大量刊發評價路遙的文章,其中以王兆勝的《路遙小說的超越性境界及其文學史意義》(《文學評論》2018年第3期)和張志忠的《重建現實主義文學精神——路遙〈平凡的世界〉再評價》(《文藝研究》2017年第9期)最具代表性。路遙小說的現實主義選擇和它所具有的超越性境界與開放性品格,是其被千百萬讀者持續追捧的根本原因。

從《平凡的世界》三卷本於1986年至1989年陸續問世算起,對路遙的接受整整走過30年的歷程。在前20年,對路遙的接受出現兩極分化:大衆的持續“熱”和學術界的一直“冷”。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被稱爲“路遙現象”。但近十年來特別是近兩年來,學術界已發生很大變化。

雖然路遙從1973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80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還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但他的作品真正引起大衆廣泛關注的是從198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人生》開始。1983年,《人生》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4年,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人生》的公映,轟動全國並且獲獎,路遙和《人生》進入了大衆接受的視線。《平凡的世界》問世後,形成了持續的接受熱潮,一直延續至今。1988年2月,《平凡的世界》三卷本還沒有出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開始首播這部作品並召開座談會。由《平凡的世界》衍生出來的作品就有1989年被改編成的14集電視連續劇,於1990年4月在央視一套、二套播出,並獲得電視劇飛天獎;1995年,被改編成連環畫,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15年年初被改編成56集電視連續劇,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首播,並獲多個獎項;2018年1月被改編成話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並開啓了爲期3年的全球巡演。

單就小說來說,《平凡的世界》受到了大衆讀者持續的喜愛和閱讀。2008年10月,在新浪網“讀者最喜愛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調查中,《平凡的世界》高居榜首;2012年2月,山東大學文學院在全國十省進行“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接受調查”,讀過《平凡的世界》的讀者佔38.6%,位列所有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第一位。新世紀以來,在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圖書館,《平凡的世界》的借閱量一直穩居第一,這表明這部作品很受高校讀者的歡迎。在網絡中,網友發表對《平凡的世界》的閱讀感受、留言、評論的數量不計其數,可見作品的人氣之高。截至2018年11月,《平凡的世界》已累計發行1700萬套,這是北京出版集團在建社70週年座談會上公佈的數字,它已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曾經創造長篇小說發行紀錄的《家》《紅巖》《青春之歌》等作品的發行量。尤其是近30年來,我國出版長篇小說的總量超過10萬部。在這種情況下,《平凡的世界》平均每年發行56.6萬套,創造了我國小說出版的奇蹟。《平凡的世界》成爲小說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奪目。

嚴格來說,文藝界對路遙並沒有怠慢,路遙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連環畫、話劇並不斷獲獎就是明證。就小說來說,路遙的作品還曾兩度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兩度獲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但是,學術界剛開始對路遙比較冷漠,多數中國當代文學史特別是有較大影響的中國文學史都對路遙及其作品隻字不提,有的稍有提及,也是一筆帶過。這種“冷”和大衆接受的“熱”形成強烈反差。欣喜的是,學術界對路遙的接受漸漸由冷變暖。截至2018年年底,在某平臺上以“路遙研究”爲關鍵詞檢索,共搜到文獻1247篇。以2007年爲界,分爲前後兩個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每年關於路遙的研究論文都是個位數,甚至有的年份只有1篇;從2007年到2018年,12年間研究路遙的論文增至977篇。2015年2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熱播,直接推動了學術界對路遙的研究。全國重點報刊大量刊發評價路遙的文章,其中以王兆勝的《路遙小說的超越性境界及其文學史意義》(《文學評論》2018年第3期)和張志忠的《重建現實主義文學精神——路遙〈平凡的世界〉再評價》(《文藝研究》2017年第9期)最具代表性。前者從路遙小說的天地境界、對婚戀的辯證理解,以及“同呼共吸”的心靈敘事高度評價了路遙小說的開拓性、創新性、深刻性和超越性及其文學史意義。後者從經典現實主義的理論高度,重新揭示了《平凡的世界》的巨大成就,完成了對作品的重新評價。2017年11月,陝西省作家協會等在延安大學召開了紀念路遙逝世25週年學術研討會。2018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陝西省委宣傳部在京召開了改革開放與路遙的創作道路研討會。研討會上,路遙的創作得到評論家、學者的高度認可。

從大衆接受的持續火爆到學術界接受的冷暖歷程給我們許多啓示,其中需要重點探討的是關於現實主義文學的強大生命力問題。衆所周知,《平凡的世界》創作和出版的年代,正是現實主義最不喫香、現代主義最受青睞的年代。現實主義被很多作家、評論家視爲“老土”“陳舊”“過時”,而現代派、先鋒文學則被認爲是“時髦”。在這種情況下,路遙決定繼續採用現實主義的原則和方法來創作這部作品。《平凡的世界》第一卷就曾遭到出版社的兩次退稿,後來組稿的責編也承受了很大壓力,原因都是該作品指向現實主義。然而,現實主義文學“過時”了嗎?現在看來,答案是否定的。正像路遙後來所說:“考察一種文學現象是否‘過時’,目光應該投向讀者大衆。一般情況下,讀者仍然接受和歡迎的東西,就說明它有理由繼續存在。”《平凡的世界》的接受歷程,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現實主義具有廣闊性。1956年,文藝評論家秦兆陽發表了《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一文,在文藝界引起強烈反響。他認爲無限廣闊的現實生活和文藝反映現實的特殊規律都決定了現實主義的廣闊性。“現實生活有多麼廣闊,它所提供的源泉有多麼豐富……現實主義文學的視野、道路、內容、風格就可能達到多麼廣闊、多麼豐富。它給了作家們多麼廣闊的發揮創造性的天地啊。”今天重溫秦兆陽的觀點,仍有價值和意義。迄今,文學界總結出的現實主義類型就有多種,比如批判現實主義、經典現實主義、客觀現實主義、主觀現實主義、樸素的現實主義、清醒的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感受型現實主義、心理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說明它比其他流派更寬闊。

現實主義具有開放性。當年秦兆陽強調現實主義是廣闊的道路,其主旨就在於提醒人們不要把現實主義窄化、教條化,對現實簡單的映照或機械的翻版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包容的,而不是排他的。20世紀,各種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雖然層出不窮,但始終不能擺脫現實主義的影響,其根本原因在於現實主義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時至今日,現實主義仍有很大可供敞開的創作空間。路遙小說的現實主義選擇和它所具有的超越性境界與開放性品格,是其被千百萬讀者持續追捧的根本原因。

現實主義具有長久性。雖然作爲世界性的文學思潮,現實主義文學在19世紀才登上舞臺,但現實主義的作品古已有之,而且至今依然具有強勁的生命力。中國文學自古就有寫真實錄和寫意抒情兩大傳統,分別以《詩經》和《楚辭》爲源頭。無論中西,現實主義文學都具有長久性,它是文學的“常規武器”,是無數作家不變的文學信仰和追求,也是讀者的閱讀需求。從新時期來看,儘管現實主義文學不具有“先鋒性”,也曾一度被冷落,但時隔不久,從小說到影視,都出現了現實主義的強勢迴歸。歷史已經證明,現實主義文學長久不衰。

(作者:王衛平,系遼寧師範大學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