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期一茶:百說不厭的信陽毛尖(產品特性、如何鑑別、沖泡技巧)

『人人都愛綠茶,喝綠茶怎少的了信陽毛尖。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峯,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溮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據考證,“信陽毛尖”的名字,最早出現在清末。“信陽毛尖”的名字與“信陽毛尖”獨特風格的形成有關,這種風格的形成又與製茶工藝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從信陽茶到信陽毛尖走過了漫長的歷史之路,這是信陽茶傳入、發展、攀登高峯必經的坎坷之途。信陽毛尖品牌的形成不僅僅是信陽茶業發展歷史的標誌,也是世世代代信陽茶農心血和技藝的結晶。

▌不過即便信陽毛尖在市場上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不過依舊有很多茶友對信陽毛尖,瞭解的不是那麼深刻,那麼作爲深耕茶業市場多年的我,今天先從信陽毛尖茶的產品特性、如何鑑別、沖泡方法三個最基礎的方面闡述那最真實的“信陽毛尖”。

●產品特性: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獨特的特性,信陽毛尖亦是如此。

① 【整體特徵】信陽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乾淨,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

② 【外形特性】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③ 【出湯湯色】優質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或明亮,味道清香撲鼻,劣質信陽毛尖則湯色深綠或發黃、混濁發暗,不耐沖泡、沒有茶香味。

『溫馨提示:“開湯”是購茶必不可少的程序,所謂“開湯”,即指現場品茶。提醒茶客要仔細觀察茶湯和聞香氣。“品味道,優質信陽毛尖頭道苦二道甜,並且耐泡,一般能泡3~5道,而劣質的毛尖最多泡2次”。』

●如何鑑別:對於一位茶客,我想大多數人更想了解的是如何品鑑信陽毛尖品質的好壞,因爲目前的茶葉市場由於規範的種種問題,市場上的信陽毛尖參差不齊,經常讓買茶者陷入買不到真茶,好茶,實惠茶的苦惱。當然作爲買茶者如何鑑別信陽毛尖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於信陽毛尖的鑑別,除了最基礎的“開湯”去品嚐去觀看之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 1 信陽毛尖顧名思義茶毫即爲毛,芽頭即爲尖。大家都知道明前茶是信陽毛尖裏價格最高的,高就高在它是頭採,是生產週期最長的一個階段,味道清淡甘甜,營養豐富,茶中珍品。

『識別明前茶首先要幹看(在茶葉沖泡前),看茶葉的外形、色澤,品味香氣。信陽毛尖春茶的葉子一般裹得較緊,肥壯厚實,有的還有較多毫毛,色澤鮮潤,香氣濃郁新鮮。其次是溼看(在茶葉沖泡後),新茶沖泡時茶葉下沉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綠茶湯色綠中透黃;茶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

// 2 較爲大衆的是雨前茶,是老茶客的最愛,價格大衆化,茶葉品質較高,泡出來的效果也是不錯的,口味與火候的把控能讓同一批次的茶葉有着不同的口味。

『那如何來分辨雨前茶呢?信陽毛尖雨前茶幹茶綠有白毫,沖泡後,香氣沒有明前茶濃,滋味和回甘不遜色於明前茶,茶湯多淺綠。這個時期的信陽毛尖,外觀方面要比明前茶要好。』

●沖泡方法:既然知道了信陽毛尖的鑑別,那麼怎麼喝茶也顯得重要,那怎麼沖泡出一杯好的信陽毛尖呢,當然選茶的前提是最好是明前茶或者雨前茶,太低端的沒有可品性。

買到好茶不一定能喝出好茶味,如何泡信陽毛尖的關鍵是注意細節,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的把握好信陽毛尖的泡法前提下,品出好茶的口感和內質及特色。

〇毛尖的泡法準備工作:

① 水質(不同地方的水沖泡後的口感差別很大所謂一方水土一方茶味,衆所周知山泉水最佳,不過我們常用的水純淨水,沒經過淨化的自來水最好不要用)

② 投茶(每杯茶放多少幹茶不是固定的,應該遵循好茶多放,次茶少放的原則,不過這個標準可以根據個人口味來自己調節)

〇毛尖怎麼泡步驟:

01 清洗乾淨的玻璃被數個,不要有任何異味哦;信陽毛尖幹茶些許;適當溫度的開水(參考以上準備的提示)。

02 燙杯:在泡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杯,既可去除杯內萬一有的異味;有可幫助更好的讓茶葉揮發茶香。就是倒些開水入杯,然後來回輕晃茶杯,慢慢提高茶杯的溫度,這樣也可以預防等會泡信陽毛尖水多過熱而導致玻璃杯破裂。

03 投茶:可參考以上好茶多放,次茶少放原則,按自己口味來調整,正常情況下大約茶和水的比例爲1:4左右然後微調,然後把信陽毛尖投放入每個玻璃杯中。

04 洗茶:此信陽毛尖的泡法爲風俗習慣使然,就是先加少量水大約是幹茶的一倍半到2倍,來回輕晃,讓幹茶充分與茶水接觸10秒左右,目的是去掉可能加工不好容易懸浮在茶湯上面的大葉片或其他雜物,也是衛生待客的禮貌。

05 注水:把玻璃杯放到桌子上,水壺從上向茶杯傾斜,緩緩注入適當溫度的水入杯,可見在水的衝擊下,茶葉在玻璃杯中上下翻滾,這樣更容易讓每一片茶葉充分與水接觸,而後幹茶在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形成肥壯的葉底。

06 賞茶:待茶葉吸水下沉慢慢展開(浸泡時間3~5分鐘),這個時候可以拿起杯來觀賞和品論

※溫馨提示:如果你有有關茶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直接聯繫小茶微信:chayevip,懂茶懂生活你我同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