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熱、興奮但容易偏執、暴躁、走極端,動輒決鬥,很容易對立;

中國人性格像茶,總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着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下共同進步。

這話頗有些道理。酒自然有酒的好處,該熱不熱,該冷不冷,須要拼一下時,不拼是不行的。

但從人類長遠利益看,中國人的思維方法或許可儘量減少些人類不必要的災難。所以,茶文化從中國這塊土壤誕生,有深厚的思想根源。

律師作爲化解社會矛盾與糾紛的中堅力量,其執業的思路其實與茶文化不謀而合。作爲一個生活在社會風口浪尖的職業,律師倒是有幾分像醫生,接觸的可能以負面消極信息居多。在快節奏的律師生活中,忙裏偷閒、慢悠悠地嘬上一口適合自己的好茶,體味那種通體的溫熱,可謂是一種享受。那麼如何遇到適合自己的茶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介紹幾種茶供大家參考:

綠茶,屬不發酵茶,特點是“綠葉綠湯”。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也最爲普及的茶類,製作工序及沖泡方式相對簡易,在“中國十大名茶”中長期佔據半壁江山,全國20個產茶省(區)都能尋見綠茶的蹤影。綠茶的製作步驟可分爲“殺青”、“揉捏”和“乾燥”。綠茶種類繁多,根據《中國茶經》的記載,可分爲153種之多,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安吉白茶、信陽毛尖等等。綠茶屬節氣性茶,應季飲用爲宜,口感鮮活香甜,日常普及而無距離感。

白茶,屬微發酵茶,成品茶特色是“滿批白毫,湯色清淡但味鮮醇”。白茶種類不多,是最爲貼近茶葉原始植物屬性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白茶的製作過程僅爲“萎凋”和“乾燥”兩道主要工序,茶葉得到輕度延緩的自然氧化。白茶素有藥用效果,民間稱白茶爲“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常見分類有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和壽眉等。

黃茶,屬輕發酵茶,特點是“黃葉黃湯”,這源於製茶過程中所獨有的“悶黃”工序,黃茶主要產自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廣東等特定地區。製作工序類似綠茶,但在製茶過程中增加“悶堆”或“久攤”工序,促成綠葉變黃。黃茶常見的分類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溫州黃湯等。黃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於我國唐朝,並長時期被作爲貢品。黃茶被戲稱“知道的人多,喝到的人少”,和其他茶類相比是名副其實的小衆茶,囿於產量遞減的原因,對普羅大衆來說有一定距離感。數量雖少,卻獨撐一類。

紅茶,屬全發酵茶,特點是“紅葉紅湯”,其基本工藝流程可分爲“萎凋”、“揉捻”、“發酵(渥紅)”和“乾燥”四道工序。紅茶口感偏甜,是目前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茶類,國內多產於福建、安徽、江西和湖北等地。紅茶分爲工夫紅茶、小種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其下又有細分。紅茶是最具傳奇色彩的茶,舉一“小種紅茶”的傳說:“清道光末年,時局動亂,由於部隊過境佔領茶廠,導致一批綠茶延誤了烘乾,經積壓發酵,漸呈黑色,發出特殊氣味。廠主僥倖以鍋炒和松材烘乾,製成紅茶,竟然大賣。”清末期紅茶被引入歐洲後風靡世界,成爲中國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文化輸出之一。被稱爲“Black Tea”的紅茶,成爲英倫 “下午茶”文化的基石,和咖啡分庭抗禮。

一杯水逐漸加熱成100度,如同人從出生到垂暮。一杯沸水,若你想使之有滋味,只需捻一絲適合自己的茶葉放入其中。沉下心來,靜坐在一隅無人處,攤一本好書,擺一杯熱茶,細細地品味人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律師之遇或許茶”可能是律師與茶關係的最好詮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