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漵浦縣史志專家、《龍潭戰役》主編張昌竹說,“龍潭戰役是整個湘西會戰中最漂亮的殲滅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和志氣。“湘西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龍潭戰役是湘西會戰關鍵一戰,而對鷹形山的爭奪又是龍潭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

\

  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是中日最後一次大戰,此戰充分顯示了中國官兵高尚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湘西會戰也讓國際聲譽有所提高。

 

  慶祝勝利的爆竹灰至少兩尺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後,湖南省芷江縣也沉浸在狂歡中。晚上,航空第9總站無線電區臺報務員劉道民與另外3名戰友結束芷江機場的值班任務後,便急不可耐地衝上街頭,加入狂歡的隊伍。

 

  “當我們趕到街上時,地上的爆竹灰至少已有兩尺厚了。”劉道民老人回憶起當天的情景,眼神中折射出興奮的光芒,“我們抬着機場的發報機和擴音器,大街小巷到處跑,反覆地播放着電臺的廣播。”劉道民和他的戰友在街上“瘋狂”了一夜。

 

  幾天後,當他們再回到區臺當值時,另一個消息已散播開來:中國抗戰勝利之後,談判受降的地點確定爲芷江。

 

  這絕不是一個巧合:日軍從妄圖侵佔芷江開始湘西會戰,最終又在芷江低下了不可一世的頭顱。

 

  湖南芷江縣是進出黔、川,威逼貴陽,迂迴重慶的軍事要衝地帶。而且,當時芷江機場是盟軍重要的空軍基地,擁有當時最先進的P-51“野馬式”戰鬥機,還有B-24、B-25轟炸機和C-43、C-47運輸機。日軍企圖一舉搗毀芷江空軍基地,解除空中威脅,並伺機進逼四川,威脅重慶,以此挽救失敗的命運。

 

  爲此,中日兩軍在雪峯山展開了湘西會戰: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同年6月7日。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當時,日軍以第六方面軍第二十軍(軍部駐衡陽)坂西一郎部及第十一軍三十四師團爲主攻部隊,共五個師團,另配屬三個獨立混戰旅團,總兵力約8萬餘衆。

 

  中國軍隊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爲總指揮,會同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擔負正面防禦作戰;第三方面軍湯恩伯部擔負桂穗路防務;以第九十軍爲戰役機動兵團,控置於湖南省靖縣、綏寧一線,以策應第四方面軍右翼作戰;第十集團軍王敬久部接替湘北防務,原防守湘北的第十八軍調湖南省沅陵、辰溪集結,作爲第四方面軍的機動兵團;新六軍廖耀湘部爲總預備隊(從雲南空運到芷江)。空軍有第五、二、三等四個大隊各一部,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一部,參戰飛機400餘架,參戰陸軍20個師,總兵力20餘萬人。

 

  湘西會戰最終以日軍徹底潰敗而告終。共擊斃日軍12498人,傷23307人;7737名中國軍人爲取得會戰勝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寸國土一寸血”的真實寫照

 

  位於漵浦縣龍潭鎮的鷹形山下,是綠油油的稻田。走上山路,只見一條條壕溝從山麓盤旋上山頂;一個個掩體彼此相連,佈滿山上。細心尋找,還能從泥土裏找出生鏽發綠的炮彈殘片。

 

  “湘西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龍潭戰役是湘西會戰關鍵一戰,而對鷹形山的爭奪又是龍潭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漵浦縣史志專家、《龍潭戰役》主編張昌竹說,“龍潭戰役是整個湘西會戰中最漂亮的殲滅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和志氣。”

 

  龍潭鎮是湘西會戰的主戰場之一。當時日軍4000多人偷襲龍潭鎮。龍潭位於雪峯山交通要衝,如果龍潭失守,則日軍可長驅直入芷江。龍潭戰役自4月17日打響,74軍51師周志道將軍率部迎敵。雙方僅鷹形山爭奪戰就用了二十多天,中國軍隊犧牲800多人。周志道將軍後來在回憶錄裏說:“拉鋸爭奪,這二十餘晝夜,誠有一寸國土一寸血之寫照。”

 

  張昌竹介紹說,當時天雨路滑,爲奪回鷹形山,中國軍隊先是穿“釘鞋”衝鋒,接着穿草鞋衝鋒,最後挑選一批湘西籍強壯士兵組成敢死隊,赤腳衝上去,和日本兵肉搏,終於將鷹形山拿下。陳納德將軍指揮的飛虎隊前來助戰,投下燃燒彈、炸彈。當時硫磺和硝煙將山石烤成了白色,山上找不到一根綠草。日軍慘敗,偷襲龍潭的數千名日本兵全部被殲。

 

  鷹形山上,灑遍了抗日英烈的熱血。戰後,鷹形山改稱“英雄山”。與英雄山對望的弓形山上,建了一座抗日陣亡烈士陵園,這裏長眠着龍潭戰役中犧牲的700多名抗日將士。

 

  炎炎夏日,前來瞻仰烈士陵園的遊人不多。記者一行沿着300多級石階拾級而上,兩旁古木參天。陵園建有浩氣門、紀念塔、碑牆、千秋亭、英烈墓等紀念建築,最突出的是造型獨特的紀念塔,宛如一顆炮彈模型,時刻提醒着國人應當銘記先烈,警鐘長鳴,自強不息。

 

  被稱爲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5年5月8日,《中央日報》和《大公報》刊登消息:國民黨軍委會發表戰訊:湘西我軍全線推進,新寧賽市均告克服,中美空軍飛機炸前線敵。刊載捷報的報紙一時間洛陽紙貴,百姓紛紛奔走相告:“日本鬼子的末日快要到了!”

 

  洞口縣江口鎮青巖村的肖巖生老人清晰地記得湘西會戰大反攻時的情景。他回憶說:“當時戰鬥特別激烈,雙方打得地動山搖。中美空軍的飛機一批接着一批地飛過來轟炸日本侵略者。日軍沒有任何防空武器,被炸得喔喔直叫,山上到處都是被炸得血肉橫飛的日軍屍體。5月8日下午以後,日軍像潮水一樣潰敗了。我沒有想到日本軍隊逃得這麼快。”

 

  在當時的諸多新聞報道中,中國記者1945年5月22日從中國作戰指揮部發出的一則新聞稿,將“湘西會戰”比作中國的“史達林格勒”(即“斯大林格勒”)戰役。

 

  這場戰役,在抗戰歷史研究專家、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蕭棟樑的眼中,意義非同尋常。“湘西會戰的反攻,拉開了中國軍隊戰略總反攻的序幕。中國人民抗戰八年時,開始大規模收復失地,並最終取得了勝利。”事實也證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戰場,更是抗擊日軍的主戰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