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花蚊子谈登革热的风险

最近,北京市疾控中心一条“北京花蚊子增加,登革热风险提升”的消息引起公众关注。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监测,近年来,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花蚊子”在本市蚊种构成比例显著升高,从2013年3.50%上升至2017年14.02%,并警示北京出现本地登革热的风险增加。那么,什么是花蚊子?登革热又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什么是花蚊子?

花蚊子的学名为“白纹伊蚊”,其蚊体中小型、黑色,有银白色斑纹,因此也被称为“花斑蚊”,是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

花蚊子吸吮登革热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两周后即能传播本病。花蚊子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不但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蚊卵将病毒传给后代,通过蚊卵带病毒过冬,使登革热不断发生。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花蚊子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花蚊子和以往北京的主要蚊种库蚊不同,它们不仅在夜间吸血,还有白天吸血的习惯。它们在叮咬人体时通常一边吸血,一边把自己的唾液注入人体内,登革热病毒也随之注入人的体内。花蚊子吸血时常不是一次吸饱,而是东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间断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花蚊子不仅可传播登革热,近年来流行的基孔肯雅和引起巴西小头寨卡热的传播都与花蚊子有关。

花蚊子的栖息地也与其他蚊子不同。它们的栖息地常在城市,都属于城市常驻“蚊口”。在城市中,它们有个犄角旮旯就能躲藏,有点坑洼积水就能孳生,室内盆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里,室外的坑洼、树穴、树洞、竹筒和叶腋等积水处,都是花蚊子繁衍孳生的优良环境。所以,要消灭花蚊子,可得花不少功夫。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79年,在印尼雅加达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浑身骨头及关节剧烈疼痛,高热不退。当时,人们把这种疾病称之为“关节热”。1780年美国费城以北也发生了这种疾病,被称为断骨热。登革(dengue)这个名词首先被使用是在1828年古巴发生流行时。考证这个词的来源:有人说它来源于西班牙语,是形容患者由于发烧、关节痛和走路的步态有些像装腔作势的样子;也有人认为是来自非洲,意思是“由邪魔所引起的突发性发疹性痉挛”;总之,无论“登革”一词出于何方,其意都是说它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怪病。最后在1869年,伦敦皇家内科学院将这一疾病定名为登革热。

登革热的潜伏期3~14日,平均4~7日。感染后可表现为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两者比例大约为2.2︰1。但隐性感染者虽然不发病,也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染源。显性感染即登革热,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分为3型:典型、轻型和重型。典型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三痛(眼框痛、头痛、肌肉和骨头节酸痛)、恶心呕吐和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出血现象和淋巴结肿大,化验检查常发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等。轻型登革热症状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没有出血倾向类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1~4天痊愈。重型登革热发病初起类似典型登革热,3~5天后突然加重并迅速进展,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生活在登革热疫苗或近期到疫区旅行,出现发热症状,再加上2条登革热的症状(恶心呕吐、皮疹、三痛、止血带试验阳性、白细胞减少和任何一项警告征象),即有可能是登革热。出现警告征象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登革热,应立即到医院观察治疗。

得了登革热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治疗,如未发生并发症一般10天左右就会逐渐恢复。

登革热的流行趋势如何?

在50年前,全球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屈指可数,流行强度也很弱;进入本世纪以来,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已经布满全球五洲,流行强度也明显增强[1]。据2018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全世界几乎一半人口面临罹患登革热的危险,估计每年全球可能有3亿9000万人感染登革热,其中9600万例为重症登革热患者[2]。

在我国,2013年以前每年登革热病例报告数仅几百例,2014年流行达高峰,全年共报告登革热46万例,经过积极控制,2016年减少至2050例,去年的流行率又有所升高,达到5893例。

登革热的流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地方性流行”,地方性流行地区常年有病例发生,这些病例称为“本地病例”。二是输入性流行,即流行地区的病人进入非流行地区,称为“输入性病例”。北京以往有少量“输入性病例”,但是,如果北京的花蚊子增多,“输入性病例”一旦被北京的花蚊子叮咬,北京就有可能出现“本地病例”,导致北京登革热的流行。

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方法是灭蚊、防蚊。消灭伊蚊要“翻缸倒罐,清除积水”。花蚊子爱在小的积水中孳生,如室内盆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里,室外的坑洼处、房檐上、树洞里、竹筒和叶腋等积水处,院子里废弃的瓶瓶罐罐、动物饮水槽、旧轮胎中,只要有一点点积水都是花蚊子繁衍孳生的优良环境。因此,消灭花蚊子的孳生地是很细致的工作,对花蚊子孳生的场所要彻底清除,翻缸倒罐,清除积水,填平洼地等,就连家中空调滴下的水,也要及时清除,不给伊蚊提供任何孳生的场所。由于花蚊子善飞,灭蚊时必须全民动手,群防群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滞留喷洒、空间喷洒、熏蒸和烟熏等消灭成蚊及请专业人员在居室装上纱窗纱门防蚊,不失为治标的有效办法。

2016年初,首个登革热疫苗已经研制成功,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在登革热高流行国家9~45岁人群使用[3]。

参考文献

[1] Messina JP, Brady OJ, Scott TW, et al. Global spread of dengue virus types: mapping the 70 year history[J]. Trends Microbiol, 2014,22(3):138-146.

[2] WHO. Dengue and severe dengue ,2018.

[3] WHO. Dengue vaccine: WHO position paper – July 2016 ,201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