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是生產企業,更是旅遊景觀

安泰集團總裁李猛

安泰集團智能化辦公大樓

山西省環境與資源保護協會微信公衆號

100萬噸優質高線大盤卷生產現場

安泰生產的第一根大H型鋼

240萬噸機焦廠JN60-6A型單熱式焦爐

目前亞洲單條規模最大的140萬噸H型鋼生產線

日處理2萬立方污水處理廠

幹熄焦生產

H型鋼產品

李猛總裁救助“春蕾女童”行動啓動儀式

  

——本報專訪山西安泰控股集團總裁李猛


  以綠爲底色的車間地面一塵不染,通向軋鋼機的樓梯拐角處鮮花怒放,一片片綠樹濃蔭牢牢遮住熄焦塔的身影,高爐的底部花團錦簇草色青青……這裏不是公園,也不是什麼景區,而是山西安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一線車間的日常景象。在一位外省媒體人的描述中,這裏,曾經顛覆了他對工礦企業的固有感觀和認知。
  35年,伴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一路成長,當年的小鄉鎮企業,如今已是橫跨多個行業,總產值超百億的山西民營企業領頭羊。如今,致力於打造工業旅遊景點,推進4A級安泰工業旅遊景區建設,這個民營企業更是領先一步,以“無塵、無煙、無味、無噪音”的四無生產環境爲目標,率先步入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軌道。
  焦化、鋼鐵企業,高污染高能耗曾經普遍存在,本是環保督查的重點和整改名單上的常客,而爲什麼,安泰能夠反其道而行之,成爲以循環經濟建設爲特徵的生態工業示範企業呢?2018年5月下旬,在山西安泰控股集團總裁李猛先生的辦公室,兩個多小時的交流,一條完整的循環產業鏈,解開了記者心中的困惑。

  三晉都市報:請簡要介紹安泰控股集團的整體情況。
  李猛:山西安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安泰控股)的前身爲1983年創建的介休義安焦化廠,現已發展成爲一家以循環經濟建設爲特徵的生態工業園區。園區佔地面積4150畝,規劃面積6000畝,園區內有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安泰型鋼有限公司、山西安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山西安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山西安泰尚美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等十餘家企業,涉及洗煤、焦化、精細化工、特種鋼鐵、電力、建材、投資、房地產、國內外貿易、文旅等行業,現有職工7000餘人。集團2010-2014年連續5年入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2008-2013年連續6年入圍全省工業企業30強,2008-2017年期間8次入圍全省百強民營企業,並榮獲省優秀民營企業、省節能先進集體、省十大優秀環保企業等榮譽稱號。截至2017年末,累計上繳國家稅金56.26億元。
  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首家上市民營企業,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單位(第一批)、山西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清潔生產及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範企業。公司主要生產設備有國內先進的JN60-6A型焦爐,並配套完善的化產回收和幹熄焦裝置,產品除優質冶金焦外,還生產焦油、粗苯、硫銨、硫膏等化工產品。公司建有煤氣、煤矸石、幹熄焦餘熱、燒結餘熱及轉爐蒸汽回收發電機組,資源綜合利用配套礦渣微細粉生產線。擁有目前亞洲單條規模最大、規格最全的120萬噸大型H型鋼生產線。
  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是山西省晉中市唯一一家包括鍊鐵、鍊鋼和軋鋼在內的鋼鐵聯合企業,是中鋼協會員單位,全聯中小冶金業商會副理事長單位、山西省鋼鐵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2013年公司榮獲晉中市第二屆市長質量獎,並列入國家工信部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範條件名單,2014年被中鋼協評爲全國鋼鐵企業先進集體。公司擁有80萬噸優質高線大盤卷生產線,其主體設備和工藝參數由美國摩根公司提供,生產的產品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力學性能好、盤中大的優點,可用於製作各類商品鋼絲、焊絲、輪胎簾線,以及各種鋼絲繩、鋼釘、標準件等,公司先後開發了4.8級至10.9級的冷鐓鋼系列盤條及大盤卷及優質硬線40、45、60、65、70鋼盤條,公司品種鋼比例達60.74%,是山西省內唯一一家緊固件用鋼和大盤卷生產企業。

  三晉都市報:35年來,安泰集團可以說是山西甚至整個中國民企發展的活標本。您認爲,安泰的發展主要靠的是什麼?
  李猛:首先,靠黨的政策受益,在各個時代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安泰集團緊緊跟隨黨的政策,一步步的發展歷程,都與踐行黨的政策密不可分,而且,今後這一條也是集團發展的核心指導精神。其次,是緣於有一位合格的掌舵者和帶頭人,他就是我的父親、公司創始人李安民先生。對任何企業來說,領導者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而我們安泰能走到今天,可以說在每個關鍵的時段,以李安民董事長爲代表的公司決策層,都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再次,安泰一直堅持誠信的理念,以產品質量贏得市場,將晉商精神中最寶貴的“誠信”,貫徹到企業的採購、生產、銷售和經營等各個環節。最後是堅持合作共贏,與各級經銷商合作共贏,與政府部門合作共贏,我們李安民董事長曾經總結過一句話,就是“三心原則”即:“與政府同心,跟鄉親一心,對職工關心”。我覺得,這四條就是安泰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是安泰雄心謀跨越,銳意鑄輝煌的動力源泉。

  三晉都市報:我們注意到,安泰園區是一個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這個生態工業,主要指的是什麼?
  李猛:2006年,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曾批准安泰創建全國首家以焦化行業爲特徵的國家生態工業園區。這個生態工業主要是指安泰獨特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安泰在創業初期,憑藉樸素的資源觀,加快“三廢”的治理與開發,先後對焦爐爐型進行了四次大的改造,並將產業向冶煉、建材等多元化發展,精心構築起自身獨特的環保鏈型產業結構,奠定了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雛形。隨着企業的發展,安泰人不斷調整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行業發展形勢和國家節能減排等產業政策要求,明確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方向,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產業鏈延伸和產品結構調整,堅持把降低能耗、提高廢棄資源利用效率和資源產出率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工藝銜接”的方式來延長和拓寬產業鏈,將洗煤、焦化、冶煉、鍊鋼、軋鋼、建材、發電等行業科學有機地組合爲一體,形成了以廢水、廢氣、廢渣及餘熱餘壓等綜合利用的獨特的循環經濟生態工業模式。
  廢水的綜合利用:通過“清污分流”及中水“回用-串用-梯級利用”模式,使園區內的生廢水全部綜合利用。
  廢氣的綜合利用:通過“煉焦-鍊鐵-鍊鋼-軋鋼-發電-併網”循環,將園區內剩餘的焦爐煤氣、高爐煤氣和轉爐煤氣全部集中用於發電,煤氣發電機組規模目前達到了87MW。
  廢渣的綜合利用:通過“焦化-鍊鐵-鍊鋼-軋鋼-發電-建材-房地產”循環鏈,使各工序生產中產生的矸石、中煤、高爐礦渣、除塵灰等廢渣全部綜合利用。
  餘熱餘壓的綜合利用:充分利用焦化生產線幹熄焦餘熱建設。
  12MW發電機組、利用燒結環冷機餘熱和轉爐富裕蒸汽建設12MW餘熱發電機組,利用高爐爐頂煤氣餘壓壓差建設17MW透平發電機組(TRT)。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安泰園區內部實現了餘熱餘壓資源的全部回收利用。

  三晉都市報: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和人才,這兩方面安泰是用什麼制度來發揮技術和人才優勢的?
  李猛:這麼多年來,安泰對核心技術的重視,一直保持在最高的層面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老董事長李安民和他的“介休1號爐”技術,就曾經爲企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因此,在安泰,對技術和研發的特別重視,已經成爲了一種傳承。2014年底,省經信委等六部門聯合認定安泰技術中心爲第十八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根據技術創新體系的需要,制定了《新產品開發管理辦法》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時,公司司建立了以技術中心爲建立了以技術中心爲核心,集合生產、銷售、人才、資金等內部資源和高校、科研院所研院所、、社會科研機構客戶等外部資源,形成企業的技術創
  新體系體系。。在新產品開發、科技創新、科研工作中取得成果的人員予以獎勵。鼓勵員工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總結分析創新點,積極申報專利,並根據《專利管理辦法管理辦法》》對授權專利對授權專利發明人進行獎勵。
  近兩年來,一是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組織開發了4.8~10.9級緊固件用冷鐓鋼系列、20~70鋼優質結構鋼系列、預應力鋼棒30MnSi、焊條鋼H08A、耐-40℃低溫衝擊的Q345E H型鋼、日標SS400B H型鋼、國內最大規格的1000×300H型鋼、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高硫易切削鋼1215系列等新品種24個,增加經濟效益1.08億元。二是組織開展了科研項目49項,其中省市級科研項目6項,獲得政府財政補貼43.3萬元;集團自立項目43項,其中實現經濟效益760萬元,降低生產成本1680萬元。三是積極組織申報國家專利,目前已獲得授權專利42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提高了公司知識產權的創新力度與範圍。
  在人才引進方面,公司根據崗位定編和各單位用工需求報告,合理確定員工類型和數量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招聘計劃,利用社會招聘、校園招聘、網絡招聘等手段,滿足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員工需求計劃。
  在人才培養方面,公司設有員工培訓中心,有針對性地對全體員工開展重點個性化的培養,不斷構建公司核心員工培養體系。對新入職員工開展公司級、厂部級、班組級三級崗位入職培訓。對生產崗位員工的培訓,形成了“每日一題、每週一課、每月一考、每年一評”等有針對性、實操性強的培訓方法;對全公司班組長(主管)級、車間主任(處)級基層幹部分階段開展勝任力培訓。
  在用人留人方面,暢通員工職業生涯通道。根據集團職稱評聘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推行內部職稱聘用管理工作,對於專業管理人員,形成了初級、中級、高級3個級別聘用機制;對於工程技術人員,形成了初級、中級、高級和專家等4個級別聘用機制。對行政管理人員,根據集團目前行政管理體系,沿班組(主管)級、車間主任(處)級、廠(部)級、高管級行政管理體系晉升。在崗員工根據自身素質條件,也可利用競聘、輪崗等方式在橫向對等崗位上發展。
  在員工待遇方面,一是提高學歷員工工資待遇。爲增強集團與周邊企業工資待遇的競爭力,在逐年提高員工收入水平的同時,做到工資待遇向學歷員工傾斜。二是從生活上解決學歷員工的後顧之憂。一是爲外地大學畢業生備有公寓樓,解決住宿問題。爲結婚的畢業生在介休市城區修建“安泰花苑”小區,解決雙職工住房問題;二是每年由企業買單,將畢業生檔案委託市人才市場管理;三是與介休市人才中心聯繫,協調爲外地大學畢業生和家在農村的本地畢業生辦理集體戶入戶手續。三是提高關鍵特殊崗位人才待遇。集團對關鍵特殊崗位人才實行協議工資制,集團根據他們的個人能力以及對企業所做出的貢獻,企業給予其相應的優厚待遇。

  三晉都市報:我們瞭解到,作爲一個企業,安泰在捐資助學、扶貧攻堅等公益事業方面做了很多實事,企業承擔這樣的社會責任,是出於什麼考慮?
  李猛:安泰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的發起單位,安泰創業35年來,累計爲公益事業、慈善事業、光彩事業及新農村建設出資共計3.4億元。在這期間,集團爲支援南方抗洪和全國各地救災、印度洋海嘯捐款共計370萬元,爲汶川特大地震捐款近2000萬元,爲玉樹災區捐款800萬元;2002年,集團出資100萬元設立了“山西省人民教育基金‘安泰助教基金’,用於資助在全省山區工作15年以上、教學成績優秀、家庭遇到特殊困難的山區教師。安泰幫助貧困鄉村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變“輸血”爲“造血”,在平順縣西溝村,投資105萬元組建了山西安泰紀蘭飲料有限公司。在國家級貧困縣左權縣的下莊、羊角鄉18個村,臨縣大禹鄉的11個村,分別種植了8000畝板栗、2000畝紅棗生產基地,幫助組建了左權、臨縣板栗、紅棗加工銷售開發公司,使3個鄉3000多戶10000多農民長期得益,帶領和幫助更多的羣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7年安泰控股又與國家級貧困縣和順縣簽訂對口扶貧協議,通過在該縣分期投資建設香菇大棚,實施精準扶貧;公司主動爲當地村鎮多所中小學改造危房,新建校舍,還在吉林延邊、陝西延安、湖北巴東等地捐建希望小學,爲北京興大高中助學工程捐款,救助“春蕾女童”;出資1.5億元爲當地農村修路,改善農田水利,進行舊村改造,修建蔬菜大棚和居民小區,在改善當地鄉親生活環境的同時,有力助推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
  如果說安泰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上繳國家稅收、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作爲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是一種直接的社會責任,那公司主動參加各類光彩、公益、慈善事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是我們公司致富思源,主動回報社會的具體表現。爲此,2009年安泰還在人民大會堂發佈“社會責任報告”,這在山西民營企業中是第一家。我們認爲,公司能有今天的發展成果,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幫助,離不開周邊佔地村的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企業不是孤立存在的,當企業做大了,企業存在的價值是更多地創造財富,回報社會。

  三晉都市報:生態文明是目前的政策大計,具體到生產企業來說,安泰是怎麼看待的,在環保投入方面,安泰做了哪些?
  李猛:隨着國家各項環保政策的落地,安泰人進一步認識到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尤其是要正確處理企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要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爲企業發展的增長點,成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爲企業展現良好形象的着力點。也充分認識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色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深刻含義。
  基於以上認識,安泰多年來堅持綠色環保發展方向,主動淘汰落後產能,爲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改造升級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提出了“靠科技促環保,向環保要效益”的發展理念,多年來,所有新上項目,全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環保投入佔到整個項目總投資的20%。近年來,重點建成了礦渣微細粉、幹熄焦及餘熱發電、燒結脫硫、日處理2萬噸污水處理等環保項目,完成高爐爐頂煤氣餘壓發電(TRT)、燒結餘熱及轉爐蒸汽回收發電、高低壓變頻節電技術等一系列節能項目。僅2017年,公司啓動建設了鍊鐵靜電除塵器智能變頻脈衝電源改造、轉爐一次除塵系統技改、燒結機密封改造、環冷機密封改造,並積極推進焦化脫硝、焦化煤氣脫硫、燒結料場封閉、煤場封閉工程等環保項目,總體環保投入近2億元。有效提升了公司環保治理水平,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而且樹立了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

  三晉都市報:下一步,安泰的發展目標是什麼?將通過什麼措施和制度,保障這個目標的實現呢?
  李猛:安泰的發展目標可以概括爲一句話,就是建設綠色安泰、美麗安泰、幸福安泰。
  堅定不移地堅持綠色發展方向。一是全力推進4A級安泰工業旅遊景區建設,積極響應和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用3-5年時間全面整理整頓清潔生產環境,開展廠區的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工作,實現無塵、無煙、無味、無噪音“四無”環保目標。通過綠色安泰、美麗安泰建設,增強全體員工的幸福感,提升企業周邊村民生存環境,讓安泰傳統工業園區煥發新的生機;二是繼續加大對企業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力度,主動補齊環保短板,加快新上環保設施步伐。2018年,我們共計劃完成大小環保項目27個,共計投資16305萬元;三是將產業向環保領域延伸,2月5日我們與中化國際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安泰已成爲中化科技各種工業膜產品總代理,我們雙方將在膜產品的應用、推廣、銷售等方面開展深入長期合作,同時我們雙方還將共同建立基於安泰工業園區優勢便利條件下的特種膜研發基地和生產基地,及其他新產品實驗及試驗基地。
  實施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工程。一是將“焦化產業做大做深做強”,在擴張主營業務產品產能的同時,向上遊拓展原料資源,向下遊拓展精細化工產業,以煤焦化產業爲基礎,採用高新技術,實施深度轉化,充分利用園區內豐富的焦爐煤氣、焦油、粗苯和其他化工產品,逐步延伸產業鏈競爭優勢;二是要將“鋼鐵產業做精做優做特”,堅持走精細化特色、差異化發展之路,細分市場、精準定位,充分利用優質高線大盤卷等先進裝備,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深化產品結構,豐富特鋼品種,實現鋼鐵產品主要爲優特鋼的發展目標。在項目建設上,我們將提供優良的投資環境,加大與上下游優質企業間的合作,以合作共贏的模式,走出一條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
  總的來說,安泰控股發展到今天,已經走在了正確的軌道上,但作爲生產企業,安泰同時也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在這裏我藉此機會呼籲兩點,一是希望政府和金融機構對環保企業制訂相應政策,在綠色金融和綠色信貸這方面,能給予傾斜支持,能給予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信息共享的機遇和平臺,再就是環保這一塊,我們呼籲和期待,能早日實現精細化管理,不再搞一刀切的關停和限產,能對履行環保責任表現不同的企業,有所區別地對待,區分先進與後進,凸顯企業的主體責任。最後,我誠邀各界朋友,前來安泰合作考察,安泰將一如既往地以誠相待,與大家共同建設美好的未來。

本報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