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一直是中國人去美國旅遊的熱門區域之一,也是中國投資客進行商務考察和投資的主要區域之一,它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城市?近日,記者跟隨居住在紐約的華人,感受了一番紐約“華人社區”的生活與文化。

  華人新移民尤其是英語不熟的親屬移民和投資移民“插隊落戶”美國後,住在幽靜的別墅中,看不懂英語電視,沒鄰居打牌聊天,喫不到地道中餐,深感“好山好水好寂寞”。在紐約法拉盛建立中國人的新家園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左鄰右舍都是華人,街兩邊的小商鋪,經營各式各樣的中國商品,與國內街區並無差異。美食街上,各色美食應有盡有,讓人胃口大開。國內大受追捧的麻辣燙,在美國注入了新鮮的基因之後大放異彩。

  記者瞭解到,紐約市區停車比較緊張,而且停車費貴,很多人都坐地鐵上下班。華人陳乙太經營着法拉盛的百利停車場,爲了能爲更多人提供車位,他規定每天每個人只能在百利停車4個小時,平均1小時1美元,且星期天免費。

  停車場後面的中國城裏有家規模很大的新世界商城,開業時間不長,但很受歡迎。在這裏,你會有種置身北京西單街頭的感覺。“四菜一湯”的飯館廣告很惹眼,客人拿個大盤子隨便挑選4樣菜,配一碗米飯、一碗湯,經濟實惠。喫完了可以開始購物,商城的一層就是大超市,經營的全是國貨,蔬菜價格既便宜又新鮮。

  很多華人已把法拉盛當成了家,在這裏落地生根。他們會將自建的小別墅隔出兩三個房間,留一個房間自家居住,剩下的全部出租,租金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不斷湧入紐約的新移民把法拉盛的房價一再拉高。新移民把中國特色的物品一點點搬到法拉盛——北京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小肥羊、海底撈……這些在這裏都可以找到。

  最近,《戰狼》、《延禧攻略》火爆影院與熒屏,海報貼在超市裏,路過的小女生們嘰嘰喳喳地討論着劇中的人物。她們雖然生活在紐約,但大洋彼岸的流行一點都沒落下。

  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總幹事杜彼得告訴記者,紐約唐人街也稱紐約中國城或紐約華埠,位於紐約市曼哈頓區,含45條街道,面積超過4平方公里,人口約16萬。居民以華人爲主,華人的商業活動也集中於此,主要是開商店、飯店和禮品店。居民的來源地主要是廣東、香港和福州,通用語言主要是國語,也有各地方言。

  據悉,由於紐約市中心的曼哈頓唐人街已經飽和,無法擴展。於是,華人新移民湧向了法拉盛。杜彼得介紹,法拉盛原是紐約皇后區境內的一個小鎮,如今,它已是紐約乃至全美最大的華人聚居地,同時也是紐約居民消費和購物的天堂。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在法拉盛的一間教室裏,十幾名華人學生一邊揮動着中國國旗,一邊認真地學唱《大中國》。

  顏先生在法拉盛生活多年,現在經營着一家在當地頗有影響力的國際教育集團。他們的學生除了華人,還有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西班牙裔、非裔、印度裔僑民以及美國當地人。每年9月底到10月初,學校開學,學唱《大中國》成了每屆學生的必修課。

  若爲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望故鄉。眷戀故土、牽掛祖國,是每一個華人血脈中抹不去的情懷。“看到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崛起在世界東方,我作爲一名華裔感到由衷高興。中國的強大惠及海外華僑華人,華人揚眉吐氣的時代已經到來!”杜彼得感慨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