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最晚,跑的最快

  2002年,來自浙江桐廬的賴梅松和同村赤膊兄弟賴建法、商學兵、邱飛翔在上海創建了中通快遞,這家目前在四通一達處於領跑地位的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當時不過是桐廬系中最晚入行的新人小弟。

  直到7年前的2011年,中通的表現都不算太亮眼,在羣雄逐鹿的快遞江湖,中通的市場份額僅有7.6%,勉強可以和快遞大佬同臺PK。

  5年之後,這個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通像突然開了外掛,一路從車尾狂奔到車頭,以14.4%的市場份額,強勢取代圓通成爲領頭羊,之後,中通增勢不減,2017年,市場份額再增1%,從而達到15.5%。2018年第二季度,這個數字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達到了的17.4%,穩居快遞行業市場份額老大的位置。

  (來源:中通半年報)

  這樣的高速成長讓他在2016年面對美國前財政部長時,也能自信地侃侃而談。

  深受國際資本青睞

  中通的成功,一方面得益於它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中國電商的井噴式發展,另一方面得益於他在低價普快領域,迅速抓住了同建共享的聯盟式商業模式,與全國上萬合作伙伴一道,迅速搶佔低價市場。

  這種商業模式也得到了資本的青睞,紅杉資本、華平資本、高瓴資本等全球知名的投資基金相繼投懷送抱,今年更是得到了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13.8億美元的鼎力支持。

  據華平資本中國執行董事張磊介紹,華平資本在投資中通之前,對整個物流行業都有一個深入的研究,但他認爲,在同類商業模式的競爭者中,中通創始人本人的性格和其帶給中通分享、透明、共贏的文化,讓中通在成本控制和長遠發展上,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

  賴梅松的性格深受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桐廬縣歌舞村的影響,那裏有着一家殺豬全村同享、一家建房全村相幫的傳統,賴梅松把這種傳統的精髓帶到了企業管理中,用親情、鄉情和友情來治理一個現代化的大公司。

  這種管理模式儘管有一些缺陷,但至少在當下,運行的比較成功。

  加碼五大板塊

  儘管賴梅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讀書不多,但並不意味着他目光短淺,相反,就如經常宣稱自己讀書少的楊國強總能作出一些前瞻性的決策一樣,賴梅松同樣具備一個百億美元巨頭應該有的戰略眼光。

  在2016年成功上市之後,他就向投資人透露了中通未來的戰略方向:

  一是強化領先優勢,

  二是加大技術和基礎設施投入,

  三是涉足領域多樣化,

  四是增加跨境業務投入,

  五是尋求戰略合作和收購的機遇。

  ① 強化領先優勢

  中通在快遞包裹量上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在拔得全國快遞市場份額頭籌後,中通繼續在快遞領域發力。

  中通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通擁有分揀中心83個,中通快遞分揀中心之間的幹線運輸線路超過1860條,網絡合作夥伴數量超過9400家,長途貨運卡車數量超過4700輛,網點數量約爲29500個,覆蓋超過98%的區縣。

  (來源:中通2018半年報)

  從年報的數據來看,長途運輸車輛和幹線數量有所下降,這是由於分揀中心的增加以及更好的路徑規劃和車輛使用率。

  ② 增加技術及基礎設施投入

  早在上市之前,賴梅松就表示,公開募集資本將用於投資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從各大快遞公司的動作來看,這似乎是整個行業的趨勢,無論是順豐、德邦、圓通,還是韻達、申通,所募集資本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的投入。基建狂魔京東物流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投入不下200億在物流基礎設施的構建上。

  賴梅松這兩年也加快了基建的步伐。加大了末端分揀中心、末端網點的投入,僅2018年半年,中通末端網點的數量就比2017年增加了500個,電子運單佔比上升到97%。

  賴梅松還加快了分揀中心的智能化速度。7月16日,中通與南陵縣政府在上海簽約,中通快遞物流智能裝備製造項目落戶南陵縣。該項目主要生產快遞物流智能分揀設備、配套裝備及面向快遞物流行業的其它智能化設備。項目佔地280畝,總投資約6億元。

  7月20日,中通快運還與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富春江科技城)簽訂投資協議,將中通快運總部項目落地桐廬,建設集快運總部辦公、物流軟件開發、人才培訓、運營中心、物流設備研發生產爲一體總部基地,該項目投資額達20億元以上。

  此外,今年6月,中通還斥資1.68億美元,投資菜鳥網絡旗下的最後一公里遞送業務菜鳥驛站,獲得約15%股份。

  ③ 涉足領域多樣化

  雖然比不上順豐和京東涉足的領域全面,但賴梅松顯然也不甘示弱,16年間,中通總共投資了84家企業,廣泛涉及物流快遞、倉儲、國際物流、貨代、電商等領域。

  在時效快遞上,中通快遞推出了次日達、隔日達、三日達,今年4月,中通在陝西上線了City Express 同城配送,並推出4小時達產品,涉足即時配送領域。

  中通還盯上了大包裹業務,2016年8月,中通旗下零擔物流品牌“中通快運”正式起網,目前已經實現了除港澳臺瓊之外的全覆蓋。相關數據顯示,中通快運目前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已有直營分撥中心56個,集配站64個和2800餘家一級加盟網點。2018年7月27日,貨量突破9000噸!

  5月30日,中通快運宣佈獲得由紅杉中國、鼎暉和雲鋒三家機構與中通快遞聯合投資的A輪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

  近日,中通又將觸角延伸到汽車售後物流。8月21日,中通快遞與長春一汽富晟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利用資源互補優勢,圍繞汽車售後物流領域展開合作,拓展全國主流汽車品牌售後物流業務,共同打造汽車物流服務體系。

  ④ 戰略合作和併購

  賴梅松曾表示,不會併購國內同行,但會和國內企業尋求戰略合作,並在境外開展合作併購機會。

  目前爲止,中通主要停留在戰略合作階段。

  今年,5月29日,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和中通快遞達成戰略投資協議,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雙方將致力於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圍繞面向新零售的快遞、末端、倉配、跨境等物流服務展開全方位合作。

  2017年,中通快運還實現了與阿里巴巴1688以及京東平臺的對接。擴大了中通的業務來源,同時有利於中通加快走向海外的步伐。

  ⑤ 跨境物流

  2013年,中通注資540萬元進入黑龍江俄速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佔比17.44%,加碼國際物流領域。

  中通還與澳大利亞物流巨頭TOLL拓領集團合作,成立Toll Global Express國際速遞公司,開展國際物流業務。

  截止目前,中通已經開通了港臺專線、美洲專線、俄羅斯專線、印度專線等十多條國際專線。在美國設立了3箇中轉倉;在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設立10餘個中轉倉;在德國、法國、日韓、新西蘭等地均設立中轉倉,海外倉資源日漸完備。

  此外, 中通還涉足航空貨運領域。早在2013年,中通就成立中通吉航空物流有限公司。

  今年6月,中通快遞與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太平洋航空(PAL Air Ltd.)簽約,宣佈將成立合資公司。三方將整合資源,共同開拓全球航空運輸服務。合資公司的總部設立在香港,將提供各類門到門物流業務,包括攬收、揀貨、倉儲、運輸、收發、快運、跨國對接和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和順豐、京東和圓通比起來,中通的動作似乎沒有那麼顯眼,但賴梅松顯然一直在以普快業務爲核心,將觸角延伸到產業鏈各個領域。在各大國際資本和阿里巴巴的助攻下,中通在市場份額和海外擴張方面都有順豐和圓通不能比擬的優勢。在跨境電商方興未艾的當下,中通還大有可爲。

  掌鏈記者崔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