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不理解不知道不明白的“古人健康觀念”

❤《黃帝內經》:“五勞損傷”:

久視傷神,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臥傷氣。

❤《黃帝內經·素問》: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孔子,君子“三戒”:

少年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年,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年,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莊子,“六字長壽經”:“少私、寡慾、清靜”。

少私:私爲萬惡之源,百病之根。鬼迷心竅,私慾纏身,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夜不成寐,日不安神,食之無味,形勞神虧,積累成病,焉能長命。

寡慾:欲不可絕,亦不可縱。縱慾招禍,絕欲不生。少私寡慾,清靜爲正。少淫慾,不欺男霸女;節物慾,不圖財害命;淡利慾,不奪權爭勢;寡名欲,不投機鑽營。

清靜:清之靜之,心態安寧,穩中自控,靜中養生。頭空心靜,身輕神寧。利於健身,利於防病。

❤西漢 董仲舒: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晉代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葛洪養生“除六害”:

“善於養身者,必先除六害:禁聲色,薄名利,廉錢財,捐滋味,除佞忘,去嘴嫉。”

❤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養生“三慎”:

慎情志:淡然無慾,神氣自滿。於名於利,若存若亡;於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勿汲汲於所求,勿悄悄於懷恨。

慎飲食:安身之本,必須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食當熟嚼,常學淡食。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切忌:飲酒過多,飽食即臥。

慎勞逸: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介紹:“天竺按摩法,老子按摩法”。以此三遍者,月餘百病除。天馬行空,補益延年。能食,能睡,輕捷,明目。不復疲矣。

❤“藥王”孫思邈,養生忌“六多”: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多言則氣乏,多愁則心懾。

❤呂洞賓,養生“三寡”:

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慾以養精,精生氣,氣生神,神自靈也。

❤宋代蘇軾,養生“四味”:

“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

❤宋代周守忠,養生“五知”:

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內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慾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爲。

❤明代醫學家萬密齋,養生之“四法”:

一曰寡慾,二曰慎動,三曰法時,四曰卻疾。

❤明代醫學家袁坤儀,養生“五曰”:

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明代醫學家汪綺石,養生“六節”:

節嗜慾以養精,節煩惱以養神,節憤怒以養肝,節辛勤以養力,節思慮以養心,節悲哀以養肺。

❤清代養生家石成金,喫食“七宜”:

食宜早些,不可遲晚;食宜緩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過飽;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溫暖,不可寒涼;食宜軟爛,不可堅硬;食畢再飲茶兩三口,漱口齒,令極淨。

❤清代養生家石成金養生“八樂”:

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寫之樂,狂歌之樂,高臥之樂。

❤孔子養生“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維,見德思義。

看懂的小夥伴,歡迎來私聊評論!!!!比心心 ~~~麼麼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