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企在尋找靶點的道路上從不停歇。

日前,禮新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禮新醫藥”)宣佈將旗下已獲批進入臨牀階段的GPRC5D靶向抗體偶聯藥物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 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全球許可授予國際藥企阿斯利康(AZN.L)。

禮新醫藥將可以獲得3.38億元的近期付款,以及最高達37.95億元的潛在開發和商業里程碑等收入。(無特殊說明,均以人民幣折算,下同)

其中,GPRC5D主要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若臨牀實驗順利進行,GPRC5D有望成爲全球範圍內治療MM的同類首創ADC藥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市場中有不少於10家藥企就治療MM展開研究。

其中尤以華東醫藥(000963.SZ)的“CAR-T產品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海特生物(300683.SZ)的“注射用重組變構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進展最快,已進入上市審批階段。

但無論是華東醫藥、海特生物即將獲批的產品,還是此前同樣可以治療MM的藥物,都存在耐藥性等缺陷,MM市場或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GPRC5D是否會給MM的治療來新的希望,又會給現有企業帶來怎樣的衝擊,市場正在持續關注。

MM治療新進展

作爲血液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MM可能會引發腎損傷、全身肌無力等各類病症,在老年人中較爲普遍,目前在臨牀上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

MM的治療手段以ADC、雙特異性抗體和嵌合抗原受體細胞(CAR-T)等爲主,可以達到緩解的效果。

不同治療方案之間並非存粹的競爭關係。

作爲ADC領域的研究方向之一,具備更持久緩解效用、使患者得到更長生存期的靶點CD38是主流用藥思路,全球以強生的達雷妥尤單抗和賽諾菲的艾沙妥昔單抗藥物爲主,並聯合其他藥物進行治療。

基本原理是通過單克隆抗體和腫瘤細胞表面表達的CD38進行結合,“殺死”腫瘤細胞病並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一位60歲、瀕臨死亡的MM患者採用達雷妥尤單抗治療後,再聯合CAR-T療法,生存期超過29個月。

2022年,強生的達雷妥尤單抗、賽諾菲的艾沙妥昔單抗銷售額分別達到554.56億元、22.23億元。

CD38藥物的劣勢也顯而易見。

雖然CD38藥物有效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並未徹底治癒疾病,復發幾乎是在所難免的問題。而且隨着用藥時間的延長,MM復發的間隔期還會進一步縮短。

在此背景下,G蛋白偶聯受體C家族第5組成員D(GPRC5D)被發現在MM患者中呈現高表達特點,由此成爲了新一代的療法。

日前,禮新醫藥已與阿斯利康就臨牀前階段的GPRC5D ADC“LM-305項目”達成全球獨家授權協議,後者將獲得該項目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全球許可。

禮新醫藥可以得到首付款在內共計3.38億元的近期付款,以及最高達37.95億元的潛在開發和商業里程碑付款、全球淨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根據禮新醫藥對信風(ID:TradeWind01)的解釋,“LM-305項目”的基本原理與CD38藥物相似。

“LM-305是一種抗體偶聯藥物,可以通過特異性抗體靶向識別多發性骨髓瘤細胞表面的GPRC5D抗原,隨後進入細胞並釋放毒素對癌細胞進行殺傷。”禮新醫藥對信風(ID:TradeWind01)解釋稱。

禮新醫藥向信風(ID:TradeWind01)透露,GPRC5D藥物後續可以採用多種治療路線。

“該產品可以作爲單藥使用,也有潛力與其他標準治療方案進行配合。具體臨牀開發策略將由阿斯利康決定。”禮新醫藥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不過關於CPRC5D藥物究竟可以達到怎樣的效果,尚無定論。

“GPRC5D是一個較新的靶點,所以靶向GPRC5D的藥物(如LM-305)能夠爲復發耐藥病人提供潛在的新型治療手段,從而達到控制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期的作用。具體效果還要看臨牀試驗的結果。”禮新醫藥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根據已公開的臨牀數據統計,全球關於GPRC5D藥物治療MM的臨牀研究項目約爲12起。

GPRC5D是否有望成爲下一個克服耐藥性、有效治療MM的靶點並迎來更多公司的加入,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找靶點是很難的,如果一個靶點被證明是有效的,相當於被提前驗證了,就具備更高的確定性。這樣可能就會有很多公司加入進來做,到時候就看哪家的技術好,可以得到更好的療效。針對同一個靶點,不同的公司做出來的效果等都是不一樣的。”上海一位創新醫藥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尚未到來的競爭

GPRC5D是否會給其他治療MM的技術路線帶來更多挑戰,正受到市場的關注。

信風(ID:TradeWind01)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已有不少於10家公司聚焦適應症爲MM的創新藥物,均處於臨牀試驗或上市審批階段。

國內公司在MM技術路線上並未陷入嚴重競爭。

距離商業化目標最近的是華東醫藥和海特生物。

Wind數據顯示,華東醫藥與科濟藥業(2171.HK)合作的“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目前正處於上市審批狀態。

其中,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主要是靶向“常由骨髓瘤細胞表達的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細胞產品。

海特生物的“注射用重組變構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CPT)從屬於重組蛋白類靶向抗腫瘤新藥,目前處於上市審批階段,全球範圍內尚無同靶點產品上市。

但以上兩款藥品均未克服耐藥性缺陷。

“耐藥是腫瘤治療的普遍問題,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也是如此,幾乎所有的藥物治療最後都會產生耐藥,所以多發性骨髓瘤目前仍然是一個不可治癒的疾病。”海特生物答投資者問時指出。

除此之外,部分A股公司旗下尚處於臨牀階段的產品,研究方向主要分爲CD38、免疫調節劑等。

CD38已有強生等企業“珠玉在前”,而與之存在相同靶向的神州細胞(688520.SH)、復星醫藥(600196.SH)能否在耐藥性上取得更大突破,仍是未知數。

恆瑞醫藥(600276.SH)和諾誠健華(688428.SH)則主攻免疫調節劑——前者的“CRBN-E3連接酶調節劑”正處於2期臨牀實驗階段,後者的“ICP-490型分子膠靶向蛋白降解劑”進展僅爲首例受試者給藥。

目前全球範圍內與恆瑞醫藥、諾誠健華同樣治療路線、並已獲批上市的產品有沙利度胺、來那度胺和泊馬度胺。

“這些已獲批產品(沙利度胺、來那度胺和泊馬度胺)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具有導致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風險及血液學毒性,而沙利度胺更是由於副作用較大,被FDA黑框警告。”浦銀國際指出。

這或許都給恆瑞醫藥、諾誠健華帶來更多挑戰。

整體情況來看,目前多數企業均參照已獲批上市的產品進行研發,雖然確定性更高,但實現更大突破性的概率有待商榷;對於華東醫藥和海特生物來說,GPRC5D從臨牀到上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顯然衝擊有限;但對於部分進展較慢、仍處於臨牀階段的企業而言,研發壓力正在與日俱增。

若GPRC5D可以呈現更長的生存期等更好的療效,則對於目前仍在實驗階段的企業來說,有可能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