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玄是一個因電視劇和《三國演義》而左右的人,如果想真實探究夏侯玄的爲人,我們還是應該從《三國志》來了解他。

夏侯玄的關係網

夏侯玄字太初(泰初),是夏侯尚的兒子,他因爲自己的文學才華年少就非常有名,20歲就擔任了散騎黃門侍郎。

你聽說過夏侯玄的《時事論》嗎?萬幸初中學《出師表》而不是此文

夏侯玄

曹叡時期,有一次他覲見皇帝,和毛皇后的弟弟毛曾坐在一起。這個夏侯玄不知道哪根筋沒搭對,居然恥於和皇后的弟弟同坐,還把厭惡的表情顯露了出來。

你不喜歡我小舅子?我還不喜歡你呢!曹叡也因此非常討厭夏侯玄,把他降爲羽林監。

曹芳繼位,曹爽輔政,因爲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兒子,所以備受厚待。簡單來說夏侯玄的母親是曹真的妹妹,也就是夏侯尚小妾爭寵的對手。曹爽很快就被封爲散騎常侍、中護軍。

夏侯玄並非是紈絝子弟,他擔任中護軍的時候,提拔武官全都選賢舉能,將領全都是各州牧的俊傑。據說他的選拔方式和培訓體系對後來有一定影響,成爲一直到晉朝的一種標杆式體系。

夏侯玄的《時事論》

其實啊,在曹爽輔政之後,司馬懿和夏侯玄還是有比較多的交流,在之前小弟曾經分享過。曹爽聽信了鄧颺的建議全軍伐蜀的時候,司馬懿唯獨找了夏侯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何況,夏侯玄還是提議者之一。司馬懿爲什麼不去找何晏畢軌李勝?最少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司馬懿之前和夏侯玄有所交流。

你聽說過夏侯玄的《時事論》嗎?萬幸初中學《出師表》而不是此文

夏侯玄

早些年間,司馬懿主動對夏侯玄有關時事問題進行提問和分析,夏侯玄結合當時的社會主要突出矛盾,總結了一系列的問題,可堪稱當時的社論經典,稱之爲《時事論》。

夏侯玄認爲,依才選官授職,是掌管國家的權柄,因此,考察委派由尚書檯專管,那是上級的職責,人的言德行孝表現於街巷中,優劣高下聽憑鄉鄰議論,那是下層的評價。要想使政治清明,選派官吏審慎得當,就要明確上級評判和下層評價的界限,不使它們相互影響而已。這是爲什麼呢?假如上級的評判過度,恐怕形成的評判就脫離了實際,而投機鑽營、溜鬚拍馬的門就開了;假如下層的評價過度,就恐怕自然的爵位與外人相通,而機巧權變的門道就多了。自然的爵位與外人相通,這是百姓非議的把柄;機巧權變的道多,這是動亂紛擾的根源。州郡以中正品評衡量才幹和官職,已經有數年了,可(各自的標準)相差很遠很亂,從沒聽說有過整齊統一的時候,這豈不是上級的評判和下層的評價混雜相間,各自失去他們的側重所造成的嗎?如果選中正只考察那些同輩人的行爲,那些人就應與他行爲一致,這樣纔可以做官。爲什麼呢?如果他在家裏顯示出孝行,難道會在官任中不盡忠盡責麼?仁愛寬恕被九族稱道,難道不會貫徹在辦理政務中麼?在鄉黨裏行義決然,難道會承擔不起責任麼?這三者都取決於中正。他們雖然並沒有什麼官名,但任命他們,就會知道他們幹得不錯。德行有高低,排位有上下,那麼他們所應擔任官職的級別次序,也就區別清楚、一目瞭然了。幹嘛一定讓中正在下層行使選派的職權,而掌握選派權力的人在上面又對中正有所倚仗,上級和下層相互干擾,生出紛亂錯雜呢?並且尚書檯到下層去考覈他們的功過,而各種職守原有自己的官長,沒完沒了的考察,沒有比這更煩瑣的了。(同時)街頭巷尾的議論,只是個人的主觀判斷,卻弄得主管者失去了本來的位置,衆人各自驚駭,要使風俗清靜,這樣能行嗎?天台遙遠,斷絕了衆人上進的意願。能夠到達的人,盡在旁邊近處,誰又不裝好人來圖謀實現目的?如若實現目的有了門道,那在家裏修身養性,便已不如自己去請求於鄉黨了;自己去請求於鄉黨,便已不如到州郡裏去謀求了。假如開了門道,而擔心他們掩飾真情、背離實際,儘管再去嚴厲地要求中正,以刑罰來監督,還是沒有用的,怎能比得上讓(上下)各自管轄自己的職務。做官長的,就以他的屬下能力大小與否,彙報尚書檯閣;尚書檯閣便依據官長所作的能力大小與否的排列,參考其人在鄉黨中德行評價的次序,擬定其人的類屬和等級,不使有所偏頗;中正便僅僅考察其人的日常行爲,區分出高下,判定屬於哪一類,不使升職降級。由尚書檯閣來總攬它,如果尚書檯閣的選派有什麼差錯失當,那責任便自在於主管部門。根據長官所作能力大小與否的排列,中正所作的分類和高下評價,按照相應的級別來任派,如不稱職,責任便在尚書檯閣之外,那便內外相互監督,得失有憑據,相互對照檢查,還有誰能相掩飾?這樣就會人心安定,事情有條有理,差不多可以使風俗清靜,而才幹與官職一致了。

夏侯玄表示,古代設立官職,是用來幫助、教化百姓,掌管民衆,管理財物的,因此設立君長,以職權來轄治他們。長官的職權,應該要有統一的安排而專門化。安排統一,便官職明確而上下級相安;專門化。便業務好而辦事不亂。職掌簡明而業務精通,上下相安卻不能治理百姓,那是沒有的。先王建立萬國,雖然其詳細情況不能盡明,但劃分各國疆界,使他們各自保守自己的邊境,便不是以相互束縛牽累爲重的體制。向下考察商周的五等爵位的評定,只有職位的大小貴賤的差別,而沒有君主與官僚、大臣與民衆的兩個系統相互牽制的制度。“官職系統紊亂,業務便不精通;業務不精通,職權怎麼能夠簡明?職權不明,人民怎能安寧?人民不安寧,種種邪惡的東西便會興起,而奸詐巧僞就滋長出來了。先王明智,所以使官守的職權專門化,統一規劃官守的分工。“從秦開始,不依聖人之道,以私心來掌權,以疑心對待下屬。害怕主管官員不好,設立監察部門來監督他們;害怕督監寬容枉法,設立司察部門來糾察,(使得)官員相互牽制,監、司相互督察,每人都心懷異心,上上下下乾的事不同。漢代承續秦的餘緒,沒有誰來糾正變動它。

夏侯玄指出:

一:“魏國興起,每天忙得沒功夫顧及,五等分爵的舊制,儘管難以一下恢復,可以樹立禮儀標準來統一官制。現今委派的長吏,都是代君主管理人民,以郡守爲重,上面再加刺史之職。如果郡所管理的只是在大的方面,和州相同,(也就)不要再以它爲重了。應該撤除郡守這一層,只派任刺史;有刺史一職保留,對下面的監察便不會荒廢。郡吏有數萬人,遣放下去親操農耕,以節省繁多的開支,補充財力,增產糧食。

二:“大縣縣令的才幹,都比得上郡守,於是,他們之間爭論是非,常常產生不同的意見。順從對方則相安,堅持己見則爭執。調合肉羹的美,在於結合異樣的東西;上下級相安得益,在於能相互幫助。順應對方就安,這是讓琴和瑟同奏一聲,(這是不容易的),撤除郡守之職,便也減少了官任而使職權簡明。

三:“再者,主管一郡的官員,職責是監督幾個縣,(他們往往利用職權)照顧、迴護朋黨親戚和鄉邑的舊交故友,如果誰不合意,便借官府的名義去整治。民衆艱難困苦、凋弊,禍害就產生在這裏。如果把它們合併(到州一層),造成動亂的根源便會自然堵住。這是第三。

四:“今天上承前世的衰敗局面,人口減少,賢士良才更少見,擔任公職的很少。郡縣兩級賢能的官員,情況也不一樣。而郡在上坐享縣的成就,繁難的工作卻由下面做,但官吏的提升,郡卻可以捷足先登。這樣做就使與民相親的官吏,專門被留在下層;官吏是百姓的命之所寄,而這麼一來,(他們變得)常常愚頑鄙陋了。假如現在合併郡縣,多選拔清良官吏去任職,王德教化宣佈流傳,百姓也可以安寧了。

五:“作出規定,使有一萬戶的縣,稱爲郡守;五千戶以上的,稱爲都尉;一千戶以下的,照舊稱爲令、長。長吏以上的官位,通過考覈來選用,又以能力政績來提升,所治理的人口、權力也隨之增加,這是促使施展才幹建功效力的有效辦法。如果這種制度統一規定下來,那就會使官職與才幹有了等級,治理和功績井然明朗。

你聽說過夏侯玄的《時事論》嗎?萬幸初中學《出師表》而不是此文

夏侯玄

夏侯玄強調,“假如撤除了郡守這一層,縣便可以直接通達上層,事情(的上傳下達)便不會壅塞堵滯,官員的遷調便不會滯留,夏商周三代的教化,雖不一定能實現,但簡明統一的官制精神,差不多可以達到了。方便百姓,節省開支,就在於這裏了。”

夏侯玄最後總結:文與質的交替使用,就好比四季的相互更替。君王奉天來治理天下,就一定根據它的弊端來疏通救治。現實過分質實,便以禮儀來裝飾它;現實過分奢華,便以質樸來挽救它。現在,承續百王的後緒,秦、漢的殘餘,世俗風習非常虛華,應大力改革它,以改變天下民衆的仰慕。今天的等級觀念規定,從公、列侯以下,大將軍以上,都可以穿戴綾錦、羅綺、糹丸索、金銀飾鏤,從他們以下,雜亂各色的服飾,都與平民相同。儘管上下等級各有差別顯示,但朝臣的服飾,已經都能和君王相比,黃、玄的色彩,已經能夠通用於下面了。要想使市上不賣華麗顏色的,商人不販運難得稀罕的貨物,工匠不去雕鑿刻鏤,是辦不到的。因此,應該大力治理它的根本,以古代的法規爲衡量標準,文和質適當採用,擇取它的折衷原則,以此立爲禮法制度。車輛轎乘、服飾紋繡,都遵循質樸的原則,下令禁止平民奢侈華靡之風,使朝臣和有爵位的家庭,不再有錦繡綺羅的裝飾,沒有兩種以上顏色的衣服和纖巧的東西,自上到下,差別的反映也要樸素,只是表示出有等級區分罷了,不要使它有哪怕是很小的過分之感。假如是因爲有功得到的賞賜,由君王特頒的恩寵,都要書面報告有關部門,然後穿戴。君上感化改變下屬臣民,就像風吹草低一樣。樸素的教化從本朝興起,那麼下民後代的奢侈之心也就自然消除了。”

簡單來說,夏侯玄提出了“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以上就是夏侯玄著名的《時事論》。

那他的想法有沒有獲得司馬懿的支持和同意呢?請持續關注小弟接下來的文章。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正賬號:“正聊三國”原創。對漢末三國西晉正史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歡迎大家多多留言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