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全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出現“井噴”態勢,不僅上億人次的跨省求醫、購藥、報銷不再需要跑腿和墊資,更促進了我國勞動力順暢流動,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近日,第一財經在北京、上海、四川、安徽等省份,聚焦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的實施情況,深入採訪病患、醫療機構、政府部門,並進行數據分析和案例研究,旨在全面瞭解該制度在執行中的成效與挑戰。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爲政策制定者、醫療機構以及廣大患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共同推動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每一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數據的背後,都是一個就醫問藥的故事。自2020年5月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管理子系統上線以來,累計已有2.19億人次完成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李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位52歲來自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的城鄉居民參保人,長期在北京務工,2023年8月~12月先後在北京某航天醫院住院治療4次,均在出院時直接結算了醫療費用,涉及住院費用總額38.96萬元,醫保基金支付總額32.31萬元。

對於外出務工人員來說,墊付30多萬元醫藥費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有效減少了外出務工人員就醫墊資負擔,有利於他們在異鄉安心工作生活,促進了勞動力、人才跨地區順暢流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這是自2016年以來,異地就醫結算連續第九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2月29日,國家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章軻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調研時指出,我國的醫保政策不僅提供了便利的本地服務,而且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和全國人口流動創造了條件。

國家醫保局在2月發佈的在醫療保障服務領域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通知中也提出,着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推動異地事項跨域辦,優化關係跨地區轉移接續等服務,持續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並將“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病種擴圍”列入2024年度醫保“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促進人口流動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是指參保人在看病就醫之後,直接在就醫地結算相關費用中醫保應負擔的部分,患者僅需繳納個人負擔的部分,可以解決參保人費用報銷中往返路途遠、手工報銷時間週期長手續辦理複雜、自行墊付資金壓力大等痛點問題。

國家醫保局在對第一財經相關問題的回覆中稱,初步分析,2023年底全國異地就醫有效備案2546.0萬人次,從險種來看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各佔一半左右;從年齡分佈看18~60歲勞動力備案人數最多,佔比超過60%,我國基本建立適應人口流動的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支撐體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琬對第一財經表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勞動力要素市場來看,提高了流動人口就醫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增進了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入感,有利於勞動力流動;從醫保制度體系而言,推進了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建立,有助於醫保制度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醫保制度體系。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6年起,我國通過試點引路,漸次實現了全國住院費用、普通門診費用和高血壓、糖尿病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統籌地區全覆蓋,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也基本實現縣域可及。

王琬認爲,我國基本醫保制度從建立之初就確立了“屬地管理”原則,以縣(市)爲單位統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與遷移帶來了異地就醫需求的不斷增長,給傳統的屬地化醫保關係帶來挑戰。醫保異地直接結算機制打破了統籌地區之間的孤立狀態,醫保基金開始跨區域流動,結算方式的改變將倒逼醫保政策逐步統一,進而促進政府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積極推動提高醫保基金的統籌層次。目前各地已經基本做實了市地級統籌,京津滬渝和海南、福建、寧夏等省份已推進了省級統籌,但醫保基金仍然分割在數百個統籌地區之中。

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述負責人表示,勞動力是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的關鍵一環。健全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提升服務效果,有助於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促進勞動力、人才跨地區順暢流動。

“異地備案的不斷解綁不僅幫助勞動力更加順暢地流動,還幫助了勞動力所屬的家庭,子女可以把老人接到身邊。”這位負責人說。

在北京成家多年後,小陳打算今年將患腫瘤的父親從湖北老家接來北京就醫和照護。

“之前,父親在老家的一家醫保定點醫院開通了門診慢特病備案。前不久,我幫他將門診慢特病的備案關聯上北京某腫瘤專科醫院。”據小陳介紹,目前,她父親如果在北京進行放化療治療,可以通過異地醫保卡直接結算,不再需要自己先墊付再回湖北報銷,報銷比例與湖北一致。

四川省醫保異地結算中心副主任楊梅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四川作爲勞務輸出大省,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多,爲保障外出務工人員跨省異地就醫公平可及性,四川省在跨省異地就醫備案辦理、直接結算流程等方面做到了同渠道、同流程辦理,確保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參保人享受同等的跨省直接結算服務。

楊梅介紹,2017年至今,四川省已累計減少城鄉居民跨省住院個人墊資84.25億元,約佔整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基金支出的54%。此外,普通門診、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沉澱問題,解決了跨省異地居住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墊資、跑腿”問題,有利於人才要素流動。

備案從蓋“7個章”到個人承諾

2017年1月17日,全國首例通過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一單式”即時結算在海南省實現。2020年5月,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管理子系統率先升級上線,截至目前,累計結算2.19億人次,涉及醫療費用7035.39億元,基本解決跨省異地就醫患者“墊資”、跑腿報銷問題,提升了參保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體驗。

2022年7月,國家醫保局、財政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後,跨省就醫直接結算更是走上了高速路,結算人數和墊資金額都呈現井噴的態勢。

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跨省聯網定點醫藥機構突破50萬家,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達到1.3億人次,爲羣衆減少墊付1536.7億元,較2022年同期分別增長68.4%、238.7%、89.9%。2023年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預計超過70%,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量化指標任務。

一位親身參與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程改革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2016年之前,退休人員異地安置爲了不降低報銷比例,備案表上大概要蓋“7個章”,有單位,就醫地,定點醫院的,醫保部門,甚至是社區的,參保人蓋完最後一個章走完流程交回來後,備案表的紙都破爛了。

現在異地就醫管理流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通過取消就醫地醫療機構證明和蓋章、備案到地市等方式,精簡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允許參保人補辦異地就醫備案、支持將急診搶救視同備案,鼓勵區域間積極探索簡化備案流程,逐步爲參保人異地就醫提供便利。

比如,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爾濱旅遊”頻頻出圈,也有不少遊客在哈爾濱出遊時遭遇“滑雪的盡頭是骨科”的窘境,而便捷的醫保異地結算政策讓遊客在遭遇身體不適時有了一份安心。

今年1月,上海市參保患者陳女士在哈爾濱旅遊期間,因不慎滑倒導致前臂橈骨骨折,同行的家人陪同陳女士到哈爾濱市骨傷科醫院進行治療。陳女士出院時,住院期間發生的13181.67元醫藥費當日即通過醫保實現直接結算。

同時,國家醫保局大力推動線上備案,推出個人承諾制、代親屬辦理等服務,鼓勵參保地探索開展“免證明材料、免經辦審覈、即時開通、即時享受”的自主備案。“個人承諾制打開了異地就醫備案洪流的閘門。”上述人士說。

目前,所有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均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和國家醫保局微信公衆號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線上備案。僅2023年,1097.59萬人次依託國家渠道線上成功備案,佔當年全國備案人次的61%。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與多地異地就醫人員展開交流,多名受訪人士認爲,2022年以來,異地就醫中,如“備案人員範圍窄、備案時限短,跨省長期居住人員在備案地和參保地不能雙向享受待遇”等問題有了明顯改善,不少省份已將急診、多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覆蓋到直接結算覆蓋範圍。

穆丹一度因爲跨省就醫無法報銷而“很受傷”。2年多前,參保地在天津的她因小腿骨折希望獲得更多治療方案而來到北京某三甲醫院,但即便事前已在天津做了異地就醫的線下備案,穆丹發現在北京治療所產生的門診費用仍無法報銷。

“那時候,天津社保中心回覆我說,如果想在北京異地就醫時走(醫保)費用,必須先由天津的醫院開具轉診證明,等轉診治療結束後,再拿着北京醫院開具的相關治療證明和票據,迴天津報銷。”穆丹說。

時移世易,今年春節前,當穆丹陪伴患血液病的母親來北京求醫時發現,持天津醫保卡,已不再需要提前做異地就醫備案,產生的醫療費用也可以用醫保直接結算。因爲自去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參保人員實現了免備案,可直接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浙江省醫保局還探索提出“醫保服務也是增值待遇”的醫保“大服務”理念,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從屬地“一窗通辦”到全省域“一窗通辦”,推動參保羣衆省內異地就醫“免備案”即可享受參保地同等報銷水平,省外就醫直接結算範圍大幅擴大。

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

醫保異地就醫結算不僅方便了參保人,也方便了醫院,並推動了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全國共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是北京市首家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2017年成功完成了北京市第一例、全國第二例跨省異地醫保直接結算。

在上述2月29日的調研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俊表示,過去異地就醫病人要手工報銷,病人麻煩,醫院也麻煩,醫院要出具各種證明,複印很多材料,現在基本上是一鍵就可以報銷了。北京市異地就醫保患者還可在自助機完成門診自助掛號、醫保結算繳費、打印電子發票、繳費明細等。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所發揮的作用還體現在推進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全國共享,助力推進醫療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北京和上海本地定點醫療機構基本做到應開盡開,讓更多參保患者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王琬認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有效提升了參保羣衆的獲得感,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動以及醫改進程的深化,其背後所隱藏的醫保待遇差異過大、基金風險持續增加、醫療資源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也逐漸顯現。

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時執行“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受統籌層次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框架在全國是統一的, 但具體政策在地區之間有一定的差異, 這就導致地區之間的醫保待遇存在差異。

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跨省就醫者時發現,他們感受到異地就醫過程中不同統籌區之間報銷比例和待遇的明顯差別,最大的期待是希望提升報銷水平。

王琬表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層次推進制度體系構建,例如,基本醫保制度的全面整合,醫保統籌層次的切實提升,醫保參保模式的根本轉變以及醫保、醫療、醫藥三大領域的協同發展等。(李志、穆丹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