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汉人之笔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阴爻去而阳爻来称""

"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二卦各爻的""""变化而来的。""是开辟,开始的意思,也是君主的意思,也称候卦。诸侯镇守各方。这里取其主宰之义。乾坤为君主,其他卦为诸侯,领头者。

从京房八宫卦变,取乾坤二宫之十二卦,用以代表十二支阴阳消长。并且配属方位、季节、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十二律吕。根据乾坤二宫卦变所辟的十二卦,来演算自然发展之规律。

农历,包括夏历(今用)、商历、周历,建正不同,夏历建寅月,商建丑月,周建子月,分别是农历一月、十二月、十一月为正月。节气是阳历,以太阳行度为准,以中原南面为参照。农历十二月是阴历,加上节气,因此农历是阴阳合历。

中国历是夏禹的历法,夏历,又叫阴历,因以太阴——月亮为标准,每月十五,月亮从东方出来,一定是圆的,用这个标准,可以知道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测出农作的时间等等。我们中国人过年,还是喜欢过阴历年,而正月是寅月,十二地支,以开始,而夏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这个时候是复卦。所谓复卦,我国古人即知道,地球的外面,是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是借太阳的光反射而亮的,而且知道月亮半圆时,另一半是在黑影中,我国古人对宇宙的科学,非常了解。地球吸收太阳和宇宙的功能原是这样的:夏至一阴生以后,开始渐渐吸收宇宙的功能,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说阳气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开始渐渐外放。

在中国古代时,已经晓得使用八卦中的阳爻与阴爻来代表一年之中阴阳交替消息的现象,所制定出的规律即为十二辟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为君王之卦﹞又称为十二消息卦﹝阳之盈长为息,阴之增强为消,一消一长互为更替﹞用来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如下表所示﹞

在十月﹝冬至之前﹞,为昼短夜长,阴盛阳衰,故以全阴爻的坤挂代表。而过了冬至后,白天逐渐变长,即阳气日盛,故十一月时,以一阳生之复卦为代表。十二月以二阳生的临卦为代表,余此类推。

同理,阳气一直长到了四月﹝夏至之前﹞为最顶盛之时,故以全阳爻的乾卦为代表。过了夏至之后,夜晚逐渐增长,即阴气日盛,故五月以一阴生之姤卦为代表。六月以二阴生之遯卦为代表。直到十月后恢复成全阴爻之坤卦,周而复始。

亦有人以十二辟卦代表一日十二时辰内阴气与阳气消长情形,一日之中亥时为最阴之时故以全阴爻之坤卦代表,过了子时后阳气渐生,故以一阳生之复卦代表,在寅时,正处与白天与夜晚交替之时,故阴阳互半。直到到了午时,阴气渐生,故以一阴生之姤卦为代表,此后阴气渐生,直到亥时,如此循环。

附带一提,当十二辟挂循环到泰卦时,正好是三阳生,而且正值立春、新年,而泰卦在六十四卦中又代表吉卦,故有「三阳开泰」一词。

十 二 辟 卦

十二辟卦是什么?辟是特别开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长。根据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关节气之划分,是以中国大陆中原为标准)。

十二辟卦中,各卦经管一方,就像是诸侯各管一方一样,所以又称为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

在这十二辟卦的图中,由内向外分别是:

(l)卦名。(2)卦象。(3)十二地支所属之月令。(4)律吕。(5)二十四节气。

下面就要分别解释十二辟卦中的每一卦了。

诸葛亮借东风

坤卦,亥月,节气立冬小雪

这是全阴之卦,天地间之放射能,此时已全部吸收;入地,但阴极则阳生,所以在十月立冬后,必会有小阳春,有一两天风转东南,当年诸葛亮借东风,就是通晓? 《易经》气象的道理,知道十月立冬之后,西北风一定不会天天吹,根据气象的推算,有一两日必会刮起一阵东南风,所以故作玄虚,筑坛祭风,反正一日借不到的话,二日三日下去,早晚可以等到东风。果然被他等到,大破曹操五十万军。

曹操大败之后,闭门读《易》,研究到《局易》蛊卦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和立冬时,正值坤卦当令,其中有一阳来复的道理,哈哈大笑,悟出了东南风的道理。五十万大军的损失,才读懂了《易经》,代价真不能说不大呀!

冬令进补 十一月

复卦,子月,节气大雪冬至。

到了十一月,一阳来复。在卦上已看到了一阳之象,现在是阳火之始,地球所吸收的太阳之能,又开始向外放射了,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胃口不错,消化能力也好起来了。冬至开始,正是人人高喊冬令进补的时候,一点也不错,复卦早巳告诉我们了。

春快来了 十二月

临卦,丑月,节气小寒大寒。

现在的卦象,已有二阳了,虽是在十二月,可是春已暗中来临,地球内部的放射能已渐升高,变化遂将透出外部了。

三阳开泰 正 月

泰卦,寅月,节气立春雨水。

这是三阴三阳的卦,天地间至此时,地球已经是全部阳能充满了。这是春的开始,生命就要出土了。

大地惊雷 二月

大壮,卯月,节气惊蛰春分。

春雷动了,这一声空中的巨响,惊醒了冬眠蛰伏的动物们,现在纷纷吐出了口中的混土,恢复了活动,这就是惊蛰的意义。卦象已呈四阳之象,阳能到达地面上了,植物也都开始了生长。

清明时节 三 月

夬卦,辰月,节气清明谷雨。

阳能已上升到五爻,天地间只有一点阴气残余,现在的阳气正是最充足的时期,清明扫墓、郊游,天地间充满了新生,到处欣欣向荣。

燥烈的纯阳 四 月

乾卦,巳月,节气立夏小满。

现在的阳气已达饱和点,物极必反,阳极则阴生,四月份太干燥了,使人发闷,白天也最长。到此为止,均属阳能的活动,称为六阳的上半年。

喝一杯雄黄酒 五月

姤卦,午月,节气芒种夏至。

在纯阳的卦中,最下面生出了一阴,湿气在内部发生了,现在是一年中阴的开始。南方的黄梅雨,常会下个不停,天地间阴的力量又在暗中滋长。端午节吃粽子时,不要忘记喝一杯雄黄酒,驱散一下体内的潮气。

夏日炎炎 六 月

遁卦,未月,节气小暑大暑。

二阴生,暗中已有凋零的意味,麦子已经收割了,象征一年中的生发季节已经过去。可是外表上,天气是炎热的,虽然内部衰相已经很深,但大地中仍有一爻阳能,利用它,另一季的农作物得以生长。

鬼节的祝祷 七 月

否卦,申月,节气立秋处暑。

三阳三阴,秋天到了,天地的外部又要开始了明显的转变,虽然热,但是秋高气爽。到了下半月,夏天已全部结束,秋收开始,天气即将转凉,那些可怜的孤魂野鬼,以及家中作古的祖先亲友们,现在也该做一个生活的安排了吧!七月十五日,让我们诚心地祝祷他们,祈求他们有温暖舒适的生活准备!

仲秋赏月 八 月

观卦,酉月,节气白露秋分

秋的收割已经完成了,落叶纷纷,天地间呈现了一股肃杀之气,因为阴爻已到了外卦。秋收冬藏的工作都已准备好,夜晚也已有露水下降了。八月十五的月亮多么明亮,搬出来丰收的枣子、花生、玉米、毛豆、地瓜、梨子、核桃,让我们吹着洞箫赏月,合家团圆作乐吧。

秋风扫落叶 九 月

剥卦,戌月,节气寒露霜降

天地间只有一丝阳气存在了,生命至此,阳能已剥到尽头,马上就要完了。深秋的风,吹卷着,满地落叶纷飞,树枝上已变成光秃秃的,除了那些耐寒的松柏之外,如果冬衣还没有备妥,可能会忽然受冻了。

剥复之际 生命的法则

前面所谈的十二个月,是地球的生命法则,缩小来说,一天的生命也是如此。一日之中的十二个时辰,也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这个生命的法则,与人的生命法则是一致的,都处在剥复之际,以十二的一半,六为分野,六阴六阳。

到了第七,就是另一个开始。所以,在《易经》上称为七日来复,人体的变化也是这个法则。至于病情的变化如何,也要注意到时间的因素,中西医尽皆如此。

十二辟卦是什么?辟是特别开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长。根据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关节气之划分,是以中国大陆中原为标准)。十二辟卦中,各卦经管一方,就像是诸侯各管一方一样,所以又称为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

要了解十二辟卦就要了解一岁六阴六阳之象。十二辟卦的法则,一定要记住。一年当中,分十二个月,这十二个月,一半是阴,一半是阳。以一天计算,同样一半是阴,一半是阳。以每天的子、丑、寅、卯、辰、巳六个时辰,亦即深夜的十一时零分零秒至次日上午的十时五十九分六十秒是阳,而午、未、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亦即上午的十一时零分零秒至夜间的十时五十九分六十秒为阴,这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现代西方人研究中国针灸,也就以现代的科学来求证,证明它的道理,不能说它不科学。

我们中国的这个历是夏禹的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因以太阴——月亮为标准,每月十五,月亮从东方出来,一定是圆的,用这个标准,可以知道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测出农作的时间等等。我们中国人过年,还是喜欢过阴历年,而正月是寅月,十二地支,以“子”开始,而夏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这个时候是复卦。所谓复卦,我国古人即知道,地球的外面,是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是借太阳的光反射而亮的,而且知道月亮半圆时,另一半是在黑影中,并不等到近世用仪器或太空人爬上去才知道的,而且知道各星球都有放射能量的功能,而地球一方面在吸收其他星球放射的功能,同时它本身也在放射其能,和其他星球的功能相互影响;这些理论在古书上都有记载,可知我国古人对宇宙的科学,非常了解。地球吸收太阳和宇宙的功能原是这样的:夏至一阴生以后,开始渐渐吸收宇宙的功能,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说阳气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开始渐渐外放。古人并说阳气从地球放射到高空的时候,可到达九万六千多丈,这不能说我们的古人不科学。几千年前,他们就知道地球的放射功能,到太空的其他星球,有一个界限,也就是现代所称的游离电子层那个界限。地球到了冬天把阳能—— 现在可称作太阳的放射能吸到地心去。我们从井水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夏天的井水是凉的,冬天的井水是温的,就是因为地下有阳气。所以我们中国人吃东西,也是依照宇宙的法则来的,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吃大凉的东西也没有关系,因为胃的阳能内敛,夏天外面热得很,而阳能向外放射,里面是空的、是寒的,所以不吃冷的,因此中国人以前空腹不吃水果,饭后也不吃水果,一冷一热,慢慢易出毛病,现在却学西方了,饭后吃水果,反认为科学。

到了十一月,阳气重新生起来。中国人冬至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同地球的道理一样,所以冬至一阳生,是十一月开始,卦象是复卦,上面都是阴爻,代表寒冷,一阳生,从地底的功能发生来的。

古书上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那么阳是什么?它是说明地球的物理,这是其中之一。《易经》包括的学问太多了,如学医,先要把《易经》研究透,因为人体的内部也有一阳生,有些年纪大的,或者比较衰弱的,不必害怕,因为人随时有一阳生的现象,只要把握住这初生的一阳,适当调摄,就对健康有益。像有些人睡不着,好像是失眠,其实是体能消耗到要恢复以前,可能精神非常旺,不想睡,要注意,这不是阳气而是阴气,和地球物理一样,但过了这个阶段,非常想睡,会大睡,那就是一阳生的现象,这就是复卦。

子月,到了一阳初生的时候,卦是复卦,到了十二月阳能又逐渐上升了一些,初爻和第二爻都是阳爻,有两个阳了,因为内卦变了,成为兑卦,兑为泽,于是重卦成了地泽临卦了。在节气上,小寒是节,大寒是气,到了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所谓“三阳开泰”,就是说已经有三个阳了。律吕是太簇之音,节是立春,气是雨水。二月是卯月,卦象,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雷天大壮。二月是大壮卦,大陆上放风筝,可以飞起来了。二月的惊蛰节非常重要,在立冬以后,蛇虫青蛙就看不见了,口里含一团泥巴,钻到地底下,不食不动,半死状态,现代科学上称作“冬眠”,我国古代称作“蛰”或“蛰伏”,要到二月间雷天大壮的时候,第一声春雷一鸣,这些蛰伏的蛇虫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称作惊蛰。过去农夫惊蛰以后下田耕作,一不小心,触到毒蛇含过的泥巴,会中毒肿痛。

三月的卦,到了春天了,节气是清明、谷雨,大陆的气候,最舒服是清明,真是天朗气爽,和风徐来。另一个是相对的秋分。孔子所以写《春秋》,因为春分和秋分都是均衡的,气候不冷不热,这时以《易经》的地球物理来说,是央卦,外卦是兑卦,兑为泽,内卦是乾卦,干为天,泽天央,这个卦象,表现出地球物理的气象,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阳能快要全部上升完了。

到了四月是乾卦了,这是阳能到了极点,实际上每年最难受、最闷热的是四月,跟着来的是五月。这个卦的六爻,阳气开始减少了,每年十二个月如此,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也是一样。这在熬夜的人就会知道,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到了深夜十二点,子时正的时候,不管自己睡不睡得着,闭起眼睛休息一下,十分钟,二十分钟就行了,过了这个阶段,可以再熬下去,真的要睡觉的时候,是早上四五点的时候,这时候不要去睡,如果睡下去,整天都会头脑昏昏,过了寅、卯这两个时再睡,才能睡得舒坦。人的身体内部生理变化,和《易经》所说的宇宙法则完全一样,懂了这个道理,则养生之道,操之在我。四月阳能的放射到了极点。

到了五月,于是有一个节气夏至来了,所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开始回收了,以现代的地球物理来说,地球又开始吸收太阳的放射能进来了,就像人类的呼吸一样,要吸气了。中国老祖宗说过,地球、太阳、月亮,都是“物也”——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人类把它害了。五月是夏至一阴生。一阴生的现象,从人类社会中也可以看见。现在都市中由于冷暖气的影响,较不显著;试到乡下去观察,就可看到土墙房屋的墙壁,在夏至以后便发霉了,表示潮湿来了,阴气来了。人的身体保养要注意,如果多吹电扇,加上吃冰淇淋,没有不生病的,那时生病的人特别多,就是一阴生的关系。

六月是小暑、大暑的节气,所谓三伏天。这时常看到有些人去贴膏药治病。这时是阳气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所以夏天我们体外感到很热,这是身上的阳能向外放射,而身体的内部还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

亥月,是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的境界,不过十月有一个小阳春,阴极则阳生,这时有几天气候的气温要回升。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这个气候。曹操当时敢于把战船合并起来,因为他识天文,知道气候的变化,把战船合并起来,唯一的缺点是怕火攻,但自己的水上阵地在长江上游,是西北方的位置,东吴的战船在下游,处于东南,时间正是冬天,吹的是西北风,东吴不能用火攻。诸葛亮、周瑜也知道可以用火攻,可是周瑜愁于没有东南风可助,于是诸葛亮借东风。这完全是诸葛亮玩的花样,东风哪里真是他借来的,真正的原因是诸葛亮懂得《易经》,知晓天文,在某一个气候的前三天后三天,会转东南风。他算准了这个日子,所以装模作样借东风,展开攻势,打败了曹操。

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再在节气下面分气候,以五天算作一候,那么一年有七十二候,天象天气,每逢五或六天,则有一个转变的现象,三候为一气,两气为一节。候代表植物的变化,气代表天地之间的变化。

十二辟卦,易学之内容也。易者,“易也,变易的哲学。”“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变的哲学强调变的原则,宇宙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不变的物,不变的人,不变的东西,不变的环境永不存在,无一而不变,也不可能不变。

《伤 寒论》乃医圣仲景之传世巨著。医者,意也;意是智慧之学,是思考之学,是实践之学,既要有医的根基,又必须有医的悟性,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与禅学的教意倒有相近之处。做一辈子医生不会看病者不在少数。练了一辈子把脉,不读“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对三坟五典一概不知,怎么能学会试脉?宋明以后将凭脉称之为三指禅,没有禅的功夫,就不会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以上两者,我们用时间医学这个现代的名词将其串连起来,看在临床上能不能对大家有个启发?

根据干、坤(天、地)两卦而特别开辟出来的十个卦象是复、临、泰、大壮、夬、姤、遯、否、观、剥。再加上干、坤为十二卦。古人用此十二卦来代表生命、运动、日出、日落四季交替以至于宇宙的消长,称为十二辟卦。因每一卦又有自己的方位、时空,故又称诸侯之卦。

坤卦,代表亥月(10月),此月中有立冬、小雪两个节气,为阴极而阳欲生时,又称小阳春。

复卦(地雷复卦),代表子月(11月),此月中有大雪、冬至两个节气,一阳来复,《汉书?律历志》云:“万物滋于下,孳萌于子,纽芽于丑。”万物始生,出螾然也,故此月又称萌月。

临卦(地泽临卦),代表丑月(12月),此月中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二阳生,生机已现,春天要来了,养生时要注意扶阳益阴。

泰卦(地天泰卦),代表寅月(1月),此月中有立春、雨水两个节气,正月天地阴阳平和,春天开始了,养生时要注意无逆于生,披发缓形,广步于庭。

大壮卦(雷天大壮卦),代表卯月(2月),此月中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小虫子出来了,大狗熊也出来了,大地惊雷,阳已上地面,植物生长。

夬卦(泽天夬卦),代表辰月(3月),此月中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点阴水就纷纷,阳气旺,天之阴滋地之阳,万物生长,此时用助阳药要注意了,宜于甘淡化湿。

乾卦,代表己月(4月),此月中有立夏、小满两个节气,纯阳之期,四月天燥,春风一到,春旱一发不可收拾,白天也是渐渐变长。但物极必反,阳极阴生。

姤卦(天风姤卦),代表午月(5月),此月中有芒种、夏至两个节气,是端午节时分,一阴已生,此时在南方是梅雨季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宜饮雄黄酒祛湿。

遯卦(天山遯卦),代表未月(6月),此月中有小暑、大暑两个节气,此月是白昼最长的时间,天长至于此,白天59刻,夜间41刻(14.4分钟一刻,白天14.16小时,夜间9.84小时)。夏日炎炎,麦子熟了,外热内阴已生,中暑中湿之类的病证不可不辨。

否卦(天地否卦),代表申月(7月),此月中有立秋、处暑两个节气,卦中有三阴三阳,此时秋天来了,秋高气爽,寒气已生。

观卦(风地观卦),代表酉月(8月),此月中有白露、秋分两个节气,是仲秋赏月之时,玉兔高悬,但有肃杀之气,属于收藏之季。

剥卦(山地剥卦),代表戊月(9月),此月中有寒露、霜降两个节气,此时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只有丝丝阳气,养生重在补阳抑阴。春分、秋分各50刻,白天黑夜一样长。故孔子书名《春秋》。

十二(会)月辟卦阴阳消息图

天圆卦配干父(东南)坤母(西北)阴阳旋转生十二(会)月辟卦阴阳消息图:看图

河图干坤阴阳变六爻配十二月辟卦:公元前西汉卦气说始于孟喜,孟喜的「十二消息卦」也称十二辟卦或十二月卦,其组成由干坤二卦顺时推移,各向上遂变六爻,相互而形成的十二辟卦。是众卦的基础,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卦。看下圆图

坤变六爻:坤卦变一世为地雷复(冬至子),坤卦变初、二世得地泽临(大寒丑),坤卦变初二三世得地天泰(立春寅),坤卦变初至四世得雷天大壮(春分卯),坤卦变初至五世得泽天夬(谷雨辰),坤卦全变六世得干(小满巳),至四月为纯阳干卦,阳气至盛,微阴生于地下,五月为夏至起,阴渐进而阳渐退。

干变六爻:干卦变一世为天风姤(夏至午),干卦变初、二世得天山遯(大暑未),干卦变初二三世得天地否(立秋申),干卦变初至四世得风地观(秋分酉),干卦变初至五世得山地剥(霜降戌),干卦全变六世得坤(立冬亥),十月为纯阴坤卦,阴气至盛,由一阳复生,阴阳周而复始,与十二地支会,一年十二月四时寒暑相应。

就目前所知的资料而言,有明确记载的"卦气说"当从孟喜开始。孟喜的卦气说主要包括四正卦说,六日七分说,七十二侯说以及十二消息卦说。四正卦又称"四时方伯卦",因其各主一年四季中的一季,汉人喜欢用官爵来称呼卦象,故名"方伯"。"四正卦说"就是将坎、离、震、兑四卦分别布于北、南、东、西四方,称之为四正卦,并以其六爻自初爻至上爻分别主自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起的六个节气,二十四爻共主二十四节气,以此来表征一年阴阳物侯的变化。

在四正卦之外,孟喜将其余六十卦平均分布于一年十二月的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之中,一月五卦,一卦主六日七分,称为六日七分说。根据西汉的历法知识,一年所包含的两节气分别称为节气和中气。每个节气可分为初侯、次侯、末侯,一侯五日,一月六侯,一岁则七十二侯。孟喜又把六日七分说中各月所配五卦分值当月之六侯,六十卦共主七十二侯,发明了七十二侯说。每月的五卦分别被加以侯、大夫、卿、公、辟五种人文爵号,它们直日情况是:侯卦之外卦值节气之初侯,大夫卦值节气之次侯,卿卦值节气之末侯;公卦值中气之初侯,辟卦值中气之次侯,下月侯卦之内卦值中气之末侯。

洛书坎震离兑变六爻配二十四节气消息图:(上圆图)

外层以冬至"坎卦"起变初六爻为"水泽节卦"(冬至)、变九二爻为"水地比卦"(小寒)、变六三爻为"水风井卦"(大寒)、变六四爻为"泽水困卦"(立春)、变九五爻为"地水师卦"(雨水)、变上六爻为"风水涣卦"(惊螫)。

春分以震卦起变初九爻为"雷地豫卦"(春分)、变六二爻为"雷泽归妹卦"(清明)、变六三爻为"雷火丰卦"(谷雨)、变九四爻为"地雷复卦"(立夏)、变六五爻为"泽雷随卦"(小满)、变上六爻为"火雷噬嗑卦"(芒种),以上为阳一片卦配十二节气。

夏至以离卦起变初九爻为"天风姤卦"(夏至)、变六二爻为"火天大有卦"(小暑)、变九三爻为"火雷噬嗑卦"(大暑)、变九四爻为"山火贲卦"(立秋)、变六五爻为"天火同人卦"(处暑)、变上九爻为"雷火丰卦"(白露)。

秋分以兑卦起变初九爻为"泽水困卦"(秋分)、变九二爻为"泽雷随卦"(寒露)、变六三爻为"泽天夬卦"(霜降)、变九四爻为"水泽节卦"(立冬)、变九五爻为"雷泽归妹卦"(小雪)、变上六爻为"天泽履卦"(大雪),以上为阴一片卦配十二节气。

坎卦(冬至)起、震卦(春分)起、离卦(夏至)起、兑卦(秋分)起变六爻,共变有二十四卦配二十四节气消息,主一年阴阳寒暑灾异相应。(见下表)

西汉卦气说始于孟喜,以洛书坎、震、离、兑变六爻为二十四爻四正卦配应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消息卦,一年十二月每月一节一气,二十四节气以一卦六爻,每爻主一节气,而一年二十四节气又以三分之,即为一年七十二侯。孟喜再以六十卦「坎、震、离、兑」除外,配七十二侯将六十卦分为五等卦,「公」、「卿」、「大夫」、「侯」、「辟」,而六十卦只能配上六十侯,详细,余下十二侯其方法是将五等卦之侯卦分内外二组,外卦主一个月之节气初侯,内卦主中节之末侯,而将十二消息卦值入每月中气之中卦,而在五等卦来说,属辟卦,故又称为「十二辟卦」,意思又表示十二个月阴消阳长之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