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狂歡”繼續? 美股10年牛市待考

  本報記者 翟少輝 上海報道

  繼港股科技股領跌並拖累恒指後,美股科技股也於當地時間9月5日開盤後開啓下跌模式。截至記者發稿,主要科技股中Facebook跌1.61%,蘋果跌0.85%,奈飛跌5.07%,谷歌跌2.2%,微軟跌2.88%。科技股權重較大的納指跌幅亦達1.47%。

  在前一個交易日曾一度成爲繼蘋果之後第二家突破萬億市值的美國公司的亞馬遜跌幅則爲1.82%。9月4日,亞馬遜開於2026.50美元,盤中一度漲至2050.50美元,成功突破市值達1萬億美元所需的每股2050.27美元。

  2018年以來,亞馬遜股價累計上漲已超70%,過去12個月股價已翻倍還多,從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到突破1萬億美元,亞馬遜僅用時165個交易日。不過,亞馬遜股價9月4日當日收於2039.51美元,市值降至9948億美元。

  近一段時間,美股指數連創新高,科技股漲勢不減。除亞馬遜、蘋果之外,AMD、英偉達和微軟等明星科技股公司股價也紛紛創出新高。

  但與此同時,唱空亞馬遜、蘋果的聲音並不少見,關於科技股“泡沫”的警告亦是不絕於耳。美股大部分漲幅都是由少數幾隻科技股貢獻,這成爲了許多投資者所擔憂的風險,對美股尤其是科技股走勢的判斷亦出現了分化。

  科技股“狂歡”

  美銀美林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18年上半年科技股對標普500指數漲幅的貢獻率高達98%;高盛則指出,僅亞馬遜、微軟、蘋果和奈飛四家公司對標普500指數的貢獻就達到了84%。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種集中對於市場結構來說無疑是一個風險。

  “這是一個結構性的風險,但要讓美股‘崩潰’卻還是需要其他的因素去推動,上漲的點位的集中也並不意味着一定要跌。”他表示,“這是一個風險,但不是催化劑。它會放大其他風險要素。一旦出現波動時,下行的風險就會被放大。”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則在採訪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儘管科技股短線漲幅偏大是一個比較大的風險,但若從行業基本面的角度衡量,科技股並不值得特別擔心。“美國股票的行業當中科技還是我們看好的項目之一。”他說。

  王昕傑認爲,美國年初以來的稅改有機會導致科技公司手上現金充足,支撐其去做併購、股票回購或是股息支付,這都在財務上有利於股價。

  “我們看到2018年目前預期的盈利是17%的增長,與長期的平均值11%相比已是一個較好的表現。”他說,“盈利的增速高於長期均值,短線上的市盈率比長期值偏高或是比大盤高,也是可以接受的。”據稱,美國科技公司營業的利潤率也在提高,盈利能力較過去表現更好,也對其股價有所支撐。

  此外,美元未來的走勢或也利於科技股。王昕傑指出,雖然今年以來美元的走強對科技公司有負面影響,但美元預期會在未來呈現小幅走弱的趨勢。“大的科技公司多爲跨國性公司,納斯達克成分股中58%的營收來自海外。”他表示,“(美元)小幅走弱對於海外盈利匯回美元或是計算回美國,其實都是較好的支撐。”

  富途證券CEO鄔必偉同樣認爲,目前美股所面臨的風險並不是很大。“美國這一輪科技公司的業績都非常好,蘋果和亞馬遜市值破萬億實屬正常,他們的整體業績和增速都非常好。”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這一輪科技股的上漲和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有着根本性的區別,風險並沒有那麼大。”

  王昕傑也指出,MSCI美國股票中科技行業指數個股的平均市盈率爲21倍,而標普500的平均市盈率爲18倍。“說偏高是沒錯,但因爲整體盈利和增長率也較往期大幅度走高,市盈率相對較高也是合理的。”他說,“而且這和大家擔心的過去的科技股泡沫時四五十倍的市盈率相比,並不是特別值得擔憂。” “個別的股票市盈率可能達到了80到100倍,這會是市場上擔心的一個點,但若從整體行業來看,並沒有這麼極端的情況。”他補充說。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股權重較高是值得關注的風險因素。“目前一隻美股大盤的指數型基金中,科技股大概佔26%,這是超過歷史均值非常多的。”王昕傑表示,“儘管我們不認爲現在處於泡沫,但如果市場上有一定程度的(科技股)拋售,實際上會整體拖累美國股市,出現超跌的情況。”

  此外,儘管二季度財報來看,科技企業盈利情況良好,增速也在持續增長,但如果因通脹、貿易摩擦等情況導致企業出現增速不如預期或是盈利前景惡化,也可能導致投資情緒出現反轉。鄔必偉認爲,目前對科技股最需關注的是企業的業績和增長速度,只要增速不放緩,泡沫就不是問題。“目前我們沒有看到增速放緩或是大幅放緩的跡象。”

  美股牛市能否延續?

  近日亦有觀點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9月對於美股而言似乎是個“魔咒”,在中期選舉年尤甚,此外美聯儲加息預期和美國房市數據不佳等潛在風險也可能導致美股動盪。

  鄔必偉認爲,從歷史數據來看,往年的9月份確實都會“不太安定”,但目前來看9月最大的風險還是在於新興市場貨幣的情況。“這些風險有可能反過來影響到美國,使得美股做出一定調整。”

  洪灝則表示,所謂季節性非常不靠譜,“美聯儲的決定市場早已知道,9月份基本百分之百加息,年底也大概率還有一次加息。”他指出,不能將影響美股的因素切割來看,“市場可能部分消化了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但這個預期也產生了強美元,整個看下來流動性還是偏緊的。”

  洪灝認爲,從“週期”的角度來看,美股的未來或會“非常動盪”。“現在看上去美國經濟好像很強勢,但這是因爲它在後週期時採取了減稅等刺激政策。現在的問題是,美股衝得那麼高,所有的人也都特別看漲,這是需要警惕的。”他說,“未來幾個月,美股波動會非常大,而且這是很多人沒有準備好的。”

  王昕傑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基礎觀點依然是看好美國股票。“我們預期它在未來12個月有機會跑贏MSCI環球股票指數。”他說,“但是短線來看,也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王昕傑認爲,從宏觀角度看,美股目前確實處於經濟週期末端,但這並不代表股票牛市會立刻結束。在他看來,或許2019年會是美聯儲加息的“決斷點”,如果在2020年開始停止加息,並在此後考慮減息,整個經濟也就開始觸頂。

  “我們認爲,在未來一年之內,股票應該還是有一個較好的向上空間。”他表示,在經濟週期可能即將結束的情況下,“可能在2019年之後我們會轉向變得比較謹慎。”

  短線的風險則主要在於美聯儲貨幣政策以及貿易摩擦的影響。“如果今年再加息兩次利率就觸及3%,明年的每一次加息都在中性利率之上,這實際上意味着市場上資金的收緊。如果加息速度超出預期,也會有較大的影響。”他表示,“貿易摩擦方面,如果美國擴大進口關稅,對於通脹也好,對美國的進口相關行業的企業盈利也會有直接的衝擊。”

  此外,對於中概股,洪灝認爲,由於中國的下行和美國衝頂下行兩個週期的交匯產生的巨大力量,中概股的跌勢或將持續。王昕傑則認爲,MSCI中國依然有機會跑贏MSCI亞洲。“這主要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去看。雖然今年MSCI中國表現偏弱。”他說,“這可能和投資情緒有關,另外也有一部分是過去漲幅偏大帶動的部分拋售導致的價格下跌。”

  當地時間9月5日,美股主要中概股亦呈現跌勢,截至記者發稿,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網易跌幅分別爲2.99%、8.15%、2.17%和2.93%。

責任編輯:張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