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俄美在“第三世界”爭奪將更加激烈?

——看此次武裝皮卡現身紅場閱兵

未來俄美在“第三世界”爭奪將更加激烈?

在今年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中,俄羅斯展示的新式武器無疑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像蘇-57、“匕首”導彈系統這類高科技“玩具”賺足眼球自不必提。而讓廣大軍迷沒有想到的是,居然連武裝皮卡這類“低檔次”裝備也高調出現在了地面閱兵方陣中。這當然不是俄羅斯家底不夠隨便湊數,之所以會如此,筆者認爲這顯示出了俄羅斯在未來會加緊與美國爲首的西方在“第三世界”地區的爭奪。

據悉,此次在閱兵中展示的皮卡出自俄羅斯老牌汽車企業UAZ(烏里揚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公司,正式型號爲UAZ-3163“愛國者”。這種皮卡車除民用版外,軍用型實際早在2005年就已投產,用戶包括俄羅斯警察部門、邊防軍、陸軍及特戰部隊等。俄方表示,“愛國者”武裝皮卡車將用於組建“超輕型旅”部隊(2016年時任國防部長的紹伊古考慮到“重裝部隊”的機動性有限,一日行程最多100千米左右,而以“愛國者”武裝皮卡車爲主力的“超輕型”部隊則能達到數百千米,十分適用於執行快速突襲作戰)。引起筆者思考的是,俄羅斯組建“超輕型旅”主要是針對誰,又會用在哪裏呢?

未來俄美在“第三世界”爭奪將更加激烈?

首先讓人想到的,當然是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這些年來,美俄關係轉冷,北約持續東擴,不斷對俄施壓。而被逼到牆角的俄羅斯同樣針鋒相對,面對經濟制裁俄羅斯通過軍事手段示強,不斷展示新的“殺手鐧”武器。因此“超輕型旅”用來直接針對西方國家看似順理成章,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用皮卡來向北約叫板實在有些託大。

未來俄美在“第三世界”爭奪將更加激烈?

皮卡用於戰爭並不是什麼新概念。在利比亞戰爭中,無論是政府軍還是反政府武裝,都裝備了大量的皮卡車。不同品牌的皮卡經過雙方的改裝成爲了各種武器的承載和機動平臺,如高射機槍、自動火炮、火箭炮等,由於皮卡的廣泛使用,利比亞戰爭又被成爲“皮卡戰爭”。而在近幾年的中東局勢中,武裝皮卡的出鏡率也相當高,真可謂哪裏有戰亂,哪裏就有皮卡。雖然皮卡機動靈活,在城市戰中會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其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防護水平太低,可謂“一捅就破”。儘管有報道稱“愛國者”皮卡對發動機、車門、底盤等要害部位進行了強化,足以抵擋12.7毫米重機槍以下的輕武器攻擊,但如果與北約國家的正規軍對抗還是會處於劣勢,上了戰場充其量只是一支輕裝高速偵察部隊,只能打了就跑,更何況未來俄羅斯與北約爆發城市戰的可能性很低。所以“超輕型旅”應該不是專門爲北約和美國準備的。

未來俄美在“第三世界”爭奪將更加激烈?

而這些年來俄羅斯在第三世界國家同樣與西方展開了爭奪,如敘利亞、東烏克蘭地區等都有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如果俄羅斯“超輕型旅”的關注點是此類地區,那麼情況就會有所不同。在這類戰局中,雙方經濟實力有限,後勤時斷時續,戰鬥烈度和人員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一些高科技以及重型裝備往往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與之相對,皮卡的裝備、使用和維護的成本都很低,對後勤壓力小,操作也不復雜。從目前的敘利亞局勢來看,政府軍已經控制了全國大部分領土,而受美國等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大多聚集到了北部的代爾祖爾。敘政府和俄羅斯奮鬥了這麼多年,肯定不會再留下這個受西方控制的“楔子”,下一步必將向代爾祖爾進軍,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不可避免。而自俄軍介入敘利亞內戰後,實戰經驗顯示,在一些巷戰環境中,使用武裝皮卡的靈活度和機動性的確要強於傳統裝甲部隊。因此在未來代爾祖爾的城市戰中,以皮卡爲主的“超輕型部旅”必然大有作爲。

未來俄美在“第三世界”爭奪將更加激烈?

還有一點應該注意的是,皮卡這類裝備的軍民兩用性很強,軍用版的在拆除武器和改換塗裝後,在外觀上與民用車輛並無二致,這樣就可以其他名義(如運輸人道主義物資)堂而皇之的進入敏感地區,而不會在國際社會留下輸送武器的話柄。

綜上,此次武裝皮卡現身紅場閱兵,顯示了俄羅斯未來在“第三世界”地區會與西方展開更激烈的爭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