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蔣星

從一名普通的文物工作者逐漸成長爲衡陽市文物戰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星”,12年來他癡心未改,始終懷着一顆對文物工作熱忱的心,爲衡陽市文物發掘、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就是衡南縣文物局副局長陽天舒。

立志成爲文物方面的行家裏手

2004年一次偶然機會,陽天舒從基層被借調到衡南縣文物局工作。剛開始,他對文物工作“一竅不通”,更談不上“精通”。

從“門外漢”到行家裏手——記衡南縣文物局副局長陽天舒

在一次下鄉考古時,一位農民從家中拿出一件器物讓陽天舒鑑定,他拿在手中卻非常“尷尬”。因爲他連基本文物類別都還分不清,更別說對文物命名、斷代,這件事像根刺一樣紮在他的心裏。於是,陽天舒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爲文物方面的行家裏手。

積極參加古陶瓷研究專業知識培訓班,認真聽專家課堂教學,在專家教導下學習實物鑑定。經過一段時間學習,陽天舒初步掌握了古陶瓷鑑定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鑑定要點。

學成之後,從2005開始,陽天舒跑遍了衡南縣的山山水水,對全縣的文物分佈情況進行了解。白天,走村串戶,上山下溝,調查摸底;晚上,加班整理收集有關資料。

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複查工作中,他與普查隊員深入全縣27個鄉鎮,按時完成了普查任務,普查率達到了100%。

不錯過任何一次學習機會

“幹一行,愛一行,就要幹出個樣子來。”陽天舒沒有畏縮不前,而是一頭扎進文物研究工作當中。爲了一個專業術語,他可以查上好幾個小時資料;爲了一種營造法式,他會求教專家,甚至登門求教直到弄懂爲止。此外,他還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充電”。

2009年5月的一天,陽天舒因三件青銅器一直都沒搞懂是什麼年代,如何進行描述?剛好碰上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辦的“鳳舞九天——楚文物特展”。這他喜出望外,爲了把握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開館前一天,他自掏腰包買了火車票趕往長沙。在青銅器展覽廳,他仔細地觀看每一件青銅器,有不懂的地方都會用筆記下來。第二天,陽天舒專程拜訪了省博物館專家,拿着考古時發現的三件青銅器照片給專家看。專家仔細辨別照片後,向陽天舒解答了文物斷代和形態描述,這讓陽天舒受益非淺。

2010年,陽天舒正爲一處文物保護點準備申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一份資料在湖南省圖書館出現,他感到特別的好奇,便飛速去了武漢,自費在武漢住一宿才把資料找回。

不是在考古就是在去考古的路上

“要找陽天舒,不是在考古工地,就是在去考古工地的路上”。陽天舒的同事王紅波對他如此評價。

爲配合國家重點項目和縣城建設,保護地下歷史文化遺址,他雙休日還輾轉於考古工地,舍小家顧大家,即便過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往工地上跑,儘管考古任務繁重,有時候投入時間和精力一無所獲,但他整天都是樂呵呵的。他從不怕髒怕累,毫不猶豫地跳進探溝裏捋起袖子與大家一起挖掘。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正因爲如此,讓陽天舒在文物工作中成果不俗。先後榮獲“衡陽市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湖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先進個人”、湖南省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普查明星”,其先進事蹟展現在長沙市博物館新館展出。據瞭解,自陽天舒從事文物工作以來,發現各類建築遺址數十處,清理古墓葬、古窯址20多處。

陽天舒正如他所說:“能成爲一名文物工作者,能把衡南深厚的文化底蘊挖掘出來,找尋失去的記憶,這就是我的文物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