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瓷是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燒製,成化青花瓷是漢族陶瓷燒造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成化青花可謂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成化青花瓷與明代前朝碗相比,成化碗胎底、圈足薄,圈足成倒八字形,這是突出的特點。爲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a.制瓷技術水平提高。自元代開始使用二元配方制瓷,瓷石泥含氧化鋁17%左右,高嶺土含氧化鋁35%左右,將兩泥和合做坯胎,氧化鋁含量多在20%至23%之間。低則圈足和底部需加厚,高則可使圈足和底部減保景德鎮在成化時期開始,窯戶懂得把瓷胎的氧化鋁含量提高,坯胎在窯內高溫下不易癱軟變形的道理。所以窯戶把瓷器胎壁做薄,把圈足做薄,這樣既可以使瓷器輕巧美觀,又可以節省瓷土,還可以節省燃料。瓷胎厚難燒透,多費燃料,還容易發生胎底裂變等缺陷。所以成化瓷器圈足雹胎底薄是建立在制瓷技術突破的基礎上的。

b.圈足成倒八字形的理由。瓷器圈足由元代的正八字形,到明代永樂、宣德和空白期時期的垂直圈足,再到成化開始的倒八字形圈足,這種逐漸改進的目的,是爲了節省瓷土原料。我們前面已經談過,明代早期高檔瓷器燒製,是要在瓷器坯胎圈足上放一個瓷質墊餅,墊餅下面放砂,砂下面是匣鉢。如果瓷器圈足小,墊餅就可以校成化時期把圈足做成倒八字形,就可以在燒製相同器物時減少墊餅瓷土的消耗量,使瓷器生產費用降低。

成化青花瓷大致有下列特徵:

1、胎質純潔細潤,胎體輕薄,迎光透視呈牙白色或肉紅色,如脂似乳,瑩潤光潔。釉質肥厚,光潔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用手撫摸有玉質感。

2、釉色有偏青及偏白兩種,無論何種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窯瓷的重要特徵之一。

3、青花瓷除早期用蘇麻離青,呈色濃翠外,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靜的色調行於天下。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的最爲突出。青花色調濃重者,相近於宣德晚期,並和多數淺淡色調,同時並存。

4、成化官窯款,迄今已發現的僅爲“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書款。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兩字款者大多爲僞作。特別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綠款則成化朝根本無此製作。

5、鬥彩的色彩鮮豔,其中奼紫色澤,爲成化朝朝所創制,亦僅爲成化瓷所成功的應用。

6、紋飾線條纖細,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塗,只分濃談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繪人物衣着,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 的說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稱,用“平等青料”取代“蘇泥勃青料”呈色穩定,髮色蘭中閃灰青,成化青花與弘治青花相類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說法。

文章由紀伯倫國際高總監fuxi527整理編輯系,瓷器甄選可添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