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糖尿病自始至終都是陰虛病。病程初起期,爲陰虛燥熱;病程中期,爲氣陰兩虛;病程後期,爲陰陽俱虛,纏綿難愈,終身服藥。治療宜滋腎潤肺,補胰降糖,復活胰島細胞,增強胰腺分泌功能,調節脂質代謝,降低血脂,防止血管合併症,改善微循環,恢復病變血管功能。糖尿病在醫學界被稱爲“百病之母”。中醫分爲上消、中消、下消三症,以肺、脾、腎三髒虧損爲主。表現爲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稱爲三多一少),血糖增高,尿糖陽性(增高),全身疲乏無力,四肢麻木、疼痛,精神差,視力下降,性功能低落,久之出現五臟六腑併發症,最後出現嚴重酮症酸中毒,高滲昏迷。

本病屬中醫“消渴”病範疇。爲先天不足外邪侵襲,使人體氣機失調所致。引起酮症酸中毒,是因爲糖尿病控制不當,或感染、外傷、手術、麻醉、妊娠等引起;西藥治標,不治本,表面降糖,但機體無糖代謝沒有改變,病情仍繼續潛在發展,最終發生嚴重致命併發症酮症酸中毒。症狀表現爲疲乏軟弱,極度口渴,厭食,噁心,嘔吐,呼吸加快,呼氣有爛蘋果氣味;初期尿量多,晚期減少,甚至閉尿;皮膚乾燥,舌脣乾紅;到循環衰竭時,心跳加快,血壓降低,四肢厥冷,倦睡而漸入昏迷。

處方一:降糖湯

組成:生地、熟地各20克,生龍骨、牡蠣各15克(先煎),山萸肉10克,懷山藥30克,天花粉30克,三七粉3克(分3次吞服),茯苓10克,澤瀉10克,陳皮6克,水蛭6克,殭蠶10克,蟬衣6克,五味子30克,赤芍20克,雞內金6克,廣地龍10克、牡丹皮10克,黃芪10克,翻白草30克。

用法:水煎3次,分3次服,每日1劑,30劑爲1個療程。

加減:血壓偏高加益母草、懷牛膝或鬼針草各30克;血脂偏高、動脈硬化加丹蔘、絞股蘭、決明子各10克;伴冠心病加降香10克。

功效:益腎養陰,活血降糖。主治糖尿病(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原發性糖尿病)。

善後:本方加五味子、雞內金各適量,共研粉,每次服4克,每日服3次,連續服3個月。

醫案:陳某,女,63歲,農民。患糖尿病10餘年,長期用降糖靈等維持治療。近期病情加重,手足無力,左側肢體多汗,尿糖+++,空腹血糖11.6mmol/L(正常值4.48-6.72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7.4mmol/L。診爲II型糖尿病。屬脾腎兩虛,痰溼血瘀。投方降糖湯治療,患者服藥30劑,停服西藥。複查尿糖-,空腹血糖4.6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0.2mmmol/L。之後制丸藥服,連服3個月。追訪1年,病情穩定,未見覆發。

處方二:大生地50克,山萸肉15克,懷山藥15克,肥玉竹15克,女貞子15克,甘枸杞15克,寸麥冬30-15克,天花粉15克,生首烏15克(無便祕者應用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地骨皮30克,烏梅肉10,縮砂仁5克(研末分衝),生甘草15克,元參20克,黃精15克,石斛2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若病情遷延失治,已步入陰損及陽、三消症已不甚明顯,症有氣虛,畏寒、神衰者,可加熟附片15克(先煎),肉桂8克。

功效:主治糖尿病(初起)。

醫案:陳某,女,52歲,體質豐滿。月前突然口乾暴飲不解渴,小便頻繁,多食善飢,體倦神萎。醫院檢查:尿糖+++,血糖高,診爲“糖尿病”。服西藥有明顯反應,故來求中醫治療。脈浮大而虛,舌紅少苔,大便已3日未解,病屬陰虛陽亢,津液虧耗。投養陰生津湯治療。患者服藥15劑後,諸症減輕,再服60劑,血糖、尿糖均恢復正常,病已治癒。囑其原方隔日服1劑,以求鞏固。訪2年未復發。

注意:忌房事1-2年;慎飲食,少喫肥甘刺激性食物;忌憤怒,不生氣;注意四季冷暖;適度運動,勿過勞。

處方三:降糖湯(丸)

組成:五味子12克,知母12克,麥冬12克,山藥30克,生地30克,元參15克,黃芪15克,蒼朮6克,石膏60克,黨蔘30克,枸杞15克,制首烏15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高血壓,冠心病加葛根12克,黃芩12克,丹蔘30克;皮膚癤腫加蒲公英12克,黃柏12克,殭蠶12克;失眠多夢加炒酸棗仁15克;尿頻多加山萸肉15克。

功效:主治中、輕型糖尿病。治多例,服藥10天見效,30劑左右血糖恢復正常。

善後:原方制丸藥,每服9克,每日服3次,直至痊癒。

注意:服藥40劑無效,應換方治療。重型糖尿病,應配合西藥治療。

處方四:生黃芪30克,生地30克,蒼朮15克,元參30克,葛根15克,丹蔘3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尿糖不降加天花粉30克,烏梅10克;血糖不降加黨蔘、知母各10克,生石膏30-60克,翻白草50-30克;血糖高又飢餓加玉竹15克,熟地30克;尿中出現酮體加黃芩、白朮各10克,黃連5克,茯苓15克;下身瘙癢加黃柏、知母各10克,苦蔘15-20克;皮膚瘙癢加白蒺藜10克,地膚子15克,白鮮皮15克;失眠加首烏、女貞子、白蒺藜各10克,炒酸棗仁15克;心悸加菖蒲、遠志各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大便溏加苡仁20克,芡實10克;自覺燥熱加肉桂3克(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經);腰痛、下肢無力加桑寄生20-30克,狗脊15-30克。

功效:益氣養陰、活血降糖,主治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善後處方:生地120克,天冬60克,紅參60克,何首烏60克,紫河車60克,翻白草60克。

用法:上藥研粉,蜜煉爲丸,早晚各服10克。

功效:連服3-6個月,均見良效。

處方五:玉液湯加味

組成:淮山藥30克,生黃芪15克,知母15克,生雞內金6克,葛根5克,天花粉10克,山萸肉15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糖尿病,證屬腎氣虛衰。

善後:原方制丸藥,每服9克,日服3次。

醫案:莊某,男,50歲,農民。醫院診斷爲“糖尿病”,病延3年,中西藥久治效果不佳,故來求治。症見患者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多食善飢,小便含甜,且如脂膏,頻數量多,口乾舌淡、苔白,六脈沉細無力。爲氣陰消耗,腎陽虛弱,下焦約束無力,元氣耗散。治宜升元氣、滋腎陰,平渴飲,投方玉液湯加味治療。患者服藥5劑,諸症好轉,連服56劑,諸症消失,臨牀治癒。原方制丸藥服,以鞏固療效。

處方六:生黃芪40克,澤瀉30克,生地25克,赤芍、當歸、梔仁各20克,黃柏、黃連、黃芩各15克,翻白草5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頭痛頭暈加夏枯草、鉤藤、菊花各12克,生石決明25克;胸悶刺痛加紅花、丹蔘、山楂各10克;渴飲無度加石斛、玉竹、知母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噁心嘔吐加陳皮、竹茹、旋覆花各8克,代赭石12克;小便頻多加桑螵蛸、覆盆子各10克;瘡瘍癤腫加蒲公英、金銀花、馬齒莧、紫花地丁各10克。

功效:本方爲糖尿病酮症專效藥。

處方七:玉泉散

組成:白粉葛10克,天花粉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五味子3克,糯米1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糖尿病。1959年,名人謝覺哉用本方治癒了他的糖尿病後說:這個藥方真是“救世良藥”。

善後:上方研粉,制丸服,每服10克,每日服3次。

說明:本方爲清代名醫葉天士之“玉泉散”聖方。

處方八:元參、麥冬、熟地、黃芪各90克,茯苓、梔子、天花粉各15克,山萸肉30克,豆豉45克,知母30克。

用法:水煎3次,和勻,早中晚飯後各服1次,每日1劑。

加減:上消煩渴多飲者加生石膏50克;中消多食善飢、便祕者加玄明粉8克;下消尿多似脂膏者加龍骨、牡蠣各15克;失眠多夢者加炒酸棗仁15克;尿頻者加黃柏9克,肉桂6克,或白果肉9克。

功效:主治糖尿病。

醫案:一位患者,尿糖4個+號,診爲糖尿病,久治不愈,故來求治。投本方治癒。患者連服10劑,諸症消失,再服痊癒。訪5年不復發。

本文選自親仁書屋出版的《中醫特效處方集》,欲閱覽更多內容,可淘寶或微店搜索該書名,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