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頸椎病的低齡化、擴大化已經越來越嚴重,成爲常見病和多發病;不管是您自己,還是家人、好友、關愛我們以及我們要關愛的人,預防頸椎病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一、造成頸椎病的成因有:

1、不正確的坐姿,長時間的學習看書、長時間低頭工作、開車等,由於長期保持不健康的姿勢,使頸部肌肉一直在緊張狀態,這類人羣屬於頸椎病的高發人羣。

2、人到中年後,椎間盤彈性以及張力衰退,導致頸椎退化。

3、經常缺乏體育鍛煉,頸脊柱爲主導的頸項部生長發育不結實強壯,對頸椎的保護不足,也容易成爲頸椎病的易患者。

4、睡姿不正確,以及枕頭選擇不當,得頸椎病機率更大。

二、艾灸冶療頸椎病原理:

1、靠燃燒時產生的滲透性超強的短紅外射線來溫補陽氣、融化寒溼、溫通經絡;

2、靠艾煙裏的微量艾葉精油物質,它能附着在皮膚上,滲透進我們的經絡,逐寒溼,通十二正經。這兩個途徑都能疏通經絡,都對調理頸椎大有用處——經絡通暢,於堵化解,自然就不會痛了。

三、頸椎病常見的施灸的穴位:

頸夾脊:也稱夾脊穴,位於人體背部脊柱的兩側,確切的說,應該在12個胸椎和5個腰椎兩側約半指寬處,左右各17個穴位。

風池: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

大椎:我們低頭時最高起的骨頭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在最高起骨頭下方的凹陷中取大椎穴。如果一低頭有兩個高起的骨頭,可以把手指放到兩塊高起骨頭的部位,重複做低頭抬頭的動作,固定不動的頸椎,會前後移動的是胸椎,在頸椎骨下方的凹陷處取大椎穴

阿是穴:“天應穴”。是中醫鍼灸治療中,對病人疼痛治療過程所選擇的不屬於已有名稱的穴位靈活確定的穴位,一般爲疼痛部位範圍內一點病人反應最爲集中的感覺點。當鍼灸到天應穴時,通常病人會回答“啊,是”,“阿是穴”由此得名。在此處鍼灸常會得到較好的效果

遠離頸椎病就用艾灸吧!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外關穴: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穴與肘尖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天柱穴:位於頸後區,橫平第2頸椎棘突上際,斜方肌外緣凹陷中,在斜方肌起部,深層爲頭半脊肌;有枕動、靜脈;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後溪穴:位於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具體在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後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靜脈,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肩井穴: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大椎與肩峯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

遠離頸椎病就用艾灸吧!

以上的穴位3-4穴位配合着灸,每次不必全部灸,每日灸1次,每穴15到30分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