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在道教神仙故事裏是最常見的一味藥物,《神仙傳》裏很多男女老少神仙都是通過服食黃精脫胎換骨走上長生之路的。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服食黃精的,恐怕已經說不清了。據張華《博物記》中說:“昔黃帝問天姥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姥曰:太陽之草名黃精,食之可以長生。”這大概是有關服食黃精的最早記載。東晉道士兼著名醫藥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仙藥》中亦講過黃精“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氣,獲天地之精,故名”

黃精是百合科黃精屬的植物,2015版藥典關於它的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有詳細的說明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能主治】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於脾胃氣虛,體虛乏力,胃陰不足,口乾食少,肺虛咳嗽,勞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痠軟,鬚髮早白,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9-15g

歷代本草著作對黃精的記載:

《神仙芝草經》:“黃精寬中益氣,使五臟調良,肌肉充盛,骨髓堅強,其力倍增,多年不老,顏色鮮明,發白更黑,齒落更生。

《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飢,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

《開寶本草》: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溼,安五臟。

《本草綱目》:黃精受戊己之瀉氣,故爲補黃宮之勝品。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濟,木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濁。

《藥性解》:黃精,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肺二經。補中益氣,除風溼,安五臟,駐顏色。

《景嶽全書》:一名救窮草。味甘微辛,性溫。能補中益氣,安五臟,療五勞七傷,助筋骨,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耐寒暑,下三蟲,久服延年不飢,發白更黑,齒落更生。

《本草備要》:平補而潤。平甘。補中益氣,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溼,下三蟲。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飢。氣滿則不飢。

《本經逢原》:黃精爲補黃宮之勝品,寬中益氣,使五臟調和,肌肉充盛,骨髓堅強,皆是補陰之功。

《本草分經》:甘,平。補氣血而潤,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溼。

......

黃精爲什麼要九蒸九曬呢?

唐朝孫思邈《千金翼方》中有黃精炮製方法的記載:“九月末掘取根,揀肥大者去目熟蒸,微暴幹又蒸,暴幹,食之如蜜,可停。”此法謂之“重蒸法”

唐朝孟詵《食療本草》在繼承總結前人炮製加工之法的基礎之上,首推“九蒸九曝”的方法來炮製黃精,其法:可取甕子,去底,釜上安置,令的所盛黃精,令滿,密蓋,蒸之,令氣溜,即曝之第一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蒸之,若生則刺人咽喉,曝使幹,不爾朽壞。

明代陳嘉謨《本草蒙筌》“洗淨,九蒸九曝代糧,可過凶年,入藥療病......”

《日華諸家本草》雲:黃精單服,久蒸九曝,食之駐顏斷谷。

從上述古法炮製的資料中不難看出九蒸九曬黃精目的是爲了消除生黃精的某些刺激性、毒副作用,增強其療效;現代藥理學研究黃精九蒸九曬後其色、香、味等方面均有變化,其內在成分也發生了鮮明的變化,多糖抗應激、雄激素樣壯陽作用、提高免疫功能以及抗貧血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強,毒性明顯降低。

傳承古法,將黃精九蒸九曬可以讓其療效更突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