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7日,“第二十一屆科博會”在北京召開,其中在2018中國金融論壇上來自政府、國內外金融企業高管齊聚一堂圍繞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開放創新、互聯網金融及大數據等議題進行了討論。作爲智能科技領域的公司代表,百融金服CRO季元受邀出席並演講。同時,憑藉在科技領域的技術應用與突破、模式創新與實踐效果驗證,百融金服被授予“2018金融科技應用領先企業”榮譽。

新技術對於金融業的變革有巨大的影響力,與其他行業相比,金融業對新技術的應用始終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從2004年傳統金融機構開始信息化歷程,到當下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融合的科技金融新階段,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技術逐漸落地應用。季元認爲,在整個發展歷程中數據和算法是最核心的要素,而支持數據和算法的背後是一整套應用框架。

信貸領域對金融大數據需求旺盛。銀行方面,隨着獲客渠道的變化和風控思路的改變,逐漸採用效果更好的機器學習算法進行營銷和風控;互聯網金融業務流程不同於傳統金融機構,線上獲客對用戶身份識別、反欺詐要求甚高,這些都需要第三方數據輔助判斷甚至建模服務。

基於微服務的應用平臺和自動化的算法平臺,百融金服爲這些機構提供的服務能應用於智能獲客、智能審批、智能監控、智能催收等全業務流程,旨在幫助它們提高數據處理速度、加深數據分析深度、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獲客效率和金融風險控制的效能。

季元表示,金融科技發展起來後,傳統金融機構由於獲客渠道從線下轉到線上,成本由固定成本變爲變動成本,獲客方面最大的訴求就是精準。營銷階段主要解決兩個問題,風險和營銷時機。百融金服榕樹平臺採用“風控前置營銷”模式,精準匹配供需兩端,一方面極大地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營銷效率,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羣、三農與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可獲得性。

科技金融在國內蓬勃發展,但不管發展到哪個階段,本質仍是金融,必須防範和控制風險。作爲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平臺,百融金服一直注重金融科技創新,基於百融金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智能決策引擎和智能催收系統,可以幫助金融行業客戶提高貸前審批效率,幫助金融機構節省成本,實現貸中監控和風險預警,建立更加高效、精準的智能催收系統,有效解決申請欺詐、交易欺詐、客戶價值分析、逾期客戶管理等場景的痛點及問題。

據季元介紹,百融金服已經實現輔助各類信貸機構日均審批貸款與信用卡申請500萬筆,客戶企業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太保集團等35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百融金服的目標是架起普惠金融需求側和供給側之間的橋樑,使小微企業和個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羣能夠從金融機構獲得適當的服務。基於此耀眼的成績單,百融金服被授予“2018金融科技應用領先企業”,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執行副會長、國家開發銀行原行長李吉平爲百融金服頒發獎牌。

對於科技金融的發展趨勢,季元認爲,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迎來合作新時代,金融機構的內生創新與科技公司的技術服務兩者加速融合,一定程度上會重構金融行業經營發展模式和重塑金融業核心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