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一个城市

最好的方式之一是走进当地的书店

因为那里不光留住了有趣的灵魂

也收藏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

书店是不需要门票的城市风景。无论大小,都能从中接收到那座城的精神电波。

大而声名远扬的书店,不仅是书本的聚集地,更是人、空间、活动的综合体。

小而精致的书店,上架的书一定是店主精心挑选,加上温馨的空间,更能从中感受到当地的人情味。

书店是社交恐惧症们艳遇的天堂,不与人,只与书。

作为一个喜静少言的人,我最怕的就是120分贝重金属音乐的酒吧,而书店里有保持安静的默契,书比人类靠谱,幸运的话,还能收获初恋般的悸动。

在书店,你能毫不费力地收获旅行的奥义——逃离客户的夺命连环call,全身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用舒缓的旋律给耳朵按摩。

广州——树德生活馆

生活在广州,当然最先要推荐广州的书店。

树德生活馆,一座TIT创意园里,被翠绿的爬墙虎包裹住的白色小房子。

广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在书店的slogan上暴露无疑:“好好生活,因为总有个人惦记着你。”

而店里的一切,都在身体力行地表达着对生活的期待。一楼是各类日常、富有设计但更具实用性的生活用品。

▲设计有度,日用即道

二楼则是书籍的陈列,总量不大,

但这里拥有最全的设计类书籍。

你看,连书的选择,

都是在诠释广州人所追求的有质感、

有温度的生活方式。

▲二楼的玻璃阳光花房,花城温度的写照

原木工艺品的质朴、

两层小楼的生活馆、

能直接住下的胶囊旅馆……

树德生活馆提供的,

是平凡无奇的日子里,对生活的一次思考。

南京——换酒书店

第一次知道这家书店,是在豆瓣上看到老板发的贴子,被名字所吸引。尽管名字很怪,一不小心还以为是换书酒店。

换酒书店,5本旧书,可以换一罐好酒,然后你可以喝着小酒,翻阅由老板和老板娘阅读后挑选的新书、旧书、古董书。

没错,每一本书在上架前,店主都阅读过。

它开在夫子庙老东门剪子巷,

不仅仅有书,还有店主从各地淘来的小百货。

小时候逛文具店的欣喜,在这里重新找回。

如果你第一次去南京,

新奇之中难免会有对陌生城市的不安,

这时候不妨去小小的换酒书店坐一坐,

和有趣的老板聊聊天,

翻阅几本旧书或是看看小玩意们。

然后你会发现,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与人文,浓缩沉浸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

上海——钟书阁(松江店)

它是目前上海唯一走出去成为全国连锁的本土书店,它发祥于上海松江,坐落在泰晤士小镇的英伦风建筑中,被誉为沪上最美书店。

“钟书阁,很上海”,

这里继承了上海松江崇德尚文的基因,

又有着多元并存的海派文化气质。

1600多平方米的书店,更像是一个艺术馆,满满的国际风情。

希腊油画、星芒点点的天花板、从书柜到地板的海量图书,纵横交错的线条不断延伸,像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脉络,又像英国电影《哈利波特》里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图书馆。

钟书阁在静安、闵行、徐汇区都有门店,每一家的气质都独具文化特色,如果有空,不妨安排。

北京——单向空间

我对北京的“迷恋”来源于一次采访,采访一位知名文艺青年,正巧碰上了他们一帮知识分子的聚会,在恭王府后面的小院子里。

那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北京的文化气息,即使在今天快节奏的北京,这种气息依然没有消散。

而单向空间,就很有这样的气质。

这个由许知远为代表的6个媒体人创办的书店,最开始就建在圆明园的一座院落里。

虽然现在早已搬离圆明园,并且在北京开了好几家分店,但它依然坚持“做持灯的使者,让每个人体验被点亮的感觉”。

从创立开始并延续至今的文化沙龙,

在单向空间,

你可以遇到很多很多你盼望遇见的人:

莫言、柴静、贾樟柯、梁文道……

▲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

这些人就像是一本深厚的书,

和他们交流,就像是一场智识光合作用,

除了工作,

你还有很多可以、值得去关心的东西。

书店是城市里遗世独立的存在,墙外是风雨,墙内是安定。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气质的书店。

但相同的是,匆忙的旅人终于在此放缓脚步,沉入城市的精神气质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