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县要求全县11个乡镇(街道、场办)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和秀美乡村建设“双赢”的目标,以“建秀美乡村、树文明新风、赢脱贫摘帽,走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坚持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工作理念,以“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工作为抓手的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大胆尝试已初具规模,并融红色基因于绿色发展,积极推进横峰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扶贫等领域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充分利用丰富的绿色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一个以葛业为主的“1+N”农业特色产业,完成12万亩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13个优美中心村和100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村,培育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家乐与民宿以及田园综合体项目,从而实现2.6万人脱贫致富,由此提升22万岑山英雄儿女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做好产业扶贫、注重内生动力、抓好政策落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建秀美乡村、树文明新风、赢脱贫攻坚、走乡村振兴”等系列活动,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牢固树立“勤劳致富光荣,坐等靠要可耻”的正确理念,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对贫困群众开展“扶智、扶志、扶德、扶勤”教育,对在扶贫过程中涌现的自力更生脱贫等正面典型加以宣传,对“等靠要”,好逸恶劳、不赡养老人的反面典型进行鞭挞,激发贫困群众致富愿望和内生动力,不断地巩固脱贫成果,因为这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已脱贫和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密切关注容易返贫群体,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扶上马、送一程,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通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5个方面振兴,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战果,大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为致力打造“可爱的中国”摇篮,共同建设好“三优”幸福新横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西横峰县既是方志敏精神首创地和“清贫”精神发源地,又是致力打造的“可爱的中国”摇篮。为全力推动绿色崛起,致力打造“可爱的中国”摇篮,共同建设好“三优”幸福新横峰,近年来,江西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团结带领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以及来自央企、省市县143个帮扶单位党组织和2200余名党员帮扶干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全域振兴发展新路径,四措并举全域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助推发展,把“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作为重要平台,初步走出一条“创建与脱贫”共融、“里子和面子”并重的产村融合发展之路。一是全域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全域规划。2016年初,该县与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编制了《秀美乡村全域规划》,将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六规合一”,把全县25户以上660个自然村分为“普及村、亮点村、景点村”三类来打造,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共抓、四套班子齐上”,明确“施工路线图”,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构建“一线四区”总体发展布局。二是全域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和系统推进。该县坚持“点线面”系统推进,坚持“产村融合”与“集体经济”统筹推进,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同步推进,紧紧围绕打造“幸福家园”的目标,同步开展“党建引领进万家、产业发展进万家、绿色生态进万家、文明新风进万家、人才科技进万家、乡村治理进万家”等“六进万家”活动以及“彩礼治理、不孝治理、环境治理、殡葬治理”等专项治理活动,让优秀道德、传统文化苏醒过来。三是全域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资金整合和多元投入。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原中央苏区县脱贫攻坚的有利政策,积极抢抓融资政策机遇,抢抓项目政策机遇,抢抓土地政策机遇,2016年该县与江西省农发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建其功”的原则,将财政、交通、水利、以工代赈、苏区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两年来“造地复垦”,新增土地开发、“旱改水”“增减挂钩”用地1.7万亩,运用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收益全部用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四是全域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和全民发力。该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支部搭台,组织群众集资创建,通过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参与整治,通过新乡贤领衔,创立“四会”长效保障,大力发挥乡村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要我建”到“我要建”的变化,把群众的创造与政府指导推动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加强乡村治理,推进秀美乡村建设。三年多来,该县精心打造“好客王家、崇山花海、丫石山寨、皇家后裔·重石李家、亭子上·慢时光、荷塘月色、仁和夏阳、善塘人家、火车小镇、礼孝东山、百花洲、耕读传家苏家塘”等105个点上出彩、线上靓丽、面上秩序井然的鲜明主题特色的秀美乡村,做到四季有花有果有收益,推动秀美乡村建设与精准脱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生建设有机融合。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同质化的乡村旅游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该县立足生态优势,着力唤醒梯田、瀑布、古树等沉睡资源,盘活民居、农具、荒地和废弃铁轨等闲置资产,全面打造了铺矿火车小镇、司铺火车小镇、药植园·夏阳阳光牧场等既有“颜值”,又有“里子”的幸福新村。近年来,该县按照全域规划总体布局,将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六规合一”,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乡村,把“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与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相结合,以“1+N个”产业为抓手,着眼“既要风景,又要丰收”理念,融入本地文化,发展庭院经济,让百姓房前屋后“有花有果、有景有乐有效益”,让当地百姓吃上“生态旅游饭”。该县要求全县11个乡镇(街道、场办)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和秀美乡村建设“双赢”的目标,以“建秀美乡村、树文明新风、赢脱贫摘帽,走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坚持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工作理念,以“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工作为抓手的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大胆尝试已初具规模,并融红色基因于绿色发展,积极推进横峰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扶贫等领域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充分利用丰富的绿色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一个以葛业为主的“1+N”农业特色产业,完成12万亩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13个优美中心村和100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村,培育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家乐与民宿以及田园综合体项目,从而实现2.6万人脱贫致富,由此提升22万岑山英雄儿女的生活品质。建设秀美乡村,村庄更美是基础,产业富民是目标。该县通过“龙头企业+支部+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做好“现代农业+扶贫”、“农旅融合+扶贫”和“电商+扶贫”三篇文章,实现产业富民。目前该县已建成葛根、高产油茶、水稻育种等3个万亩示范基地,葡萄、蔬菜、茶叶、白莲、甘蔗、马家柚、猕猴挑、油茶等8个千亩示范基地,并正在加快建设县药植园、农业产业园、荷博园、竹博园、葛博馆等“四园一馆”的工作步伐,尽快实现一二三产项目融合发展,同时该县葛产品、葡萄、籽莲、红薯和山茶油、马家柚、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触电上网”销售,该县以果为业,以花为媒,初步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与生态乡村游相结合的脱贫致富新路子,该县越来越多的秀美乡村点竞相搭上这趟快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该县对国道、省道沿线主要通道,按照徽派风格进行统一改造与美化亮化,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村民房前屋后“有花、有果、有景、有乐、有效益”,强力推进秀美乡村的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与全域旅游和脱贫致富相结合、“里子和面子”并重的产村融合发展之路,为成功助推该县脱贫摘帽还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并同步开启走乡村振兴之路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三优”幸福新横峰,打造“可爱的中国摇篮”奋勇前行作出新的贡献!其好的经验与做法还得到《中国农民日报》的密切关注:记得《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于2018年12月18日下午率采访组在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必良、副县长周文斌和县委办主任严志平等陪同下来到横峰县就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开展采访调研,青山绿水、灰瓦白墙、鲜花小道……唐园结一行分别来到药植园,姚家乡好客王家、滩头,莲荷乡梧桐畈等地实地查看,别致、秀美的乡村,处处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好画面;连片规模的产业基地,处处展现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唐园结一行详细了解横峰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感受横峰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的成就和变化。调研中,唐园结对横峰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秀美乡村,同时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将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横峰县乡村振兴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要认真调研学习总结,把横峰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亮点、经验宣传出去,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无私奉献三年情,爱心水饺暖人心。傅雨婷微信报道:6月5日下午,龙门中学在团委、政教处的组织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恩会。会上黄校长与付校长向给予孩子们帮助的爱心人心表示感谢,也对孩子们寄以厚望。由学生代表向“爱心妈妈”赠予锦旗。这位“爱心妈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2016年以来,朱竹艳等爱心人士坚持每周三为我校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孩子准备爱心水饺盛宴。她精心准备食材,总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们。曾有人疑惑地问她:“你为何愿意花大价钱买最新鲜最昂贵的食材呢?”她总是笑着回答说谁会把不好的给自己的孩子呢。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同学们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些节目献给这些帮助他们的爱心人士。一幕幕动人的舞,一曲曲感人的歌都让孩子们想到了与“爱心妈妈”一起相处的时光。不禁红了眼眶,纷纷举起小手勇敢的说着自己的心里话。更有同学准备了致“爱心妈妈”的一封信,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爱心妈妈与孩子间的深厚情谊。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与“爱心妈妈”合影留念。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孩子们今后能带着这些爱努力的步伐更为坚定,奋斗的目标更为明确,永怀善意,清澈明朗。

【横峰地名故事】丫石底。《幸福新横峰》 黄柳云撰写的地名故事《丫石底》:丫石底位于葛源北偏东7公里的排尖山东麓。村后山顶形似笔架,叫笔架山,笔架山顶一块巨石呈“丫”状,故名“丫石底”。村子依山傍水,植被茂盛,空气清新,因而村民大都长寿。1000多年前先祖康讳从湖南开封迁居安徽祁门县。到康熙年间,有个叫康文通的,从小习武,练就一身本领。一次,江西和安徽交界处的一伙强盗来到村里,打家劫舍,侵犯村民。为抵制强盗入侵,将强盗赶走,康文通带领村民与强盗殊死搏斗,打死数人,自己也身负重伤逃至半山源。半山源有个江老五,也是个习武好斗之人,听说康文通身手不凡,定要与其一比高低。康文通本就逃亡至此不想惹事,拒绝了江老五比武的邀请。江老五十分恼怒,心想一个外乡人逃到我村避难,哪有他拒绝的道理,便带领几个平日习武之人来到康文通家寻衅滋事。将他家闹个天翻地覆,最后将康文通赶出半山源。之后康氏人来到密坑、平港等地居住,但都因单门独姓难以维持生活,只在离丫石底3公里处的梨树湾种植玉米为生。康氏人多年的逃亡生活,为了能与当地人沟通,只能用官话与人交流。所谓官话,即朝中官府语言。因此,丫石底老一辈人现在大多说官话。太平天国年间,清兵四处逃亡,到处打砸抢劫。葛源一户周家人逃至梨树湾避难,恰巧碰上康氏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康氏人救下并收留了周家人,让周家人渡过难关。几年后,邻村湖口岭李家人父辈去世,无钱安葬。周家人听说后,前往李家吊唁,并劝说李家把田地卖给康氏人,李家为换取安葬费用,又不好驳周家人面子,便答应了此事。周家人转身找到康氏,将李家田地所需钱塞到康氏手中说:“感谢当初你们收留了我,现如今,李家愿意将田地卖给你们,你们就在此建房安居吧!这些钱先借给你们,等安顿后,有钱了再还我。”于是康氏买下李家在丫石底附近的田地,即解决了李家安葬费,又让康氏人有了田地建房定居。从此康氏人在丫石底长期定居至今。上世纪20年代,丫树底是联系横峰、弋阳、德兴山区的必经之路,常有行人客商经过,土匪们占据险要地段,利用,地偏、路窄的深山沟,占山为王,拦路抢劫,祸害当地和来往村民。后被红十军清剿,留下暗堡痕迹。现丫石底将暗堡重建,作为一种历史记忆,供人们参观游玩。该村环境优美,时常云雾缭绕,尤其是阴雨天时,云山合一,又被称之为云顶山村。康氏人在丫石山寨安居乐业。

新篁山村里的味道。文学新刊《岑山》刊发作者章晓红撰写的《新篁山村里的味道》:在横峰县新篁办事处崇山村白果园,我遇见了久违的绿豆腐。崇山峻岭中的白果园,几百年树龄的枫、樟、槐、银杏比比皆是。上饶作家走进新篁采风团一行来此观赏古树。在那棵近三十米高、三人才能围抱的千年银杏树下,白果园中蜂场女主人江兰香,早已摆好桌子和凳子,备上绿豆腐、蜂蜜、碗和勺子,等候大家到来。乍见翠绿晶莹的绿豆腐,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哇,神仙豆腐,我小时候的美食。有些人是初次见识绿豆腐,他们问是绿豆做的吗?江兰香笑着摇头:不是,是豆腐柴的树叶做的,属于山中野味噢。一碗绿豆腐放一勺蜂蜜,鲜嫩,润滑,回甘,我们吃的口齿生香,吃了一碗又添一碗。有人想知道到底是哪种树叶这么神奇。江兰香小跑到她家养蜂场后面的山上,采了几枝过来。果然是我小时候采过的同一种树,村里人叫它神仙树,做出的豆腐叫神仙豆腐。江兰香接着介绍绿豆腐的制作方法:采摘豆腐柴的叶子,放进包袱搓揉,挤出汁液。再用稻草烧灰,冲泡滤出灰碱水,将两种液体混和充分搅拌,静置十几分钟,便结冻成绿色胶状物。知道了绿豆腐的制作原料和方法,他们啧啧称奇:想不到晶莹碧玉般的绿豆腐,竟然来自柴树叶汁与稻草灰水的溶合。纯天然物质,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化学的东西。这么原始的工艺,与我记忆中的完全吻合。在夏天,村民到河对岸的山上,采摘这种树叶回家,制成绿豆腐解暑解馋。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享用不花钱不费粮得来的美食,内心无比欣喜愉悦。只可惜几年功夫,河对岸山上的灌木丛被砍,开垦成菜地,再后来又盖上一栋栋房子。神仙豆腐的美味,成了留在舌尖上永远的回忆。没想到四十多年后,我在新篁又遇上家乡已经绝迹的美食,重温曾经的美好。横峰县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江兰香和丈夫邓鹤云,除了养蜂,还租下几百亩山林种果树。第一批已种下枇杷、柚子、板粟、桃、梨等五千余棵。他们年轻时双双去广州打工,开始一个月没找到事做,天天吃家里带去的干粮,喝自来水。打了五年工,有了一定的积蓄,便创业开公司,做过家电维修和电信工程,员工多时达百余人,一年可以赚一套广州的房子。经商二十多年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中年回归故里,没有选择享清福,而是搞起养殖种植业。看不出江兰香竟然在大城市打拚过,她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一切都风轻云淡,融化在她那纯真质朴的笑容里。两天时间,我们走进早田、山田、平港、乌石头、崇山、篁村、槎源等多个自然村。每到一处,都喝了甜茶。色泽像红茶,口感微甜,有回甘。村民说,这是一种野生茶,采摘春天的嫩叶,隔水蒸一会,或用开水氽一下,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我从来没听说过甜茶,用手机上网搜索:甜茶树,生长在高山陡壁杂树丛中,不易种植,以自然生长为主。树叶味甜,但不含糖份,据科学实验测定,该甜味物为二氢查耳酮,甜度为蔗糖的30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三百分之一,营养丰富,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预防牙齿疾病、防癌等功效。这么多好处,村民不懂,他们只知道甜茶可以降血糖,常年喝甜茶,村庄里找不到高血糖的病人。我却发现甜茶预防牙齿疾病的功能很强大,在山田村五月雪驿站等候用餐时,十多位当地女人,小的50来岁,大的70多岁,坐在廊桥的长凳上,还有两位荡在秋千上,她们像一群老顽童,纵情嬉笑,个个露出满嘴好牙。在五月雪驿站,我第一次品尝阳山吊锅。炭火上,吊着一口铁锅,里面一层层叠放着美食,底层排骨,中间有山芋片、竹笋和几种菌菇,上层油豆腐、腐竹和佐料,满满当当一大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吃起来鲜美无比,根本停不下筷子。撑得我只能用“好吃得不得了”这么俗之又俗的话来赞美它。还有乌石头古村落陋室居民宿的豆浆,也是我新篁之行念念不忘的美味。男主人姚长生在自家山坡地上种的黄豆,手工石磨,高山泉水制作。这么原汁原味、纯正醇和的豆浆,市场上永远买不到。一文友说:在乌石头喝到这么地道的豆浆,被这里的蚊子咬几个大包又算什么。早田村民蒋金春,几年前开了“山村里的味道”网店,利用快手直播平台,直播山里的风光和美食,直播山货采摘、制作全过程,比如采茶,做茶,挖竹笋,晒笋干,摘山茶籽,榨山茶油,等等。从开始的无人关注,到现在粉丝量近两百万,成为知名的网红。他的山货成了粉丝们的抢手货,把新篁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去年笋干、甜茶卖了近千斤,野生猕猴桃销量过万斤,梅干菜、葛粉、茶油销量也不少。通过蒋金春粉丝的传播,到新篁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的农家乐、民宿忙得不亦乐乎。平常一有空闲,蒋金春就开着三轮车到周边山村收购老乡家的山货,为老乡创收,自己也赚点差价。村里有年轻人想仿效蒋金春开直播卖山货,他手把手地教。还在横峰县电商产业园授课,将自身直播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在2018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蒋金春作为江西唯一的面孔出现在会场,他要让全世界知晓新篁山村里的味道。(章晓红,上饶县人,江西省作协会员,上饶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散文集《心语如歌》及多本散文合集)。

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横峰虽然脱贫摘帽,但我们的目标是奔小康。当下我们仍需提升精气神,持续做好相关工作,我们不光要扶贫,还要致富奔小康。三年多来,该县2200余名党员帮扶干部紧密团结在县委书记饶清华带领县四套班子的领导下,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出发点,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提出“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和市委、市政府提出“为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工作目标为主抓手和路径图,初心难改,使命在肩,夙夜为公,勤勉工作,带领22万横峰人民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引领,坚持“城乡统筹、三产融合、工农并举”工作思路,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以“建秀美乡村、赢脱贫之战,树文明新风,走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富民强县”目标取得实效。广大干部群众与广大网友纷纷认为,近年来,横峰脱贫攻坚发力精准、成效显著,增强了大家脱贫的信心,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总结横峰脱贫的经验与不足,坚决把牢巡视整改正确方向,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坚决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做到压实整改责任,立说立行立改,强化督导问责,切实增强整改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把巡视整改作为提高脱贫质量并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得机遇,在落实精准方略上下足绣花功夫,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变形走样;把巡视发现问题与全面排查问题结合起来,对巡视指出的问题照单全收、立行立改,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把整改落实与巩固脱贫成果结合起来,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继续加强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工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力争开门红、奋力争上游,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重要支撑,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抓基层党建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脱贫攻坚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把专项整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坚持既治标又治本,既完成好整改硬任务,又建立长效机制;把抓好整改与完成脱贫任务结合起来,既要确保整改任务高质量完成,又要以钉钉子精神确保2020年整体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做好产业扶贫、注重内生动力、抓好政策落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建秀美乡村、树文明新风、赢脱贫攻坚、走乡村振兴”等系列活动,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牢固树立“勤劳致富光荣,坐等靠要可耻”的正确理念,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对贫困群众开展“扶智、扶志、扶德、扶勤”教育,对在扶贫过程中涌现的自力更生脱贫等正面典型加以宣传,对“等靠要”,好逸恶劳、不赡养老人的反面典型进行鞭挞,激发贫困群众致富愿望和内生动力,不断地巩固脱贫成果,因为这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已脱贫和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密切关注容易返贫群体,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扶上马、送一程,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通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5个方面振兴,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战果,大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为致力打造“可爱的中国”摇篮,共同建设好“三优”幸福新横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西横峰县委党建办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