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上加霜的是,还有一些关于眼睛的谣言让情况变得更糟。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视光医师游玉霞则认为,近视和蓝光不一定有关系,视力下降可能是因为过多近距离用眼,或者眼部一直在动用调节功能的原因。

明眸善睐、灵动澄澈、目光如炬……作为心灵的窗户,人们用很多美丽的辞藻来形容眼睛。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电子产品的随处可及,“小眼球”有了“大问题”。雪上加霜的是,还有一些关于眼睛的谣言让情况变得更糟。今天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辟谣君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些关于眼睛的谣言,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被忽悠。

资料图(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郭俊锋摄 千龙网发

谣言

01

眼镜戴上就拿不掉,会加深近视度数

其实无论是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都只是一种辅助人用眼的工具,及时科学的验光配镜,能使孩子获得清晰舒适的视觉质量,相对于不戴镜处于模糊疲劳的视觉状态 更有助于减缓孩子近视的发展。除非不正确合理的配戴眼镜,不然眼镜是有益无害的。按摩、针灸、理疗、治疗仪等方法是不会让真性近视消失的,在戴镜的同时, 辅助这些治疗,有一定的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作用。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戴眼镜后才使近视不断加深的看法,也是不科学的。近视发生发展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大量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因此孩子戴了近视镜后依然有加深趋势,和原有近视眼的诱发因素没接触,眼睛仍处于发育阶段息息相关,这并不是戴镜引起的。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孩子是因为配戴的眼镜质量差引起的近视度数增长过快。

谣言

02

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

散瞳验光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叫“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

青少年首次配镜,必须要充分散瞳验光。理论上40岁以下人群的眼睛都存在睫状肌调节,年龄越小,睫状肌调节力越强,未经散瞳验光而给出的眼镜度数远远大于其实际度数。甚至相当一部分儿童直接验光有一两百度近视,经过充分散瞳后视力为1.0,实际并没有近视。

目前临床使用的睫状肌麻痹剂主要有: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长效21天)、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中效3天)和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短效6—8小时)。12岁以下儿童首次验光,强烈建议使用1%阿托品连续点眼3—4天后到医院验光,3周后瞳孔恢复正常到医院确认最终验光结果。

因为散瞳期间存在畏光和视近物模糊,不建议看书写字,所以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状况,尽量在寒暑假一开始就到医院就诊。

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做到最小偏差的了解,按规定操作不仅不会对眼睛产生损伤,而且有利于控制近视发展。

资料图(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顾华夏摄 千龙网发

谣言

03

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

有网上传言说:“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反而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难道做了几十年的眼保健操都是瞎耽误工夫?

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用,要从它的起源讲起。1959年1月7日出版的《中华眼科杂志》发表了《按摩治疗49例近视眼的初步经验》一文。据参与其中的老专家回忆,当时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进行近视调研,并在上海市推行了眼保健操。

当时已经明确,眼保健操能够让学生强制休息眼睛、缓解视疲劳,但不能治疗成年人已经定型的高度近视。一方面,做眼保健操时,闭目可以使眼睛得到适当休息;另一方面,按摩眼部周围穴位能够疏通经络,改善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消除和调节眼部紧张;此外,眼保健操舒缓的音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压力。

近年来,有研究者进行过关于眼保健操对于青少年轻度近视干预的研究,两个月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观察视力变化。结果表明,眼保健操干预轻度近视有效率高达85.4%。据《医学理论与实践》刊登的一篇文章记载,关于新编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的预防效果试验也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新编眼保健操总有效率为86.4%。

谣言

04

近视能治愈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除了因睫状肌痉挛所致的"假性近视"外,近视是不可逆的,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失明。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办法能使其恢复。也就是说,近视只能被"矫正",不可"治愈"。

目前,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药物、光学眼镜、角膜塑形镜、手术治疗等,基本原理均为改变光线折射路径或者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但不能逆转已经发生的近视眼结构改变。所以,近视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度数加深的速度。

2019年3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表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等带有误导性的表述。

谣言

05

防蓝光镜片可预防近视?

不少言论称,防蓝光可预防近视,尤其对于发育期的儿童,“防蓝”更要趁早。在网上,也有一些网友发帖咨询近视眼如何选择防蓝光眼镜。

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视光医师游玉霞则认为,近视和蓝光不一定有关系,视力下降可能是因为过多近距离用眼,或者眼部一直在动用调节功能的原因。

而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的动物实验还发现,430纳米的蓝光对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的生成具有阻止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玻璃体腔长度和角膜曲率半径来实现。游玉霞解释,近年很多研究证实,当前儿童近视的高发与户外活动缺乏有关,室内的光线与自然光相比,蓝光有所欠缺,这也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的一个因素 ,因此儿童采用一定蓝光比例的光源反而可能对近视发展有一定保护作用。不过,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她认为,目前,“防蓝光”的概念仍处于较为尴尬位置,且目前市面上防蓝光镜片质量参差不齐。此前,武汉市质监局抽查了市面上30批次的防蓝光树脂镜片,发现一半没有防蓝光功能,还有一些镜片为防蓝光,镜片透光率受到影响,也易引发视疲劳。对正常成人与儿童而言,没有必要特意防蓝光。不过进行了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缺乏晶体对蓝光的过滤作用,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能对蓝光更敏感,建议采用防蓝光保护措施,如配戴医用滤光镜等。

谣言

06

黑暗中看手机易失明

网传,据华西医院眼科主任李丽教授透露,晚上熄灯后千万不要看手机。因为,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会导致视力急速下降,还会造成不可逆的眼睛黄斑部病变(相当于眼部癌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张军军出来辟谣说,首先他们医院眼科并没有一位叫“李丽”的医生。其次,黑暗中看手机易失明的说法也不准确。手机上的光还不足以引起失明,更别说会让人得眼癌了。再者,光线太强会让人的眼睛感到不舒服,不舒服之后,一般人就会自觉地把手机调暗,或者不看。

至于眼部黄斑病,张军军说致病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先天性的黄斑病,还有高度近视引发的黄斑病和老年性黄斑病。黄斑病虽然会导致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但是这和晚上熄灯后看手机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微信朋友圈的传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往期精彩回顾

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