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防水牆聚焦該灰色商業體系中的3種關鍵角色(KOL、中間商、品牌主),通過長期追蹤的幾個真實案例以及情報監控數據,與大家探討KOL營銷行業中的流量深水區。以業內某知名自媒體榜單平臺爲例,該平臺評選出的總榜TOP 500的KOL賬號中,經防水牆驗證,有300多個賬號有(過)刷量作弊行爲。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楔子

晚上8點05分,羅拉的社交帳號定時推送了一篇母嬰用品“種草文”。

10分鐘,閱讀57,在看4;

20分鐘,閱讀82,在看7;

30分鐘,閱讀119,在看15;

40分鐘,閱讀2.4萬,在看236……

1小時後,閱讀量躥到了6萬多——以一個陡然上升的詭異趨勢。但對羅拉來說,這已然是一種見怪不怪的常規操作。翻看羅拉經營的“xx媽媽日記”,文章閱讀量少則數萬,多則10萬+,人氣相當不俗。

而在300天之前,這位母嬰圈裏的KOL,還只是一位藉藉無名的全職媽媽。從草根用戶到網絡達人,羅拉只花了不到一年。虛假流量的熾盛和氾濫,將KOL積攢影響力的時間壓縮到最短,也將自媒體苦心經營的過程簡化到極致。

新零售時代,網絡資訊蓬勃至爆炸,自媒體門檻低到塵埃,數字營銷野蠻生長,人人皆可成爲KOL。在行業深水區的浸染之下,不少KOL從內容品質的主賽道偏離,從比拼實力滑向比拼流量黑產投入。

於是,以流量黑匣子爲中心,十萬量級的“僞KOL”在廣告營銷行業中砌起高牆,外面的人難以進入,裏面的人退無可退。而資本方躑躅於高牆之內,每年虛耗上百億元的資金,卻始終不得要領。

今天,防水牆聚焦該灰色商業體系中的3種關鍵角色(KOL、中間商、品牌主),通過長期追蹤的幾個真實案例以及情報監控數據,與大家探討KOL營銷行業中的流量深水區。

羅拉:“新時代獨立媽媽”也需要流量加持

生活中沉默寡言的羅拉,卻熱衷在網絡上分享。作爲一位年輕的全職媽媽,羅拉最開始經常在媽媽交流羣裏分享養娃心得,漸漸地成了大家的專業“顧問”。爲了方便,羅拉乾脆建了一個叫做“xx媽媽日記”的帳號,專門記錄育兒日常,順便推薦一些自己覺得不錯的母嬰用品,圈下了一批粉絲。

而當流量變現的浮躁風氣持續蔓延,羅拉從一些同行身上見識到了一個奇怪現象——很多時候,自己費盡心思碼出來的一篇乾貨文,閱讀量還不如對方一篇陳腔濫調軟廣的零頭。羅拉很快發現了當中的蹊蹺。

“你去微博、抖音這些平臺隨便搜一些大V看看,有些號動不動就百萬粉絲,但仔細翻翻粉絲信息和評論就知道有貓膩。”羅拉當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認證爲“時尚美妝達人”的微博賬號,其隨便一條微博都有成百上千的轉評贊,而底下的轉評用戶,夾雜着詰屈聱牙的暱稱、類似的頭像,以及大同小異的轉發話術,這些“巧合”耐人尋味。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部分媽媽類作假KOL(源自防水牆情報監控)

“有些號甚至是上週才註冊的,這周就來接廣告撈金了,但是誰care呢?”這種一本萬利的金錢誘惑,以及身邊衆多耀眼的“成功案例”,無時無刻不在刺激着羅拉的神經。在初嘗虛假流量帶來的影響力紅利後,這位曾經兢業守正的媽媽,對刷量產生了上癮式的依賴,在過去的一年裏刷了數百篇文章,刷量總量超過1500萬次。

憑藉着“新時代獨立媽媽”的樣衣,以及虛假流量的加持,羅拉長期爲母嬰類產品站臺,月入40萬廣告佣金,儘管很多自己推薦的產品她從沒使用過。

趙旭:KOL是否貨真價實,輪不到自己

從2015年開始,趙旭和兩個朋友合夥經營起一個自媒體榜單平臺。作爲一種中介平臺,自媒體榜單平臺的運作模式主要是通過採集自媒體賬號數據信息,按照自己的一套公式對KOL進行影響力評測、排位,爲廣告主提供參考,從中收取數據服務費。

面對碎片化的自媒體環境以及數量龐大的KOL羣體,品牌主很多時候只能通過自媒體榜單平臺、廣告公司、MCN機構等中間商來挑選合適的KOL。

“管你是不是真材實料,人家廣告主去榜單平臺一看,別家都上百上千萬的粉絲,而你家只有十來萬,連榜單末位都排不上,誰能見得着你?你哪能接到活?”深諳此道的羅拉,正是通過虛高數據獲得各家自媒體榜單的“前排入場券”,一躍成爲頭部KOL,從而吸引品牌主的青睞。而那些踏踏實實做內容的KOL,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其真實價值被擠壓,商業機會被削減。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某榜單平臺上的汽車類KOL排行,僅以閱讀量、點贊量、粉絲量等作爲評判依據

趙旭坦然,自家平臺並不具備針對KOL賬號數據的驗真能力。“不止我家,市面上其他平臺基本都沒有這個能力。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玩法就是這樣,我們也管不了那麼多。”在趙旭口中的“行業玩法”裏,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成本及利益鏈上的博弈,導致更真實的價值被擱置、被忽略。因此,平臺只需批量採集KOL的賬號數據,而KOL的真實影響力輪不到自己操心。

阿祺:品牌方到底是金主,還是苦主?

如果不是和網紅打交道多了,或許阿祺也會是被虛假流量矇蔽的衆人之一。阿祺在某美妝品牌的市場部工作,每年都有數百萬的推廣資金經他手流向各個渠道,但他清楚知道,絕大部分都打了水漂。對此,阿祺深感無奈:“現在找KOL帶貨,效果是真的一言難盡,很多時候ROI想做到1都很難。”

阿祺對流量作弊的態度,從一開始的震驚與憤怒,漸漸變成現在的無奈與默許,一方面是源於同行競爭的壓力。“競品數據搞得太好看,自家數據當然也不能丟人。”畸形的行業競爭之下,誰選擇“脫水”,誰就更容易被一個個摻水的競品所湮沒。

另一方面,上級下達的KPI壓力,也逐漸讓阿祺對KOL呈上來的流量數據不再“較真”。畢竟作爲品牌的執行方,他也需要拿出好看的數據向上頭老闆報功領賞。在不瞭解行情的情況下,流量是判斷效果的硬指標,數據飄紅,上頭老闆自然喜笑顏開。於是乎,KOL造數據,執行方收數據,彼此心領神會,各取所需。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KOL正常營銷VS作弊營銷

儘管個別品牌主飲鴆止渴,但更多的品牌主卻隨着營銷效果的喪失而陷入深深的焦慮。在KOL作弊現象的泛濫之下,品牌主流失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對傳播渠道和營銷效果的掌控。看着報表上各種樂觀的曲線,品牌主陷入“效果與投入”的陷阱當中,根本摸索不到用戶的注意力規律。

情報追溯:十萬“僞KOL”築起流量黑匣子

在成熟的流量黑產鏈條支撐之下,信仰者被擠壓,投機者被追捧,先行者倒戈刷量,後來者被裹挾。KOL營銷行業如同一個流量黑匣子,映射着這個虛華名利場的光怪陸離——

刷量成本低收益大,每年侵蝕廣告主百億資金

隨着傳統媒體的式微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強勢發展,廣告投放集體向自媒體平臺遷移,越來越多的品牌主拿着大筆廣告預算走向KOL。而根據情報估算,當前作弊KOL的年收入規模高達100億元。也就是說,品牌主每年都有約100億元的推廣費用白白葬送在這個流量深潭裏。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影響力即紅利,某美妝KOL的廣告合作刊例價

以某位在國內市場擁有強大影響力的美妝頂級KOL爲例,其微信公衆號頭條文章12萬/篇,小紅書筆記15萬/篇,原創微博22萬/條,品牌定製妝容視頻更是高達120萬/部。與高額收入形成巨大對比的,是低廉的作假成本——刷量交易中,1萬個微博粉絲花不到100塊,10萬+的閱讀也只需2000元。因此,通常僅需廣告佣金的毫釐,作弊的KOL就能呈現出品牌方所要求的效果。這個驚人的投入產出比,讓部分KOl在炮製虛假流量的道路上食髓知味。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刷量平臺不同等級代理的價格

每10個頭部KOL中,就有近7個作假

據防水牆監測統計,像羅拉這種有(過)流量作弊行爲的KOL,在以接廣告爲生的KOL羣體中佔了13%,而這個數字在頭部KOL羣體中只增不減。以業內某知名自媒體榜單平臺爲例,該平臺評選出的總榜TOP 500的KOL賬號中,經防水牆驗證,有300多個賬號有(過)刷量作弊行爲。這就意味着,每10個頭部KOL賬號中,有將近7個是注水KOL。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KOL廣告流量作弊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量作弊黑名單上,部分備受品牌方寵愛、在垂直領域內口碑載道的大V也赫然在列,包括一些以“實力原創”爲標籤的自媒體博主。據防水牆觀察,與那些“一刷到底”的KOL不同,這些KOL爲了長久運營,在尋求刷量加持時非常剋制,講究節奏與頻率,且注重比例,只有當文章數據不如平日、不夠好看的時候才下單刷量,因此一般人很難察覺當中的貓膩。

生活、資訊、娛樂:KOL作弊的三大山頭

爲了擴大影響範圍,增加流量,大部分KOL會在符合內容屬性的多個平臺下發和傳播作品。據防水牆監測,除了以社交功能爲主要價值的核心社交媒體平臺外,KOL營銷已滲透至長視頻、論壇、電商、資訊、短視頻、直播等具有社交屬性的平臺中。同樣地,這些平臺也成了流量造假的重災區。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社交、長視頻、論壇是流量造假最嚴重的三大行業

而按照內容類型細分,生活、資訊、娛樂、情感、旅行、職場、汽車等垂直領域中KOL作弊現象更是氾濫成災。以汽車行業爲例,汽車客單價相對高昂,甲方對廣告營銷投入大,這吸引了大量作弊的KOL與刷量人員蜂擁而上。因此,各家汽車廠商的產品軟文、測評帖子、活動通稿的曝光和互動數據常常“水漫金山”,其中就包含了寶馬、奔馳、豐田、大衆、蔚來等知名汽車品牌,幾乎囊括了大半個汽車圈。

廣告營銷深水區:十萬冒牌KOL,百億灰色名利場

圖:生活、資訊、娛樂領域KOL存在較多作弊現象

寫在最後

從“社會公器”到“商業機器”,媒體公信力日益脆弱,社會共享資訊體系遭受鏽蝕。良莠不齊的信息、冗餘劣質的流量,不但時刻考驗着品牌主的篩選識別能力,還將成爲更多混沌秩序的驚爆點。

在一個黑匣子中要發出真實的吶喊,絕非一件易事。在重重泡沫幻影之下,人們有時甚至會忘記,建立公正秩序的前提之一是真實無妄——它未必是多數人選擇的那一邊,卻是永不坍塌的那一邊。在日復一日的反思和叩問中,我們終將看清自己與真實的距離。

本文材料均源自騰訊防水牆情報調研及黑市監控的真實案例,人物均爲化名。騰訊防水牆通過黑產情報數據積累以及對KOL細分領域的深度追蹤,爲廣大企業提供廣告營銷反作弊服務,幫助企業避免廣告預算虛耗。歡迎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