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登月成功之後,火星就成了下一個目標。由於火星在太陽系中得天獨厚的條件,人類甚至考慮未來向火星移民。

 

登錄火星計劃:第一位登錄者會是誰?

  登錄火星計劃:第一位登錄者會是誰?

  但從登陸月球到登陸火星,這一步畢竟跨度太大了。火星離地球的最近距離足有地月平均距離的130多倍;美國的“阿波羅11號”從發射到登月,總共花了4天多時間,而要是登陸火星,光來回路上就要耗時1~2年。至於費用,更是不敢想像。當年整個阿波羅計劃摺合成今天的貨幣,大約是1000億美元;而據美國宇航局的計算,火星載人登陸計劃至少要5000億美元。

 

  由於耗資龐大,目前最有實力載人登陸火星的官方機構–美國宇航局,也不得不把計劃推遲到2030年之後。可是這樣一來,有人坐不住了。他們說:“你不幹嗎?好,那我來幹!”他們就是近年來成立的私人火星旅行公司,目前有2家,一家叫“靈感火星”,另一家叫“火星1號”。如果他們的雄心能夠實現,那麼人類的火星之旅將至少提前10年。

 

  “靈感火星”計劃:逛一圈就回來在非官方的火星探險中,邁出第一步的是“靈感火星”公司。這家公司的老闆是世界上首個自費到太空觀光的美國億萬富翁丹尼斯·蒂託。蒂託當年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載人飛船到國際空間站轉了一圈之後,大概遊興未盡,回到地球,立即創建了“靈感火星”公司,準備未來承攬火星觀光業務。

 

  這家公司初步的設想是,在不遠的將來,先發射搭載有2名宇航員的飛船到火星,繞火星一圈不登陸,然後折回。飛船將在火星上空160千米高處漂浮而過。由於火星大氣非常稀薄,能見度好,呆在飛船裏的宇航員可以把火星上的大火山和峽谷一覽無餘。考慮到人們對火星的強烈興趣,此計劃可以說先讓大家暫時解一下“渴”。

 

  2018年,火星和地球離得比較近,屆時將有一個很好的發射機會,從地球到火星來回繞一圈僅需501天,而平時差不多要耗時2年還多。此計劃的費用只是美國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10億美元左右。

 

  蒂託計劃用美國SpaceX公司自行研製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發射載人飛船。SpaceX公司也是一傢俬人航天公司,它近年來已經多次以相對便宜的費用成功把貨物運送到國際空間站。未來,它還打算在太空中來回“擺渡”宇航員。

 

  由於這次太空探險不計劃在火星表面停留,飛船跟火星“打個照面”即折回,所以單靠火星和地球的引力就能做到這一點。此次探險最危險的關頭是飛船落地之前的幾分鐘。返航時,飛船將以每小時5萬千米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這個速度比以往飛行器任何一次返航都快。爲了避免宇航員被烤成焦炭,“靈感火星”公司的研究人員目前正與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合作,爲飛船研製最好的絕熱外殼。

 

  “火星1號”計劃:與火星表面親密接觸

 

  “火星1號”公司的計劃則是打算在2025年之前,貨真價實地讓人類登陸火星,並在那裏建立永久的基地。

 

  “火星1號”公司創建者是荷蘭人巴斯·朗斯多普。1997年,當他還是一名大學生的時候,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由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火星照片:在一個血紅色的荒無人煙的世界,點綴着許多大石頭和被狂風“雕琢”出來的沙丘,矮矮的小山隱現在地平線上。他被這幅畫面深深地觸動了,當時就想:“我要到那裏去。”大學畢業後,朗斯多普一度在電力公司工作,但他的理想一直沒有泯滅。2011年,他辭去工作,創建了非盈利的私人公司–“火星1號”。

 

  既然載人登陸火星的費用幾乎是個天文數字,那“火星1號”有什麼絕招去實現人類的這一夢想呢?我們可以用“開源節流”四字來概括朗斯多普的設想。

 

  首先,是“節流”。早在1990年代,一位美國工程師爲人類登陸火星找到一個節省費用的辦法。他所設想的火星載人計劃由2個飛行器來完成。第一個由機器人駕駛,先登陸火星,從火星大氣中製造出燃料;然後,把搭載有4名宇航員的飛船發射到火星上。當他們着陸之後,就在火星地表進行科學考察,然後返回着陸點,搭載火箭回到地球。火箭返航用的燃料就是火星本地“自產”的。

 

  這個火星登陸計劃把費用降低到500億美元,只是搭建和運行國際空間站費用的一半。

 

  那麼這筆錢該怎麼籌集呢?除了拉贊助、吸引有錢人投資,“火星1號”公司還準備通過出賣電視直播權等多種方式來籌集資金。朗斯多普認爲,錢不是一個問題。

 

  挑選登陸火星的宇航員

 

  2013年4月,“火星1號”已經開始向全球招募未來登陸火星的宇航員。在短短2周時間,就收到近7.8萬份申請,分別來自120多個國家。電視觀衆隨後將從申請者中選出100名,要求每一名都來自不同國家。最遲到2015年,計劃者將把名額削減到20名,這些就是未來要登陸火星的人員。他們將被分成5組,每組各4名,由2名男性和2名女性組成。

 

  經過7年訓練之後,“火星1號”將再次讓公衆投票,決定哪一組先飛,然後又由公衆投票決定,哪一位宇航員最先出艙,踏上火星,成爲第一個“火星人”。

 

  不過,真正能持久地抓住公衆興趣的是,“火星1號”的宇航員到了火星之後,就將在那兒定居,不打算馬上就回來,即使不是永久定居,至少也要居住很長一段時間。

 

  2018年,“火星1號”計劃將朝着火星殖民邁出第一步。屆時,趁火星和地球的距離縮小,計劃將發射一艘無人駕駛的火星飛行器,攜帶一輛火星車以及2500千克貨物,把包括太陽能面板在內的一批器材和零部件帶到火星。

 

  2020年,這輛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尋找建造人類基地的理想地址。地址選好後,2022年,抵達的另一輛火星車將裝配6個可供人生活的獨立單元:2個供宇航員日常起居之用;2個儲藏火星生活的必備品,比如氧氣、水和食物等;其餘存放工具和其他物資。這一年,第3輛火星車也將抵達火星。2024年,首批4個登陸火星的宇航員將從地球出發,若不出意外,將於2025年抵達火星。

 

  他們將是第一批“火星人”,而第一個“火星人”也將在他們中產生。2026年,另一批4人將抵達火星上的人類基地……總之,“火星1號”的計劃是,在首次登陸成功後,將每隔2年派一組宇航員到火星。

 

  太空冒險:膽大又要心細

 

  儘管這一計劃被某些媒體稱作“自殺式的火星旅行”,但計劃者並不這麼認爲。他們爭辯說:要到太空殖民,需要膽量和勇氣。當年曾經是同樣的精神,激勵波利尼西亞人駕着小舟,在遼闊的太平洋上航行,把大海中的一個個未知島嶼變作自己的家園;早期的美洲殖民者也是這樣。當然,殖民和拓荒並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但要是沒有犧牲的準備,就永遠邁不開探索的步子。

 

  那麼,火星旅行會有那些風險?計劃者們又將怎樣應對呢?

 

  首先是生病問題。宇航員要是在太空中得了病,尤其是大病,那是一件麻煩事。一艘前往火星的飛船,可不是做類似心臟外科手術的合適地方。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儘可能確保宇航員身體健康。計劃者甚至考慮在發射之前,摘除宇航員身上那些沒多大用處、但可能帶來麻煩的器官,比如闌尾和膽囊。

 

  其次,即使一路身體健康,當人體長期置身於無重力的環境下,也會肌肉萎縮和骨質流失。所有計劃中的火星飛行器都載有鍛鍊器械,爲的是把這一影響降至最低。

 

  對於“靈感火星”計劃來說,這不是個大問題。目前人類在太空站中生活的最高天數是438天,是由一位俄羅斯人創下的。他退役後並沒有留下明顯的後遺症,至今70多歲了還很活躍。對於“火星1號”,宇航員抵達火星之後可能會遭受輕微的肌肉萎縮,因爲火星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38%,但應該會很快適應。

 

  防輻射最要緊

 

  飛向火星,最危險的是輻射。輻射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來自太空深處的宇宙射線,這種輻射最致命,也最難防,因爲這些粒子能量很高,穿透力很強;另一部分是來自太陽的粒子輻射,比如太陽風中的電子和質子等,這種輻射比較好對付。

 

  最近,科學家利用“好奇號”火星車上的探測器,精確測量了火星之旅中遭受輻射的劑量。結果顯示,就累積效果而言,好比每隔5~6天做一次全身CT。這個劑量基本上還在安全範圍之內,儘管離警戒線已經相當近了。

 

  “好奇號”火星車主要受的輻射是宇宙射線,而來自太陽的輻射劑量很小。這是因爲,太陽活動以大約11年爲一個週期;而“好奇號”發射時,正值太陽活動處於最低潮。

 

  爲了減少太陽輻射,“靈感火星”載人飛船也將會選擇在太陽不活躍的時間發射。但“火星1號”如果在2024年前後發射,那時太陽正進入最活躍期,屆時將遭受強烈的太陽輻射。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太陽輻射也有一個好處,它所攜帶的大量帶電粒子產生的磁場,會讓宇宙射線粒子偏轉,排斥掉後者。所以太陽輻射強的時候,宇宙射線反而會弱些,而這類粒子本來是最難屏蔽的。至於來自太陽的輻射則比較好辦,屏蔽的最佳材料其實就是水。

 

  “火星1號”計劃把幾千升水跟宇航員一起發射,這些水裝在一隻只金屬殼裏,圍住宇航員的臥艙。起初,它們是純淨水,隨着飛行持續,越來越多的純淨水被消耗,宇航員將把回收的廢水,包括尿液,裝回金屬殼,來防太陽輻射。

 

  一旦抵達火星表面,宇航員面臨的輻射危險就小多了。從“好奇號”發回來的數據顯示,火星表面的輻射並不比空間站裏強。如果太陽輻射突然增強,比如太陽產生耀斑或太陽暴,火星殖民者們可以逃到地下的緊急庇護所,或者火星山洞裏去躲避。

 

  如果首批定居者在火星上紮下根,未來還可以考慮讓他們生孩子。

 

  不過,我們目前對於在火星重力環境下婦女懷孕的情況瞭解不多,火星殖民者需要先在基地用動物做實驗。如果條件允許,最早的“火星娃”估計要在人類登陸火星10~15年之後纔會降生。他們將成爲土生土長的真正火星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