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灣籍漁船“東聖吉16號”在衝之鳥礁附近公海作業,遭日本公務船扣押並強索176萬元新臺幣贖金,馬英九指示全力護漁。臺海巡署、漁業署29日證實,護漁第1槍,將共同派出巡護船,5月1日從高雄港出發,前往衝之鳥礁附近公海執行聯合巡護任務,捍衛漁民權益。

臺海巡署:漁民在哪 海巡就在哪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海巡署29日表示,這次護漁任務將長達20至30天,落實“漁民在哪、海巡就在哪”政策,以保障臺灣漁民作業權益與安全。

出動千噸級巡護船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臺農委會副主委沙志一29日也證實,農委會將派出“漁訓貳號船”,與執行護漁任務的“巡護九號船”共同出海,赴衝之鳥礁附近公海巡護。據瞭解,1000噸級的“巡護九號船”於2013年加入護漁行列,船上配有20機炮與噴水槍。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提示1:礁岩無專屬經濟海域

臺海巡署指出,“衝之鳥礁”距臺灣鵝鑾鼻約860浬,日本爲擴大該國專屬經濟海域範圍,徑自主張衝之鳥礁具有200浬專屬經濟海域,並扣押臺灣漁船。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3款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礁層,衝之鳥礁僅爲岩礁,不是島嶼,不能主張專屬經濟海域。

提示2:太平島是島 不是礁 回想一下馬英九邀請島外媒體登太平島,在幾個方面證明太平島是島不是礁,就是這個原因。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島上有郵箱,英國金融時報特派記者寄出了明信片。↑↑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路透社記者試飲了島上原生5號水井的淡水。↑↑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記者們午餐時還食用了島上自產的菜色,據說這些地瓜葉、皇帝菜、番薯、秋葵、南瓜們都產自島上的“開心農場”。↑↑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而島上整修完成具備夜航能力的機場,與幾近完工的太平島新建碼頭,據說也首度近距離曝光了。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在此之後,大部分臺灣媒體都報道說,首度登島採訪的外媒記者們經過實際走一遭後,都私下表示,太平島確實不像是“岩礁”。

爭尊嚴 護生計 全臺漁民同仇敵愾

臺灣漁船在衝之鳥礁公海遭日本扣押,引發臺灣漁民不滿,痛罵日本是“貪婪民族、欺人太甚,韓國的漁船也在附近,爲什麼只抓臺灣!”該漁船所屬屏東縣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29日也北上,和其他漁會代表共商漁民生計及海上作業安全問題,希望“政府”硬起來、臺灣人民站出來齊心護漁。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2014年臺漁民將“誓死護漁”旗幟插在飛彈靶機上)

馬英九:訴諸國際仲裁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衝之鳥礁”爭議延燒,馬英九29日赴金門主持兩岸和平紀念碑揭碑儀式時,當日本媒體面前撂下重話,指日本是海洋大國,卻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還向臺漁民強索保證金;他已要求臺外事部門強力交涉,若無法解決爭議,將訴諸國際仲裁,讓大家評評理。

張善政:勿逼臺灣 抵制日貨

“行政院長”張善政29日也強硬表示,不希望日本對臺灣有“柿子挑軟的喫”現象,至於有媒體討論“差別待遇”問題,張善政強調,希望日本政府不要測試我們的決心。張善政還表示,衝之鳥礁事件,“政府”雖不會發起抵制日貨行動,但事件傷了民衆感情,消費者對日本感覺不好,也會對支持“政府”“開放福島已無疑慮食品進口”造成影響。

”首談衝之鳥礁爭議 蔡英文握拳回應:全力捍衛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蔡英文昨赴臺外事部門聽取簡報後,被問及如何捍衛漁民權益時,蔡英文舉起右手握拳,向媒體首度表態響應:“全力捍衛”,隨即驅車離去。握拳慢半拍 漁民難有感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衝之鳥礁”事件後,馬“政府”第一時間強烈抗議、積極斡旋;對照之下,即將“執政”的蔡英文晚了好幾天才表態,她這慢半拍的握拳宣示,權益受到損害的臺灣漁民真的有感嗎?蔡英文曾宣示她的“政府”將會是“最會溝通”的“政府”,會讓民衆對“政府”“施政”有感。既然如此,何以拖了好幾天纔出面表態?“日試探性示警 給蔡政府定規矩?有臺媒評論,對照“九局下半”即將出局的馬“政權”,以強悍態度處理衝之鳥礁爭議,反而是挾着龐大“新民意”即將“執政”的蔡英文和民進黨,卻顯得格外投鼠忌器、左支右絀。有大陸學者解讀,在臺灣新舊“政府”交接之際,衝之鳥礁事件就是日本送給小英“政府”的試探性示警,這是日本選在520前夕,給民進黨新“政府”“定規矩”。

中國外交部批日主張違法

護漁第1槍——臺海巡5月1日航向“衝之鳥”

外交部29日評價衝之鳥礁的島嶼地位爭議指出,衝之鳥礁是遠離日本國土的孤立岩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條款,衝之鳥礁是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無權主張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大陸礁層)。《人民日報》海外版29日則發表評論,對比“綠委”在肯尼亞案及漁民被日扣押的態度,批評“綠委”“逢美日必軟”。臺媒:事後護漁莫流於形式有臺媒評論,臺灣和不知名小國進行“邦交”,爲鞏固邦誼,只能讓對方予取予求,但日本,究竟是分不出島和礁的差別,還只是勒索臺灣漁民成了習慣?衝之鳥礁事件,臺灣“政府”話說得很硬,但日本政府態度依舊傲慢,臺灣又能如何?有本事的“政府”總得提出相對因應之策,莫讓事後護漁流於形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