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訪談】中央氣象臺持續預警專家解析華北黃淮霧-霾天氣

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蘇傑西 徐文彬 新華網張晉龍

中央氣象臺持續預警專家解析華北黃淮霧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接受訪談。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此輪霧-霾天氣目前情況是怎樣的?主要影響那些地區?

馬學款:我國華北黃淮地區的這輪霧-霾天氣過程從12月6日左右開始,將持續到10日白天前半段。在靜穩天氣的控制下,今天(8日)早晨,華北和黃淮大部、江淮東部、江南東北部及陝西關中等地出現霧或霾天氣,其中北京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山東中西部等局地出現重度霾,並伴有重度至嚴重污染;浙江中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能見度不足1000米的霧,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

8-9日,本次霧-霾天氣過程將進入最強時段。期間,華北中南部、黃淮等地將有中至重度霾,並伴有重度污染、局地嚴重污染;夜間到早晨,上述部分地區及江淮、江漢、江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大霧,局地能見度小於200米。中央氣象臺12月8日繼續發佈大霧橙色預警和霾橙色預警,提示各部門和公衆做好相關應對與防範。

中央氣象臺持續預警專家解析華北黃淮霧中央氣象臺持續預警專家解析華北黃淮霧

記者:霧-霾天氣會不會隨着持續時間的加長有所加重?

馬學款:靜穩天氣是一種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隨着靜穩天氣持續時間的增長,會出現污染物持續累積的效應,往往會造成污染物濃度不斷地增加,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並且,在靜穩狀態下往往會導致相對溼度的增大,而溼度的增大容易使污染物吸溼增長,濃度升高,起到加重霧-霾的作用。

記者:此輪霧-霾天氣將持續多長時間?在什麼時間結束?

馬學款:10日起,冷空氣來襲,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陝西關中、河南中北部、山東西部以及蘇皖北部等地的霾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華北偏北地區消散會稍早些,將從9日夜間開始。

而在11日-13日,華北地區冷空氣較弱,將保持相對靜穩的天氣狀態,所以在11日-13日霧-霾天氣可能會再度發展,但從目前來看,強度將會比此輪弱一些。

14日起,北方冷空氣活動趨於頻繁,勢力也呈逐漸加強趨勢,對改善空氣質量較爲有利。

記者:8日夜間華北北部將出現弱的降水過程,能否緩解霧-霾天氣?

馬學款:8日夜間華北地區的降水過程主要集中在華北北部,主要是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中北部出現降水的可能性較大,但這次降水過程的總體量級偏小,大部分地區在2毫米以下。雖然降水會對污染物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導致污染物濃度在短時間內下降。因爲弱降水會使得近地面溼度增大,特別是在夜間會出現大霧天氣,導致能見度進一步降低,對污染物的清除效果比較有限。

記者:此輪霧-霾天氣與11月底的霧-霾過程在氣象條件和強度上有什麼區別?

馬學款:這次過程與上次相比,從天氣的靜穩程度上來講比上次要弱,上次的氣象條件更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從霧-霾天氣的發展上來看,上輪是一個迅速發展的過程,此輪霧-霾的發展相對要平緩一些,是一個緩慢增長的過程。

記者:霧-霾天氣對交通有何影響?公衆應如何防範?

馬學款:對於交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低能見度上。霧-霾天氣出現時能見度大大降低,容易造成航班延誤甚至取消,高速公路關閉,引發海陸空交通受阻和事故多發等。

空氣重污染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公衆應儘量減少出行和戶外運動,如需出行應做好防護措施,注意交通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