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发展数字经济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被提及。而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发展数字经济就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融金所孙明达表示,将数字化与普惠金融结合发展是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近两年,金融发展的规范发展逐渐定调,其规范发展后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

融金所践行数字经济 赋能普惠金融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显示,中国数字经济整体规模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正在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引发增长格局、生产生活方式的本质变化,数字经济也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名片。孙明达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是指让长期被现代服务业排斥的人群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一种数字化途径,而普惠金融真正的康庄大道必须要靠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铺平。融金所以金融科技赋能,将普惠金融逐步往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的就是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使命。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改革和转型向纵深处推进。“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孙明达表示,寻找普惠金融的新兴工具就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以融金所为代表的平台有义务成为普惠金融载体。同时,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改变着信用的表达、测量维度和评估手段,也正在推动普惠金融可以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可获性,通过大数据、智能风控反欺诈、降低风险,提高金融平台的运营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孙明达表示,融金所一直以来注重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

数字普惠金融快速下,孙明达强调,随着监管环境的完善与金融科技的迭代升级,作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的融金所等平台,必将充分发挥其金融科技的创新优势,让更多仍未被覆盖地区的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加快捷、安全的服务,从而让“数据多走路,让客户少走路”,真正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可触达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