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党治国之要,首要在选人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7月3日4时,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首次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具体内容包括:全面贯彻习的写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立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就忠诚的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人民日报》称,这一重要论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开创性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俗讲,组织部门就是人力资源部门,其首要任务是为中共在合适岗位选择合适干部,并保证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

那么,新时代中共组织人事工作有哪些变化?最新的“好干部”标准又是什么?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山西忻州市委组织部张晋说。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也曾强调,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谈到刚刚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冉鹏表示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组织能使力量倍增。”

他认为,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他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不断推进基层党建设,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组织有没有力量,关键在于组织体系建设是否严密有力。”冉鹏说。

“基层组织若是不强,再庞大的组织体系也将如‘泥足巨人’,一推就倒”。根把上海市普陀区委组织部陈娜娅的理解,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要树立大抓基层的导向,强本固基。

《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亦称,“坚强的组织体系是我党的强大优势”。文章说,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路线,文章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强调“老实人”接班

《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罕见披露了目前中共官场存在的问题。

文章称,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官员已经或是将要退休,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官员成为主体。“Wb们相对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有的缺乏基层和艰苦地方的扎实磨练,有的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够强,有的担当作为的底气还不足。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重选拔年轻官员时,必须选择那些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听党话、跟党走的官员。这些官员也必须有足够的本领,本领的标准则是“能否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能否加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

因此,选拔年轻官员,就必须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坚决不要那些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秀腿的人。

此前7月2日,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曾发布中共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的述评,具体诠释中共组织人事工作变化的内涵。

首先,在用人标准上,仍然要求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行动要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提出“一票否决制”,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更加严格。

其次,主要体现在“四不唯”——不唯票、不唯分、不唯年龄、不唯GDP。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央强调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在组织考量方面权重不同,现在破除“四唯”问题,强调综合考量干部。

再次强调了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更加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有过经验和锻炼的干部,援藏、援青、援疆干部如果在平级情况下会优先选派。

十八大后,中共的政治语境中,“讲政治”的第一要义,就是维护中共“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就是要维护中共今天的核心地位。一位长期关注内地政情的观察人士认为,作为当下中国官场的普遍要求,对选拔的年轻领导干部如此要求,并不意外。“令计划的落马,让中共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没有‘政治权威’的官员,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难以预计的”。

7月16日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刊《求是》杂志刊发中共组织部长陈希的文章,进一步阐释中共选择干部的标准,指出,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陈希还表示,“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就要大胆使用。”还有就是“深入宣传一批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对重大典型要打破常规大胆提拔使用。”

另外,陈希强调,“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的,作风漂浮、热衷搞花拳秀腿的,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都要坚决处理、果断调整,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果。

培养政治新世代

中国是一个建立在科举选拔和儒家官本位基础上的精英选拔制度国家,历朝历代统治者一直重视人才选拔。但是自中共十八大后,统计数据显示,当下中国官场正面临一个“危机”,那就是近十年来,“干部年轻化”在中共政坛悄然刹车,导致官员平均年龄呈现上升趋势。

这是国为,伴随“干部年轻化”大踏步前行的,不仅有遴选出了政治精英,问题也随之出现:年轻化被演变为“低龄化”, 一些年轻干部缺少基层历练,甚至违规用人,暗箱操作时有发生路官要官、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屡禁不止。

这一负面趋势引发中共高层的警觉。2010年12月17日的中国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批评说,近几年,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县乡对官员任职年龄搞“一刀切”,45岁、50岁就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不利发挥积极性,也造成官员资源浪费。就此,这种弊病丛生的“干部年轻化”趋势被中共高层强行“刹车”。

时至今日,中央决策层显然也意识到了“年轻干部断档”这一政治现实。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6月29日审议的《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意见》,强调“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信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到7月2日要求新一届共青团领导班子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再到7月3日至4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不拘一格”培养选拨优秀年轻干部。

四天三个会议,习近平密集表态谈论年轻干部的问题。而在云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也曾提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前述观察人士认为,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传统上的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一个新的观察窗口,来自这些地方的年轻干部可能会有更多的晋升空间。

广义“接班人”概念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原来的破除“唯年轻化”到今天再次 强调选拨“年轻接班人”,中共用人准则确实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并没有内在的矛盾,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代人不懈的努力。选拔人才既需要破除“唯年轻化”,而是真正培养优秀的年轻干部,为国家发展的千秋基业寻找可靠的‘接班人’。”该人士称,江山代有人才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共需要优秀的年轻干部云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中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年轻干部推进现代化建设,这应该就是中央此次培养接班人的真实考量。

“正如习近平所说,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在培养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

不过,他认为,这个“接班人”的概念,并非外界猜测的下一任中共总书记人选,而是一种广义的、指向中共政坛后来人。“外界猜测中共高层是否在寻找下一任总书记,这显然是将中共官媒中的‘接班人’之说进行了狭义解读”

事实上,从1980年代初胡耀邦力推的“第三梯队”计划开始,“接班人”就是中共高层案头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时中共政坛面临文革之后的“青黄不接”,邓小平甚至曾为此警告有“亡党亡国”之危。

当时一份约1100人的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由中组部上报中共中央政治局,随后中央派出两批考察组赴地方考察这些青年干部。多年后,这份名单开花结果。第十七、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除两人之外,毕在名单之上。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那时候也名列“第三梯队”名单之中。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中组部开始探索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副厅级以下及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岗位实现公开选拔。中共曾下达《关于抓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和一个五年(1998年至2002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此后,中共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更趋灵活、机动,空降、挂职、公派交流等花样繁多。譬如中组部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选派94名中央财经部门、金融系统官员空降湖北、重庆。2001年中组部与美国哈佛大学启动了一个人才培养计划。于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突破旧有的名单制计划。

中共十八大后,中共官员选拔机制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前面提到的“四不唯”;中共十九大后,“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成为新的干部选拨风向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